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0756825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真题备选题库:第15章区域经济发展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4.重庆高考)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12题。1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2. 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解析:1.A 2.A 第1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

2、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第2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2014.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

3、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解析:3.AC 4.CD 第3题,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珍贵,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图中水库离山地较近,地势较高,可以有效调蓄山地冰雪融水,保障城镇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给。此外,由于水量有限,水库水域小,水能蕴藏量小,养殖业发展空间小,因而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第4题,绿洲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节水灌溉和营造防护林网等。开发山地会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引发土地荒漠化;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5.(2014.全国卷)阅

4、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

5、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使用的化肥少。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 (1)开垦历史短,

6、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6.(2014.上海高考)读墨西哥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94年以前,墨西哥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依赖石油出口。材料二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

7、易协定生效。三国贸易实现自由化后,墨西哥能够以较低的 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利用本国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成最终产品出口美国或加拿大市场,从中获取利润。同时,美国、加拿大农产品进入墨西哥,对其农产品产生巨大影响。19822007年墨西哥主要商品占商品出口的比重(%)主要出口商品1982198519861990199419981999200020032007原油74.854.229.333.910.85.46.58.910.213.8组装的汽车2.62.98.39.39.19.97.66.9电视接收设备4.44.23.83.53.98.0开关、电路电器3.02.62.64.03.7

8、2.3发电机2.63.03.03.13.11.9新鲜蔬菜0.60.52.41.6 注:空格表示该商品未进入当年主要出口商品行列。(1)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2)分析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判断中北部地形高山环绕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故干旱少雨,故以旱作农业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并受赤道低气压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合热带种植园农业。第(2)题,根据图示与表格可见,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

9、口商品行列。这是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所致。答案:(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平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2) 变化:由图、表数据可见,1994年后,墨西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新鲜蔬菜退出了主要出口商品行列。原因:1994年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的农产品大量进入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所致。(2013江苏高考)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10、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19992011 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状况,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在减慢;而粮食产量波动上升,有些年份出现粮食减产现象;2003年以前,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下降,但两者并不同步;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

11、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8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解析:选C本题考查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上题分析可知,2003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这显然与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有关。(2013江苏高考)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910 题。9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解析:选C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以

12、及如何因地制宜对地形条件进行改造,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发展种植业。10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选A本题考查修筑反坡梯田的好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

13、保土的效果。(2012全国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112题。1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耕地不断被挤占,加之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不断减小,故选项A错误;在耕地面积减小,而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保障粮食供应,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故选项B正确;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稳定粮食产量而不会使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14、,故选项C错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能促进粮食的销售,有利于提高粮食的商品率,并不会增加粮食产量,故选项D错误。答案:B1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三个选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多、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减少;此外,太湖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因此农业的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进,粮食的商品率也较低;受以上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太湖平原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答案:A1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解析:粮食商品率反映了进入市场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但河南省的人口远多于黑龙江省,因此导致其粮食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答案:D(2010全国卷)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