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0769113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兴趣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科目:语文 年级:二年级三班 姓名:崔海月课题1:词语接龙游戏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写话。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提出要求。要求:一看、二听、三想。二、揭题,解题。今天的游戏名字叫词语接龙。会词语接龙吗?请几位同学来试试。来,读读!像这样上一个词的末尾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这就是词语接龙。(面包包子子女女人人口口头头痛痛心心理理发)三、分小组比赛,要求观察。1、小组比赛,引导观察。2、用上“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心里我想到了”交流观察。教师酌情板书词,引导学生规范用词,说完整句。3、小结。4、评一评:统计每组得分,采访冠军队和名落孙山队。四、写话。1、按照如下格式写

2、话。“开始!”老师一声令下,词语接龙比赛开始了。2、汇报交流,老师点评。五、总结。六、布置作业。课题2:初步认识标点符号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标点符号。2.标点符号有哪些类型呢?3.能正确使用简单标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些标点符号.到底有些什么呢?(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分号,省略号等等!)二、介绍这些标点符号的简单运用1、句号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2、问号疑问句、设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你有困难吗?我不知道吗?知道。有错误难道不应该改正吗?称呼语放在句末的疑问句,称呼语前

3、用逗号,全句末尾用问号。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3、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调的反问句和祈使句的末尾也用叹号。如:科学的春天来了!世界上哪有没有矛盾的事物!4、顿号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如:学会用计算机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运用顿号时要注意:连用相邻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如:一天才走了五六里。并列的分句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今年春天,这个省的沿江地区要完成堤岸加固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词语并列有不同层次时,不要造成层次混乱。如: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为内容的竞赛。三、出示练习题.

4、1.你吃饭了吗_2.妈妈真美呀_3.我们回家吧_4.今天_我要去外婆家玩_5.北京离我们这很远吧_6.啊_我亲爱的妈妈_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_7.小明_要下课了吧_8.我爱吃苹果_9.请你不要抽烟_10.现在九点了_四、小组合作,完成习题.五、订正习题.六、师总结课题3:AABB型词语练习教学目标:1、在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词语的搭配、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会灵活运用。2、学习积累不同结构方式的词语。3、养成主动积累好词的习惯。教学重点: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和学生完对词语的游戏(对的词语必须是同一类、字数相等的)。打裙子闻了闻慢吞吞

5、进进出出鲜花盛开坐井观天跳来跳去又大又圆美丽的校园认真地写字一、回顾归纳、复习导入1、回顾词语积累的途径:通过这个学期的学期,我们脑袋瓜里又钻进了许多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哪里来的?(书本上、生活中)2、整体了解词语的简单类型:词语有一个字的、两个字的、三个字的、四个字的,词语和词语还能组合在一起。3、走进词语的城堡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玩耍。二、创设情境、快乐复习(一)复习AABB式的重叠词1、显示AABB式的重叠词:许许多多、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开开心心。2、指名读词语。3、回忆AABB式的重叠词的规律。4、汇报课本里的AABB式的重叠词。5、汇报课外收集的叠词。6、如果不用这些叠词,效果会怎样

6、呢?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兴地吃起来。大家把枣子打下来,坐在院子里,高高兴兴地吃起来。7、选择一两个重叠词来说句子。8、过渡:许许多多的重叠词高高兴兴地走出来欢迎我们,祝我们在词语城堡里快快乐乐玩耍、开开心心学习。三、小结:有时我们恰当地运用一些重叠词,会使文章语句更加生动,还会起到强调的作用。同学们不仅要学会积累,而且要学会运用。四、布置作业。课题4: 听故事、讲故事比赛教学目标:1 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 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 3 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4 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教学过程

7、: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1导入:2自读儿歌。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指名试读,注意读准。3理解。(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4指导朗读。5拓展练习。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6实践。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1读题,明确题意。2掌握笔顺规则。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按笔顺书空:小、水。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3指导书写。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题,理解题意。2简介:3指导读好停顿。4练习背诵。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一)理解题意。1指名读题。2本题要求是什

8、么?(二)看图、听故事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五、练习讲故事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六、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课题5: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教学目的:1明确什么是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2把握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学习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三种字的特征及区分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教学过程:一、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构造方面的一种规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汉

9、字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方面,这节我们就来学习三种有规律的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二、讲授新课(一)同音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形声字1由同一个声旁构成的。如:可以通过形旁区别意义。楼耧蝼lu篓搂lu2由不同声旁的字构成蛐驱岖躯3非形声字与形声字构成克刻课客练习:从词典中找出一组同音字。4同音字的使用规律:同音字由于读音相同,在口语表达中没有什么区别,不用区分。但要把它记录下来,就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同音,这就需要严格区分每一个同音字的意义,经常和什么字一起用。这样才能避免用错写错。5出示小黑板,做练习一(二)形似字汉字是由点、横、坚、撇、捺、提等笔画构成的,一个字一个样子。但有些

10、字,形体相近,差别很细微。我们称这些字为形似字。如:己已巳折拆析不仅形似,而且意义相近。区分办法:由于形似字长得像,如果不求甚解,就会念错写错。因此,在读形似字时一定要看准了再读;写的时候特别注意区分。如:悼掉(念)棘辣(手)舂春(米)对成语中的一些字的意思如果了解不透彻,想当然地写出来,也会出错如火如荼如火如茶吹毛求疵吹毛求庇做练习二(三)多音多义字这类字一个字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比如:盛shng(茂盛)chng(盛东西)弹tn(弹琴)dn(弹药)差ch(差别)ch(成绩差)chi(出差)c(参差)注意:1认字时,一定要注意它是否只有一个读音,只表示一个意思。如果不是,就要弄清它有几

11、个读音,每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不要弄混淆了。2读书遇到这类字,要根据上下文断定它是哪个音,表示哪个意思,这样才能念得对,理解得对。课题6:如何教学造句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造句?2造句应该注意些什么内容?3让学生初步学会造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导入: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二)出示练习:庆祝:。休息:。已经:。优美:。花坛:。告诉:。奇怪:。祖国:。歌曲:。洁白:(三)结合练习,讲解造句的方法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在理

12、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四)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