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0766576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无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挤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

2、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有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挤唠叨烦恼的父母。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逐步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逐步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初二学生心理特点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4、自尊反叛更增强烈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水平空前提升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3、理

3、想热情大打折扣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因为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合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为了协助学生尽快地适合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实行了理解,比方:与初一任课教师实行交谈、召开局部学生座谈会、对学生实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实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

4、难和出现的问题实行了整理。通过任课教师反馈过来的信息,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局部学生学习习惯欠缺。例如,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讲,思想容易开小差,还有的同学坐不住,不是做小动作就是说话;不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有学生上课忘拿课本,个别学生在上课5分钟之内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离不开教师的严格管理,还停留在小学老师那种保姆式的学习要求中,不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局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别较大。因为初一有一半的学生是直接升入中学的,而另一半的学生是考进来的,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有的学生成绩比较好,比方,第一次月考有的学生考了290多

5、分,而有些学生只考了100多分。差别十分明显。通过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学生在学校里的状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1)不适合型。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同学之间不熟悉,对老师的要求不能很快适合,特别是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一局部学生感到很不适合,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心理上产生了困惑。(2)失落型。有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喜欢他,现在到了中学,同学们之间比较陌生,老师还没有很快地发现他,自然受到的表扬、得到的爱戴就少了,所以感到有些失落,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就有所降低。(3)自信型。这局部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产

6、生好奇,情绪比较高涨,能够很快地适合中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强,充满了自信。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一局部学生谈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协助。另有一局部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很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二、 对问题的思考根据以上三方面反馈的问题,我认为初一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不能很快适合中学生活,有些学生学习兴

7、趣减弱,学习主动性降低,成绩下降,心理障碍增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课任教师和家长对这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缺乏理解,教育方法不当,教育效果不理想。反思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致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不能保证。家长也缺乏对孩子的准确理解,有些家长高估了自己孩子的水平,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做,当学生出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多地是批评和责备,而不是协助学生去解决问题,长久下去,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有的家长没有

8、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成长,他们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而家长时时刻刻盯着孩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动干戈,引起学生的强烈不满,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从此难以与家长沟通。学习内容、要求、方法及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快适合。进入中学,学习内容增多了,难度也增大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习要求也与小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太多的变量使学生难以对付,而教师和家长又不能耐心地协助他们,所以学生会常常感到很无助,不知所措,慢慢地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很多学生,尤其是直升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小升初考试的压力,局部学生在小学期间,养成了不良

9、学习习惯,课堂不知道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做,更不会主动学习,所以进入中学以后更达不到学习要求,出现学习障碍。三、 几点建议初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处在12岁左右,有的心理学家将此年龄段称为“危机年龄”,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激烈、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存有着很多困难与不平衡,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比较难以教育,但又特别需要准确的教育与引导,假如教育不得法,将会对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实行教育?怎样协助学生顺利地渡过“危机年龄”,使他们尽快适合中学生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要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实

10、施科学教育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水平、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他们正处在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没有摆脱儿童期的幼稚,一方面又想表现自己的成熟,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学生实行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既不能把他们看做年幼无知的小孩,也不能把他们看做日益长大的少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对学生实施科学教育。要擅长与学生实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乐于接受成人的教育。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

11、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学生才会接受你的教育。但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说明,一些教师和家长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他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往往是高举临行,说教、批评、训斥、埋怨的多,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就大发雷霆,甚至对学生实行人格上的侮辱。而家长也会往往因为孩子一点小事,爱借题发挥,把陈年旧帐都抖出来,有的家长总是拿自己的过去跟孩子比;有的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最好的学生比;也有的家长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出气等等。面对教师和家长的这些做法,学生们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往往会消极对待,要么自己走开、干脆不听,或者假装没听见,背后发泄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与教师或家长直接发生冲突。这

12、样,教育不但无效,反而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今后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实行交流,这时你也能够表达你的心声及愿望,这样双方都会相互理解和接受,学生也乐于与你沟通,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容易达到。协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使孩子尽快适合中学的学习生活。小学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最不适合的学习方面,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弱,而中学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学会自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习水平的强弱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大量事实说明,初一阶段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

13、,小学阶段的尖子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降低。相反,小学时期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很多都后来居上,成绩大幅提升。所以初一的学生成绩可能上的很快,也可能下降的也很快。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自身的水平和价值,增强信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总之,对初一学生的教育要坚持欲高先低、欲快先慢、欲深先浅、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一定会顺利地渡过中学阶段。初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有阶段性的。从小学到初中后,因为生理、心理和环境、学习容量、人际

14、关系等的改变,使初一学生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对一个成长中的关键转变期,协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个转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对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很多特点。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

15、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水平,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因为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有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水平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因为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水平,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协助。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理解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