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0912284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资金布置会上的讲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规划和2010年度项目预算编制布置会上的讲话(2010年5月日)同志们:4月22日,财政部教科文司在福州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了下一阶段加大力度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有关工作。中央财政在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财政部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省共建高校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布置20102012年全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规划和2010年度项目预算申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关于我省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

2、金使用和管理的有关情况199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对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及布局调整的决定,原国务院部门所属10所中央高校陆续下划地方,实行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为支持高等教育“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高校下划调整和平稳过渡,中央财政从2000年起设立“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帮助地方解决好高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到2009年末,我省共有12所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其中下划学校10所。即,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

3、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又增加了湖北大学、襄樊学院两所省属院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十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共建专项资金7.5亿元,支持了12所高校的338个项目建设。在中央财政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省财政和相关高校也积极配套资金近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共建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年来,共建资金的投入方向、支持重点、实施方案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完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3年,重点支持校舍和基础设施维修改造、仪器设备购置等,解决中央高校下划地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改善转制高校基础办学条件,保证特色专业的优势。第二阶段为2004-2006年,重点支持

4、基础实验室建设,解决扩招后地方重点高校生均设备数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老化陈旧等问题。第三阶段为2007-2010年,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引导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高校为行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0年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各共建高校通过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各项目的陆续完成,目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有效地改善了共建高校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2000-2003年,我省各共建高校通过房屋维修、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破旧的房屋减少了,灰暗的路灯变亮了,校园的道路

5、变宽了,各校的办学条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保证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扩大办学规模和搞好学校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全面提高了共建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2004-2009年共建高校多个基础实验室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实施后,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提供了必备教学实验实践平台,提高了科研条件和学科水平。通过基础实验室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共建高校新增大量短缺的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和改进了大量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共建资金有效提升了共建高校的教学实验层次和科研水平,并促进了教学实验设施的共建共享。目前,许多

6、高校的共建实验室已经成为省属高校中重要的实验室培训基地和省级示范中心。(三)有力促进了共建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1998年以来,12所共建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对专业、学科进行了调整、改造与重点建设,经过近10年的建设,各校学科关系逐渐理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有所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截止2008年末,12所共建高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硕士点329个。2008年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共建资金在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改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促

7、进了高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有力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共建高校利用专项资金建成的多个基础实验室和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明显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四)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共建项目的实施,促进了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的形成,充分发挥了下划院校在行业、学科、人才、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探索了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强化了各地区高校的区域服务能力。近年来,12所共建高校坚持面向湖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原则,为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以提高学科学术水平为重点,以重点学科

8、建设项目为纽带,以重大科研方向为突破口,对专业设置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改造。经过学科调整与改造后,湖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如钢铁、汽车、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均与各校都有与之对口的学科专业。与次同时,各校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力度,积极争取与地方政府、企业与学科共建研发基地,通过争取校外科研单位、企业及其他学校与各学科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使学科在服务社会中壮大实力,在壮大实力后继续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五)提高了管理水平、积累了工作经验共建资金取得的成效,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项目学校的辛苦努力,也得益于我们在管理方面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

9、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编制滚动规划,统筹项目安排。从共建资金的第二阶段起,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讲求效益”的原则,对各共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三年滚动式编制规划的要求,将高校的中期发展规划与项目安排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管理。各项目学校基本上制定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严格项目管理。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引入评审机制。在每年的项目文本申报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专家项目评审机制,组织专家评审,对各校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开展了立项和预算评审,提高

10、了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四是实行绩效考评,强化追踪问效。为保证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的顺利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共建实验室的投资工作,我厅在2005年按照财政部共建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专家组对全省2004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从专家绩效考评情况看,湖北省2004年度的共建实验室项目,设备利用率高,新增设备的性能价格比较为理想,实验室技术队伍结构合理,新增仪器设备的适用度较高,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实验开出率。总的来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有力地保证了下划高校的平稳过渡,积极促进了共建高校的发展,提升了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11、二、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有关政策中央财政在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设立了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新的专项资金。关下发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我结合文件内容,讲一讲专项资金有关政策。(一)专项资金的名称和支持的学校范围中央与地方对下划高校实施共建,主要是为了适应高校管理体制调整,促进下划高校平稳过渡。“中央与地方”共建,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建,不是“省部共建”,也不是某个部门跟地方共建。经过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努力,当时的下划高校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项资金的名

12、称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目前我省地方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总数为26所,原来共建资金支持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学科特色和优势比较鲜明的下划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只有12所。下一步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的支持,不再局限于下划高校和地方重点高校,而将拓展到我省所有地方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加上原来一所下划高职,一共是27所学校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这些高校既包括省教育厅和省直其他部门管理的本科学校,又包括市(州)举办的本科学校。(二)专项资金的规模和支持重点在支持的学校范围扩大的情况下,中央财政相应增加了专项资金的规模。今年初步安排专项资金预算40亿元。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和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还

13、将逐步扩大规模。共建专项资金分阶段有重点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基础实验室以及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应该说,支持的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硬件”建设上。新的专项资金,扩大了使用范围,涵盖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等。除了硬件建设之外,专项资金还可以用于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平台等“软件”的建设。应该说,使用范围扩大以后,统筹兼顾了学校硬件、软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统筹兼顾了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职能,重点体现了对地方高校全方位的支持。(三)专项资金分配的基本原则专项资金的分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向中

14、西部地区和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省份倾斜。中西部地区财力相对薄弱,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投入相比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还有一些省份,由于历史原因和高校布局的关系,高等教育规模较大,超过了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将向这些地区的高校倾斜。二是动态调整、择优促优、突出重点、扶持特色。专项资金将向那些办学层次较高、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鼓励高校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专项资金的安排将项目绩效评价情况挂钩。按照追踪问效的原则,中央财政将对项目建设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对于项目绩效评价整体较好的省份和学校,中央将在安排下年度资金时给予倾斜。4、“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问题“特色重点学科

15、项目”并不是指共建的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它是从“211工程”衍生出来的新项目,主要是为了完善国家重点学科支持体系。由于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尚没有一个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因此,财政部将不予安排。由此可见,我省高校下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是何等艰巨。三、关于对20102012年项目规划编制和2010年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一)做好项目规划和设计,避免资源浪费首先,各项目学校要根据本校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学校财力,确定规划期内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向和建设目标。新的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已经涵盖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在申报专项资金项目时也要面面俱到。新的专项资金将分期编制规

16、划,在每个规划期内要有所侧重,突出特色。其次,各高校要编制三年一期的建设规划。相关学校在编制规划时,要将中央专项资金放在全校长远发展的层面,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整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类资源,打造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平台,实现集成发展。(二)组织好项目预算的申报与评审根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新专项实施过程中,项目预算评估的环节将主要放在省级财政。财政部不再委托中介机构和专家对项目预算进行现场评估,主要根据省级财政评估的情况,审核下达预算。同时,中央财政将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为做好全省项目的申报和评审,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建立专家库,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后再上报财政部。同时也要求学校在上报项目文本之前,也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了研究和校级评审,确保项目申报科学。按财政部要求,我省各高校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于6月30日之前汇总上报;各高校2010年项目预算书面申请报告,于7月30日之前汇总上报。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