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0761764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一 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 专题强化训练三 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三)(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B项错误;君权的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

2、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2(2017荆州高三调研)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B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C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D提升大学尚书地位解析:选A。“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即树立清政府正统的形象,故A项正确;“宗”不是指宗法制度,故B项错误;提升皇帝的儒学修养本质是服务于维护清朝形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升这两本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3(2017洛阳高

3、三考试)如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B传统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传统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D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解析:选C。图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儒家思想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故A项错误;图表只是说明不同朝代法律之间的继承关系,不能说明法律体系日趋完备,故B项错误,C项正确;社会动荡影响法制建设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7保定高三二模)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A人员构成复杂B日

4、益完善,备受重视C其官员随时增减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解析:选B。根据题目“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得出军机处的发展日益完善、备受重视,故B项正确;材料“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并未说明官员随时增减,故C项错误;材料“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强调的是君主对军机处的控制权限的不断增强,并未涉及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的问题,故D项错误。5(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

5、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解析:选C。“内卷化”理论是学者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从隋唐时期开始,在宋代完成,其重要表现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的转型指的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也不属于“没有发展的增长”,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主要产生于江南地区的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如丝织业)

6、,力量弱小,发展极其缓慢,符合“没有发展的增长”,故C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故D项错误。6(2017长沙高三模考)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解析:选B。乾隆皇帝允许商人大兴土木,他的理由是商人经商获利颇丰,其有余力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

7、材料中乾隆皇帝认为商人大兴土木可以促进市场发展而加以赞同,并不是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故A项错误;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乾隆皇帝认同奢侈有促进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乾隆皇帝指出了奢侈有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7(2017合肥高三质检)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

8、分离C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解析:选B。永佃制盛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表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故B项正确;实行永佃制,土地的所有制没有变,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故C项错误;实行永佃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农民没有摆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故D项错误。8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B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C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D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解析:选B。

9、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和人均田亩数量的变化,不是耕地面积的减少,故A项错误;根据示意图可看出人口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而传统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故B项正确;清朝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步减弱的,不是加强,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基本是铁犁牛耕,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9(2017郑州高三质检)王阳明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清代大儒李绂认为“圣人之学在于躬行心得,学必躬行而后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李绂继承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说B两人都无限夸大主观精神的作用C两者都是理学走向僵化的表现D反映了思想文化的“逃世”趋向解析:选A。王阳明强

10、调知行合一,李绂也认为应躬行而后得,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故A项正确;两人都没有涉及人的主观精神作用的内容,故B项错误;两者虽是理学家,但材料中的主张没有体现出理学僵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实践,行动,没有体现出“逃世”趋向,故D项错误。10(2017达州高三诊断)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其主要用意在于()A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解析:选A。据材料“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可知李贽主要用意在于批判封建

11、道学的虚伪性,故A项正确;B项是李贽的观点,但不是其主要用意,故B项错误;材料“乃道学之口实”不是指道家学说,而是指封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D项是李贽在诗文写作方面的主张,与材料“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所指传道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11(2017潍坊高三模考)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解析:选B。明朝末年的1644年的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

12、科技,而我们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12(2017日照高三模考)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选B。传统儒学

13、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故A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C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而非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时代,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临汾高三适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

14、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此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剑雄山西移民史序言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绕,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根据

15、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移民现象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引发移民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10分)解析 (1)第一小问山西移民现象呈现的特点,材料一“从秦汉以来”反映出移民现象长期存在;“大批山西人外迁”“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反映出移民形式多样;明朝以前“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明朝以来“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反映出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第二小问引发移民的原因,有“永嘉之乱”“安史之乱”等战争和社会动荡;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紧张带来的“大槐树移民”;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融合带来的“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2)第一小问新情况,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出现商业性移民。第二小问影响,人口的向外转移缓解了山西人地矛盾;“耻还乡里”,改变山西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财富积累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 (1)特点:移民现象长期存在;移民形式多样;移民阶段性特征明显。原因:战争和社会动荡;发生自然灾害;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融合。(2)新情况: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