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076485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张法施工技术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施工组织设计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梁板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产前期准备工作,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钢筋加工及安装、立模板、浇筑底板混凝土、安装芯模、绑扎顶层钢筋、浇筑腹板和顶板、拆模、养护、放张、吊运出坑等几个方面。一、施工准备根据设计图纸中混凝土设计标号、 钢筋种类及相应施工要求对施工用材料进行验证,在钢绞线、钢筋、水泥、外加剂等材料质保单齐全后,再进行开工前试验工作。试验内容主要有砂石筛分、水泥物理分析、混凝土配合比、钢筋拉力、焊接等力学试验。同时还应对模板、张拉设备的有效性、搅拌机、振动器、混凝土行车等设备进行检

2、查,确保设备良好。在以上要求均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工。二、钢筋骨架制作钢筋力学性能应符合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1-2008 中的有关规定。1、钢筋制作1.1 钢筋制作前其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1.2 钢筋采用切断机或切割机下料。加工下料时,应依据设计图纸,准确计算其长度,并依设计编号填写下料表,再根据调直后的钢筋统一取料,以便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工作量。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1.3 弯曲钢筋

3、时,应反复修正至完全符合设计尺寸和形状,作为样板使用,然后进行正式加工生产。1.4 焊接时应尽量做成双面焊接,只有当不能作成双面焊缝时,才可做成单面焊。焊接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焊接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长度控制为5d,单面焊控制为 10d,焊缝宽度不小于0.8d, 厚度不小于 0.3d (d 为钢筋直径)。1.5 焊条性能应符合碳钢焊条 (GB/T5117-1995)及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中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根据钢筋直径选择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1.6 钢筋成形后同一类型钢筋应存放在一起,一种形式弯完后,应捆绑好,并贴上钢筋编号标签,注明钢筋尺

4、寸,必要时还应注明使用工程名称。成型的钢筋,如须多根绑扎或焊接者应捆在一起。成形钢筋应存放于钢筋车间内,避免雨淋受潮生锈。2、钢筋骨架成形2.1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产品质量,骨架制作时采用在生产操作平台上进行,分上下两个骨架。为保证骨架的刚度,制作时可采用点焊,但焊渣必须清除。制作时如有弯起筋,钢筋接头与钢筋弯起处距离不应小于 10d,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的弯矩处。2.2在钢筋接头搭接处 , 应用铁丝扎牢绑扎区的中心和两端, 并按要求制作末端弯钩,且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钢筋接头搭接最小长度见下表: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受力情况钢筋种类受拉受压

5、I 级钢筋25d20dII 级钢筋35d35d注:位于受拉区的搭接长度同时不应小于25 ,受压区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0 。2.3 接头长度区段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应符合要求.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 % )接头形式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绑扎接头2550主钢筋焊接接头50不受限制2.4 骨架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然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 不得顺着一个方向一次焊成,药皮应顺焊渣敲除。3、预制钢筋骨架安装3.1 搬移钢筋骨架要轻起轻落,不得猛摔或翻滚。3.2 抬运钢筋骨架时,应控制不使骨架有变形情况,实际操作中应多设吊点。3.3 下层钢筋骨架入模前,

6、底部系好圆弧型垫块,侧部绑好垫块,以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保证应有保护层厚度,并使钢筋免受油污污染。待底板浇好芯模安放后将上层钢筋的骨架放入、固定、绑扎。三、预应力钢绞线张拉1、 一般要求1.1 钢绞线力学性能必须符合GB/T5224-2003 中的有关规定。1.2 张拉千斤顶及配套油泵车在张拉前必须进行校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回归曲线关系(Y=A+BX)。根据设计应力值分别计算出10%k、20%k、100%k 对应的张拉油表读数,记录伸长量,作为张拉时的控制依据。1.3 千斤顶及配套油泵车在使用6 个月,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

7、,应重新校验。如理论伸长量与实测伸长量超过6%时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纠正后再进行张拉。2、预应力钢筋制作2.1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下料,不得使用电弧。2.2 预应力钢绞线长度为台座长度、工作长度、富余长度总和,其下料宜长不宜短。2.3 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前,先将整筒钢绞线吊放于钢筋箍架中,然后剪断包装钢带,人工铺设。铺设时按编号依次铺设,严防出现交错现象。铺设时防止钢绞线沾油和泥,应将其用横木托起,并从一端穿入失效管。2.4 铺设完成后,将两侧横梁锚环与螺纹钢拧紧,并逐一进行检查,如有异样,及时更换。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3、预应力

