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技能操作性课堂上知识教学的度——我教美术课:《戏曲人物》(下大街小学 程 明)一、案例背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戏剧是一门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 其程式化和虚拟性的审美特征与中国传统绘画 “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写意性追求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仅有京剧的表演,更有如越剧、昆剧、豫剧等各种地方戏的表演,通过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戏曲人物是以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为题材内容设计的课,通过画花脸、画戏剧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我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欣赏、认识,引导学生来认识、表现脸谱形象和人物动态,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像力,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装饰手法和不同方式来表现,使其表现形式多样化,更能吸引人,更有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二、案例描述:当前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文化学习,戏曲恰恰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观看戏曲录像,仔细观察动作、服饰、眼神、脸谱等铃声响起,我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组织纪律,安定情绪后相互问好,进入了学习状态1 . 欣赏京剧开场音乐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唱脸谱》,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2 .导入激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材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知识抢答,表扬积极参与的同学师:①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剧种?②中国戏曲有哪四种基本的角色?③你知道哪些有名的戏曲作家和表演艺术家?④你喜欢哪些戏曲人物?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老师废话少说嘛!什么时候开始画呀?”我正要揭示课题,一位学生叫起来我顿时火冒三丈,“什么叫废话!你知道吗?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任务之一!你懂吗?”那位学生一言不发, 低下了头 我也停顿了一下, 但还是气不过, “就算我说的是废话,你这样说是不是太不尊重我了!”我又停顿了一下,其实还是气不过,但考虑到学生已经知错,课堂时间有限,就做了个深呼吸揭完了题。
后来还是按照设计上完了第一课时三、分析和反思:(一)分析 :上完这堂课,不像平常带着轻松的心情回到办公室,而是思绪万千……他怎么能这样说呢?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是废话吗?什么叫废话?等等首先,自己整理了一下“废话”的意思,应该是多余的话,可以不说的话难道在教学中“知识抢答”这一块实属多余?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反馈,应该不多余啊?根据三维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知识,产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我也完全可以这么做啊?想了课间 15 分钟,没有结果,我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去上另一个班,上到快揭题的时候有个学生在下面嘀嘀咕咕,我没有听清但敏感的认为,她好像在说我废话多你,下课来老师办公室一趟我对那位女生说照样上完了这一课课后这位女生来到了办公室,我面带微笑的跟她说:“能把课堂上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吗?也许能帮助老师那位女生先是不说,想了一会儿说,“你不生气,我就说我当然点头她继续说,“我是说,我们都知道了还要问干嘛?还不开始画我先是愣了一下,又笑了,“你先回去吧,谢谢!”学生很疑惑的走了可我不再疑惑二)反思:1 . 理智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反应,往往学生的各种反应恰恰是教学设计好坏的信号这次的事件原因有二,一问题过于简单,且显多余;二学生对中国画很感兴趣,急于动笔。
这就是本节课设计不足的表现,我们应该认真、理智对待学生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并加以分析2 .必须优化课堂提问课堂上的问题首要考虑的是出现的必要性,然后注意难度,出现的时机,趣味性,简洁明了等等这次的“知识抢答”完全可以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过程中直接完成,避免了揭题过于繁琐3 .学生也需要好好理解美术课的含义学生总是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所以说的太多他们担心减少了他们的画画时间,所以我认为可以适当的让学生理解下一美术课的含义,纠正他们的观念,让学生知道美术课不仅仅是学习美术技能和技巧,而是一种文化学习让学生能够认真对待美术课中文化学习内容,真正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4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爱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成果,而且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思想动向,这样有助于及时调整备课中的不足,提高对课堂的把握能力,应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有更多的问题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只要我们能注意它,分析它, 最终就能解决它,并去总结它,让它为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服务,让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