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079835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一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之比较从有了人类开始,就有了教育。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百年大 计教育为本,这些足以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有科举制度,当代有高考制度。科举 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以考试方式进行的选官制度,历经隋朝的起源、唐朝的完善、宋朝的 改革、明代的鼎盛,最终在清代走向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年之久,给中国带来 了深远的影响。现代高考制度是选拔多方面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它也给当今社会 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从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的含义、产生背景、影响来比较古代科 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

2、考试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其内涵是公开考试,竞争择 录取人才。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是由国家统一组 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均产生了不 同影响。古代科举制度含义:古代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 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科举制的殿试 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古代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的子弟中选 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

3、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1. 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并巩固中央集权的作 用。由于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而且坚持“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公开张榜, 择优录取”的原则,使政权在一定意义上向全社会开放,从而根本打破了之前数百年来世族 门阀垄断仕途、把持国家大权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同时,由于 科举考试科目由朝庭设置、考试内容由朝庭确定并由朝庭最终决定应试者的去留取舍

4、,这就 意味着封建政权可以通过科考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确定以及应试者取舍去留的最终决定 把用人标准和取人用人权完全收归中央,从而根本剥夺了地方的取人用人权,垄断了从中央 到地方的各级官职,从选官制度上杜绝并根除了妨碍中央集权的地方势力,有效地增强了中 央集权。2. 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提高官 员的文化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科举制不再唯门第、财产是问,而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来选拔官吏, 这就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才能之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比较 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客观上为社会各阶级、阶

5、层的上下流动创造了条件,使“朝为田舍 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可以说,科举制一直是促进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导致社会结 构变动的重要力量,这种流动,有利于统治阶层不断吐故纳新,实现新陈代谢,从而保持较 强的生机和活力。3. 科举制度造就了全民向学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学、位、识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在科举制度 下,士人要入仕、要取得功名利禄就必须参加科考,而要参加科考就必须读书。这种全民向 学的社会风气,无疑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此外,由于读书人中除少部分入 仕从政外,绝大多数仍滞留在民间,于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便成为在民间进行

6、文化传播的重要 传播者,这也极大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二)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1. 科举制度又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造成教育目的的异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由于科举不考科技而专考儒学,造成人们的观念上,“四书五经”成为学问的全部,自 然科学技术则被视为无足轻重及至与传统利益相悖逆的东西。造成现实中科技问题与科考、 与功名毫无关系,因而对科技关注和感兴趣的人极少,大多数读书人整天关注和学习的就是 科考要考的儒家经典。最终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科技的逐渐落后。2. 科举制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由于科举主要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明清又实行八股取士

7、, 使读书人的视野更加狭窄,知识分子大多成为了范进式的腐儒庸才。3. 科举制度的功利性及政治化,造成了很多家庭悲剧。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底层的穷苦书生,为了读书入仕,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更有 甚者,新科及第,受不良风气影响,抛妻弃子,另立新欢。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但科举制度在其中多少起了些推动作用。另外,到了清朝以后,官场舞弊日益严重,科举渐 渐变得政治化,成了一些高官以权谋私的工具。总之,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余年, 对我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 的制度,我认为其积极作用应远远大于它

8、的负面影响的。科举制度历经如此长时间的发展和 完善,其本身并没有多少缺陷,之所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及社 会环境决定的。科举制度对今天行政官员的选拔制度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去 研究、学习。高考制度的含义:高考自2001年取消年龄与婚否的限制,任何具有适宜文化程度者均可以报名参加高考。 高考统一采取笔试方法,2009年有以下几种考试方案: 1、“3+X”方式。其中“3”一 一“语文、数学、外语”,“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理科综合2个 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地区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 的。当代高考制度产生的背景:

9、1985年,由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发布,使得这 一年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分水岭般的意义。决定的第四条明确规定: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 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即改变高等学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 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办法,实行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后改为国家任务,与委 托培养、自费培养构成国家招生计划的三个组成部分)招生(其中包括按一定比例对边远地 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的定向招生)、用人单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数自费生3种招生 办法。应该说,这虽是高考政策新一轮改革的起步阶段,但它体现出的不仅有效益原则,而 且也有公平导向,并更好地追求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发展的