8、张拉准备3.1 每次张拉前,对台座、横梁及连接器、锚具、千斤顶、油泵等各项张拉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安全运转。3.2 预制槽道内以 5 米间隔用长木棒穿过预制件钢筋骨架,将预应力钢绞线“固定”在木棒与底模之间,防止滑丝或夹片断等原因使预应力钢筋弹出。3.3 将写有“正在张拉、注意回避”警告牌置于显眼位置处,起警示作用。3.4 张拉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张拉油表读数。4、预应力张拉顺序4.1 预应力钢筋张拉时,必须对称进行,避免张拉横梁及支撑梁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并减小应力松弛,张拉顺序用硬纸板固定在端横梁上。4.2 张拉时,质检员全过程旁站,并填写相应张拉原始记录。5、预应力张拉程序5.1 张拉程序

9、施工中采用的是低松弛钢绞线,自锚性能的锚具:0初应力控制应力(持荷2 分钟锚固)5.2 钢绞线全部张拉到初应力后,应检查钢绞线有无错误、缠纹、扭麻花现象。如有,应及时采取措施,直至钢绞线全部顺直无错位后方可继续张拉。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6、预应力张拉控制6.1 预应力张拉应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重控制,即控制油压读数和实测伸长量值,只有两者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张拉。6.2 伸长量控制L=PL/AgEgP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力( N)L 预应力钢筋受力长度( mm)2Eg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 N/mm)2Ag预应力钢筋截面积( mm)L=L1 -

10、L2L10- con 伸长值L2 锚固后回缩值L1=L1+L2L1 :0-10%k 伸长量,因无法实测,取10%k-20%k 实测伸长量代替。L2 :10%k- con 实测伸长量, 取 20%k- k 实测伸长量代替。L2=L3-L 4L3 :锚固前千斤顶伸长量L4 :锚固后千斤顶伸长量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6.3 张拉完成后,于钢绞线两端锚具位置进行标记,作为检查钢绞线滑移的依据,以便进行处理。7、同一构件内断丝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1%,预应力筋张拉后的位置与设计不得大于5mm。四、钢筋安装、绑扎1、钢筋安装绑扎应在张拉8 小时后进行。2、现场

11、绑扎时,钢筋间距、数量、位置、种类等均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3、现场绑扎钢筋时,如钢筋双向间距不大于30 时,可采用跳扎的方式,但边缘处交叉点必须全部绑扎牢(钢筋与箍筋平直部分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式交叉扎牢)。绑扎用铁丝向里弯,不得伸向保护层内。4、预埋钢筋应牢固并位置准确, 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偏移。五、立模1、台座为水泥底板上铺设6mm铁板,并对梁端位置处地基作加强处理,以防放张后荷载集中引起台座下沉,导致梁底不平整。其他模板(包括侧模、芯模和端模)采用工厂定制钢模。立模前对模板均进行试拼,试拼后对其长度、宽度、接缝平整度,顺直度,刚度进行检查,并报质安科检查,同时对模板内侧进行清理,打磨

12、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2、模板安装应与钢筋安放协调进行,妨碍模板安装的钢筋应在模板安装完成后补全。侧模安装时防止模板移位和突出,两侧及顶面设拉杆,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同时对底部侧模进行支撑固定。侧模与底模及侧模与端模拼接处设泡沫塑料进行密封,严防漏浆。端模安装应注意角度和方向,芯模待混凝土底板浇好后放入。固定在模板上预埋件和预留孔的尺寸,位置必须准确并安装牢靠,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移位。3、模板安装完毕,应从断面尺寸、高度、顺直度、垂直度、保护层厚度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如发现模板有超过容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六、混凝土浇筑1、浇筑准备1.1 钢筋绑扎完毕、模板安装完成经施工员、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准备浇筑混凝土。1.2 拌制混凝土前,应根据试验室提供的骨料的含水率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依据搅拌机标定容量计算各种材料用量,并据此调整电脑计量装置,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每拌混凝土材料用量允许偏差如下:材料类别允许偏差水泥1%粗、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