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073436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 xxxxxxxxxxxxxxxxxxxxx 工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施工方案xxxxxxxxxxxxxxx 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xx月x日一、工程概况二、结构自防水1、材料要求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 定:(1)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 泥品种;(2)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 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3)防水混凝土选用矿物掺合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 粉煤灰GB 1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11级,烧失量 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

2、30%,当水胶比小于 0. 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 硅粉的品质应符合表4. 1. 9的要求,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 量的2% 5%;表4.L9硅粉品质要求顼 目指 标比表面积(mkg)15000二氧化硅含骨85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4)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品种和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 ;吸水率不应大 于1. 5% ;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

3、国家现行 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有 关规定;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 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 方法JGJ 52的有关规定。(6)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 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7)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 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品型材料,其品 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质量要求。(8)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 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9

4、)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0当量)不得大于3kg / m3 ;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 1%。2、施工要求(1)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2)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 / m3 ; 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8 / m3 。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灰砂比宜为1: 1. 51: 2. 5。 水胶比不得大于0. 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

5、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3)防水混凝土配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其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注:累计计量仪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4)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混摄土组成材料每盘计累计计街()水泥、掺合料2士 1粗、细骨料32水、外加剂士21表4.1.17防水混凝土配料计量允许偏差(5)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6)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7)防水混凝土拌合物

6、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 2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 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 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9)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10)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地下室剪力墙施工缝高出地板 表面500mm的墙体上,其它地方不留施工缝。施工缝严格按照下图实 施。(11)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 后铺设净桨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品型防水涂料等 材料,再

7、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品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 土;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与接缝表面密贴; 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 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12)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 宜为60d或90d。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 合料。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 应大

8、于25C,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C,温降梯度 不得大于3C/ 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13)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 接触模板。用于固定钢模板的钢拉片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在迎水面 采用聚苯块堵头,拉片中部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将聚苯块掏除, 将拉片从根部切除,其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 物水泥砂浆抹平,成品钢拉片如下图:(14)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三、后浇带1、严格按照设计留设后浇带,宽度为800mm。后浇带做法如下图: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符合前述防水混凝土配合比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9、:(1)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12%;(2)膨胀剂掺量应以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表示。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和外贴式止水带应防止 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4、后浇带两侧的接缝处理应按照前述施工缝要求处理。5、采用膨胀剂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6、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 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四、穿墙管(盒)1、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2、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3、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 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主管应加焊止水环,并应在迎水面预留 凹槽,槽内应采

10、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其防水构造形式按下图施工。图53.3-1固定式穿墙管防水构造(一)】一止水邱忒一密封材料港一主管网一混凝土结构4、穿墙管防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止水环应与主管或套管满焊密实,采用套管式穿墙 防水构造时,翼环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应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 理干净;(2)相邻穿墙管间的间距应大于300mm;(3 )采用遇水膨胀止水圈的穿墙管,管径宜小于50mm,止水 圈应采用胶粘剂满粘固定于管上,并应涂缓胀剂或采用缓胀型遇水膨 胀止水圈。5、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并应采用穿墙盒方法。穿墙 盒的封口钢板应与墙上的预埋角钢焊严,并应从钢板上的预留浇注孔 注入沥青胶。

11、6、当工程有防护要求时,穿墙管除应采取防水措施外,尚应采 取满足防护要求的措施。7、穿墙管伸出外墙的部位,应采取防止回填时将管体损坏的 措施。五、埋设件1、结构上的埋设件应采用预埋或预留孔(槽)等。2、埋没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O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他防水措施。 预留槽(b)预留孔(c)预埋件图5.4.2预埋件或预留孔(槽)处理3、预留孔(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六、质量保证措施1、材料、物资须在经考察确认合格的分供方或有信誉的商家采 购,所采购的材料或设备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使用说明 书。确保用在工程

12、上的材料都是合格产品。2、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材料到场必须有相应资料,如合格证、 准用证、复试单等,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货。3、用于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和预防碱集料反 应的有关规定,确保不合格的材料不在工程上使用。4、材料均选用环保型产品。5、材料标识:材料经验收合格后进场,进场材料要分类码放, 并做好标识,以便使用与追溯。七、安全与环境保护1、防水工程中不得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 度分级GB 50448中划分为III级(中度危害)和111级以上毒物的材 料。2、当配制和使用有毒材料时,现场必须采取通风措施,操作 人员必须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严禁毒性材料与皮肤 接触和入口。3、有毒材料和挥发性材料应密封贮存,妥善保管和处理,不 得随意倾倒。4、使用易燃材料时,应严禁烟火。5、使用有毒材料时,作业人员应按规定享受劳保福利和营养补助,并应定期检查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