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0738472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山教案全册(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相交线5.1.1相交线一、问题引入,展示目标阅读课本第二页,思考下面问题:1、张开的剪刀给人以什么形象?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刀刃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2、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 3、什么是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二、问题启发,探究新知探究一、角的位置关系1、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完成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位置关系数量关系分 类3、什么是邻补角?什么是对顶角?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它们的一边互为反向延长

2、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同步训练一: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1) (2) (3)2、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1) (2) (3) 探究二、角的数量关系1、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 。A O B12如图: 1与2互为邻补角1+2=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是由邻补角的性质推导出来的,想一想,完成推理过程。如图: 证:1+2 = ,2+3 = (邻补角定义)1=1800 ,3 =1800 (等式性质)1=3 (等量代换)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 。三、问题变

3、换,深化理解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解:1+2=1800( )2=1800 -1= 3=1= ,4=2= ( )你还有别的思路吗?试着写出来。变式1: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变式2:若2-1=400, 求4的度数?四、问题反馈,认知升华1、什么是邻补角,什么是对顶角。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和为180,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五、问题集萃,当堂达标(课堂5-8分钟检测)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2121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

4、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已知 BOC=60, 请你说出图中各个角的度数.5、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的对顶角是 ,的邻补角是 _ ;若:=2:3,则=_.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比AOC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毛主备人: 多祝中学 刘长源5.1 相交线5.1.2垂线(1)一、问题引入,展示目标问题1:如右图,(1)AOC的对顶角是哪个角?这两个角的关系怎样?(2)A

5、OC的邻补角有几个?是哪几个角? 问题2:如右图,当AOC90时,BOD、AOD、BOC等于多少度?为什么?这种位置关系有几种?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怎样? 二、问题启发,探究新知问题3,:通过前面观察,你能说出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若直线AB、CD垂直,如何用几何语言表示?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为O,记作“ABCD,垂足为O”(如图)问题4、已知直线a,能画出a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问题5、在直线a上有一点P,过P点画a的垂线,如何画?能画几条?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问题6、在直线a外有一点B,过B点画a的垂线,如何画?

6、能画几条?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通过操作和讨论得出: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三、问题变换,深化理解1、垂直的定义的应用格式2、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四、问题反馈,认知升华1、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如果垂足为O,记作“ABCD,垂足为O”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五、问题集萃,当堂达标(课堂5-8分钟检测)1、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

7、四个角中,下列条件中能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是( )(A)有两个角相等 (B)有两对角相等(C)有三个角相等 (D)有四对邻补角2、下面四种判定两条直线的垂直的方法,正确的有( )个(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两条直线相交,只要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A)4 (B) 3 (C)2 (D)13、直线AB,CD互相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为_4 直线AB,CD相交于点O,Q为CD上一点,(1)过点Q画AB的垂线,E为垂足。(2)

8、过点O画CD的垂线。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OFAB,DOF=65,求BOE和AOD的度数。主备人:多祝中学 刘长源5.1 相交线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问题引入,展示目标问题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 对邻补角, 对对顶角问题2、如图,直线AB、CD与EF相交(或两条直线AB、CD被第三条直线EF所截)构成 个角。二、问题启发,探究新知问题1、在上图中,1和5,分别在直线AB、CD的 ,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问题2、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 对同位角。问题3、如图,3和5,分别

9、在直线AB、CD的 ,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问题4、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 对内错角。问题5、如图,3和6,分别在直线AB、CD的 ,在直线EF的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 问题6、请你找出图中还有哪几对角构成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八个角中,共有 对同旁内角。三、问题变换,深化理解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l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四、问题反馈,认知升华12、在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不同旁找内错角,因此在“三线八

10、角”的图形中的主线是截线,抓住了截线,再利用图形结构特征判断,问题就迎刃而解。五、问题集萃,当堂达标(课堂5-8分钟检测)1. 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ABCEF1345622. 如右图所示:(1)1,2,3,4,5,6是直线 、 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而成的。(2)2的同位角是 ,1的同位角是 。(3)3的内错角是 ,4的内错角是 。(4)6的同旁内角是 ,5的同旁内角是 ,(5)4与A是同旁内角吗?为什么?3、如图,直线AB、CD被EF所截,如果1与2互补,且1=110,那么3、4的度数是多少? 主备人:多祝中学 刘长源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一、问题引入,展示

11、目标问题1、如课本5.2-1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他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问题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二、问题启发,探究新知1、平行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和一条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 记作:ab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两种。 即 相交和平行。3、请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问题3、如下图,(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2) 再过点C画直

12、线a的平行线,又能画出几条?此时,两条直线b、c和已知直线a有怎样的位置关系?aBCbc尝试总结画平行线的步骤,猜想结论。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注意:点在直线外 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简单说成: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ab,bc ac三、问题变换,深化理解1、平行公理 2、平行公理推出的结论: 3、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在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