10、价值取向,它标志着高等学校招生 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4年以来,高考政策总体表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高考 政策方面有四项重大的、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性改革。这些改革突出地体现在增加个人的选 择性、加强素质的导向性、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性以及注重人文关怀性。 当代高考制度的影响(一)当代高考制度的积极影响:1. 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在高考的考场上,无论是富人家的子弟,还是穷人家的孩子,无论是有权有势的学生, 还是贫贱低微的学生,无论是发达地区的学生,还是贫困山区的学生,面对高考的考卷,他 们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用同一个标准,公平地展开了竞争。分数线这个简单单一的

11、标准, 让无数的孩子享受到了真正的平等,也有无数的人,通过高考,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正是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国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个父辈可能是大字不识的农家 孩子,通过高考就能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来可能进入国家机关,成为一个有较高收 入、较高社会地位的人。2. 高考打破了社会特权的世袭与垄断,缩小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在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那些年月里,考上大学就等于是有了铁 饭碗,分数线上下的人命运将是何等不同啊!现在国家虽然不分配了,高校毕业几乎等于失 业。按说人们不会再热衷于考大学了,可是其实不然,在激烈地白热化的就业竞争中,学历 高的,名牌大学的毕竟更

12、有竞争优势,君不见文凭学历的竞争又开始向研究生、博士发展。 如果用研究生的升学率来评估高校的话,大学一定会像中小学一样把应试教育发展到极致。 高考的唯一优势就在于用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为国家公平公正地大规模地选拔可以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才”。本来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办法可能有很多,但都不如高考简单易操 作,几张考卷而已。任何一种选拔,只要人们想公平公正,首选必然是考试。在这个因为官 员腐败而引发的社会诚信全面崩溃的时代,高考似乎是中国唯一的选择。(二)当代高考制度的消极影响:1. 它直接造成了 “应试教育”,从而造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被培养成没 有创新精神的考试机器,只重视选拔与甄

13、别功能而不重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全中国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下为了一学期数次的考试而 学习。门门功课都要学好,每次考试都在向满分努力,这样一来,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 力都用在学习教材和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上。很少有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孩子 自主探索的机会被作业和考试完全地剥夺了。从六七岁入学到十八九岁高中毕业,人生极为 珍贵地十二年岁月,没有培养起任何探究和钻研的习惯,只学会了读死书,不掌握任何研究 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没有对任何一个领域产生真正地兴趣,没有任何主动学习 的欲望。这样的人以后是不可能成为人才的。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所有在某

14、 个方面,某个领域有建树的人才,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和良好习惯都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到了二十岁还没有独立尝试过研究一个问题的人,将来怎么可能成 为一个科学家,一个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品读过文学经典的人,将来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大作家, 这就是为什么当代那些有名的作家几乎都不是大学毕业生,而大学专门学习文学的人却写不 出一部作品的原因。学校教育,按照预设的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迫使所有的孩子都在按一个模式 发展,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在的高中,在每个班里都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 每天从早晨上第一节课开始,直到晚上十点下晚自习,一直无所事事地坐在课堂上徒劳地等 待,没有

15、学习任何东西,没有一点点长进和收获。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不听讲, 不学习呢?原因很简单,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东西他们已经无力接受,既听不懂,看书也 看不懂,他们没有学习高中课程的能力,更为严重地是,他们没有任何学习地欲望或者想法。 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可能比每年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还要多。但没有人看到他们的存 在,对他们和家长而言,也别无选择。我们的教育制度没有给这些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学习和 发展的机会,他们虽然无力学习现有的课程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是“废人”,事实上,他们走 上社会以后还是各行各业的合格地劳动者,可惜地是他们在学校里浪费了不少时光。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总地来说就

16、是学校教育方式不适合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造成地,也 许从一年级开始,他们就是“差生” “学困生”。我们的教育在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同时,毁 掉了另一部分人。综上所述,同为大规模社会性考试,现代高考、在考试性质、考试功能,或在考试产生 的社会影响上,都与科举有着某种程度的直接承续或间接渊源关系。不仅如此,与科举考试 的性质、功能差异甚大的现代社会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也可从考试题型、考试组织、防 止作弊等方面吸取科举考试方法与技术之精髓。二古代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孙中山曾在五权宪法中说:“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 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 最好的制度。”现在,我们建立起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的回归, 除了要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外,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许多积极因素也具有现实意义:1、提高招考层次,全面选拔社会精英。科举选仕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