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原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076059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威道德教育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儿童教育的中心地位杜威认为教育进程是个体无意识中开始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由于儿童身处的社会情境引起。这种刺激也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P354 道德教育原理第三卷 杜威 著杜威的对儿童的教育思想包含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这种观点在现在社会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的正确性。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P65 道德教育原理第三卷

2、杜威 著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对儿童的教育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中不断成长,长成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当然最主要的是长成自己父母长大的自己所期望的,这也是教育的目地。每个儿童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意思,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儿童是世界上形成的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特定时代的青

3、少年在今后的某一时间将组成那个时代的社会。所以,时代的性质就基本取决于那个时代教育对儿童给予的指导。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历这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儿童在成长的初期必然是未成熟状态。生长的就是一步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大多人看来,生长是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空缺的东西,这种倾向是由于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不是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用比较的观点看儿童期,是理性角度的慎重思考,如果用绝对的观点来看,为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即向前生长的力量。生长中需要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力量,而儿童在成长期中对社会群体以及亲近的父母有着依赖性,儿童在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依赖伴随着成长,不

4、管是能力或者是适应力等方面,都是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随着儿童青年的发展,依赖性减弱,这也就算是一种建设性的东西。而未成熟的人因为成长而有着很特殊的适应能力,不论在什么方面,因此,这些特性就构成了他的可塑性。人类的幼儿在本能等方面比其他动物类更多。即便如此,婴儿还是要运用他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器官以及本能去适应外部环境,学会灵活多样的控制能力。在成长中,习惯也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可塑性是保持和提取过去经验中能改变后来活动的种种因素的能力,也是获得习惯或者发展一定倾向的能力。在习惯的力量下,运用自然环境达到自己的目地。生活中各种职业者,在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展示自己的技艺的时候,都是对环境的经济而有效的控制

5、。我们要不断的适应环境,这也是环境对我们适应的一个过程,习惯不仅在惯性下做些顺势的事情,也还要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就是为了增加效率。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

6、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社会环境是促成或者阻碍、刺激或抑制生物的特有的活动的各种条件。就像鱼儿生活离不开水,全球变暖对北极熊和企鹅造成生存影响一样,人生活在社会中,也离不开环境或者说生活本来就是在社会中延续下去。儿童在适应成长的过程中,就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成长着,从小的时候父母造就的环境,到后来进入学校,融入社会这个小环境,再到后来正式进入大社会环境,这些都是儿童成长与社会生活离不开的表现和必然。儿童在成长中,他的活动就会和别人的活动联系起来了,他所做的事情和能做的事情,都是有赖与别人的期望、要求,赞许

7、和谴责,一言以蔽之,就是别人的评价。社会环境培养着不同时代特点的儿童和青年人才。社会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即就是在不断生活中塑造个人的行为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家庭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比如出生与医药世家的儿童,不可避免的会在医药等方面比较有天赋,不论他将来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就或者是没有造诣,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儿童,还是不同的。学校是一个小环境,在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社会环境很复杂,相当部分的社会经验会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且通过书面符号进行传递时,学校便产生了。学校是教育儿童和未来青年的场所,学校的职责也就是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现象,避免影响儿童的心理

8、,学校环境还在于平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 P230 道德教育原理第三卷 杜威 著学校具有协调的功能,每个人所加入的社会环境有种种不同,每个人的倾向受到种种不同势力的影响,学校就在这些中发挥着协调作用。青少年在成长中,逐渐的参与他们所属的各种群体的活动时,他们的倾向会得到更为深刻的和更为密切的教育陶冶。随着他们对复杂社会的不断深入,就有必要提供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来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所以说,学校是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和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链接得当,对青少年会更加有益。儿童在幼

9、年的学习中,都显示从最简单的生活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比如模仿大人牙牙学语,还有模仿探索走路,吃饭,这些都是最初的在生活中的学习,对儿童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学习的教材。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几种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与他一切努力好人一切成就繁荣无意识的统一性和背景。在后来的学校学习中,应该注意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从社会生活最初无意识的统一体中逐渐分化出来,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正在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算数等,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沿着现代文明所由来的同一的、总的建设路线而活动着,让儿童认识以及更好学习文化遗产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去实践,即

10、就是使他从事的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教育活动在儿童的本性的发展上,应该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否则,如果学校教育中把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会使得儿童不能遵循自己的本性,结果对教育造成阻力和浪费。社会要认识到学校奋斗的目标,并且学校要唤起社会认识到给予教育者充分设备来进行事业的必要性,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教育是对人类经验中所遗留下的文化财富最好的继承学习。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经验的不断改造”是教育的又一特性,他把经验看做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把求知的过程和知识

11、看成一个东西,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中获得经验。以此出发,杜威指责传统的教学是填鸭式的灌输,“只让儿童静听”,把师幼关系搞成“像抽水桶和蓄水池一样的关系”,“忽视儿童的个性、个人经验以及他的自由的、直接的和主动的活动。”与之针锋相对,他主张“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P 294道德教育原理第三卷 杜威 著人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要遵循这种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儿童准备相当的环境,使儿童“由做事而学习。”同时,还要以集体的活动教学为教学组织形式,反对教师所具有的专断性的作用,提出以儿童主导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品德教学是学校教学和训练的一个广泛的目地,道德教育主

12、要有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即精神上的教育和身体上的教育。学校中的道德,往往有着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一种观点和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两种相反的思想。这是学校教育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要协调好这两种观点,把他们积极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学校教育会不断发展。在过程和结果中,要注意儿童在学习接受文化中的积极性和对文化的重视度。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发展着,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逐渐比义务教学更加注重。很显然,义务和兴趣是对立的。义务就是职责,是为了完成一种智能所需要的特殊行为,即就是做好他的工作,不管对此工作是否感兴趣。而兴趣在儿童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只有感兴趣了,在接触过程中,才会投

13、入巨大的热情来学习。儿童还有这性格与智力方面的不同,这个就是考验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和熟练度的时候。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发展每个儿童的性格,还要根据他们的智力不同,在教育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者手段来进行。学校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从正式的课程所增长的学识足以影响性格。在教育中,学习是伴随继续不断的活动或者作业而来,这些活动和作业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这是把教育与社会生活经验在教育中结合。在结合社会和学校中,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形式,是一个雏形的,根据社会而形成的特殊的用于教育的社会环境,并且与校外其他各种形式的共同经验彼此密切的相互影响着。一切能发展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

14、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塑造一种性格,不但可以从事社会所必需的特定的行为,而且对成长所必需的重新适应有着影响。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验和教育不能完全的对等起来,因为有些经验是无于教学的。经验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提供了衡量经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标准。经验的连续性搞恶我们,要在教育的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顾及将来。每种现有经验有价值的意义的各种条件必须要受到充分的注意。在检验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发现适合与学习的材料,还可以把已经经验到的东西逐步发展为更充实、更丰富、更有组织的形式。教学必须从教学者已有的经验开始,这种经验和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起点。在学习中,给学生交给一些新的经验,对将来的学习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儿童本性的发展是自然规律的结果,但发展进程的快慢是在于教育的影响。如何培养儿童健全之人格,完善其生存之知识储备则全依存于教育。教育最根本的基础是在于儿童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文明发展是同步的。杜威儿童中心论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坚持学习借鉴这种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发展现代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