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72355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开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分第卷( 阅读题) 和第卷( 表达题) 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 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中国传统的“比德”的自然审美观产生于儒家, 受其伦理学的影响。较早见于孔子的学说,著名的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德”说的意思是自然物象之所以美,在于它作为审美客体可以与审美主体比德, 从中可以感受或体味到某种人格美。比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德。比德说是将自然物的某些

2、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 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 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这种以自然“比德”的做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屈原的作品中,“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等可以看做是孔子“比德”观的继承。“比德”观在元、 明、 清的文人画作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梅、 兰、 竹、 菊等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寄托着画家的人生理想, 成为崇高品德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比德”的审美观继续发展, 又出现了“畅神”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认为自然物的美在于能怡神悦性, 比之“比德”,“畅神”观更具美学色彩, 这种审美观的出现,扩大了对自然的审美范围。山水诗

3、、 山水画特别盛行, 与此种审美观大有关系。宋朝画家郭熙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 丘园, 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 隐逸所常适也。 ”这就把人对自然的喜爱归于情感的欲求了。不是为了“比德”而是为了获得情感愉悦, 人徜徉于大自然, 陶醉于大自然。中国大部分的山水诗、 山水画都是表现这种“畅神”的审美观。对自然美的欣赏,中西方有共同之处, 即兼顾自然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但也有不同之处,中国较多地注重自然物与人的联系, 特别是精神方面的联系,西方则较多地注重自然物本身的性质。西方哲学偏重于从认识论的角度观察大自然, 主要靠理智、 靠思维,情感因素遭到压抑。认识论的

4、态度也与实践功利的态度有直接的联系。西方对自然美的认识一般偏重于自然物本身的性质,不是更多地从审美主体而是更多地从审美客体寻找自然美之所在。自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地位大不相同,因之, 中西方是两种不同艺术体系,亚里士多德提出:“美与不美, 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本零散的因素结合为统一体。 ”美国艺术家托马斯说,美有三要素: 完整、 和谐、 鲜明。他们认为自然物的美在其形式诸因素的和谐统一。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自然物的美美在与人的生活关系上。这看似与中国的自然美学观相同,但仔细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注重的是自然与人的精神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侧重于自然物的物质功利性。( 摘编

5、自陈望衡中西自然美学观比较研究 )1 下列关于“比德”的自然审美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德”的自然审美观产生于儒家,他们把自然物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品德修养联系) 在一起,让自然物寄托丰富情感和人生理想。B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受儒家伦理学的影响, 注重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比德”, 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表现人格美。C比德”的自然审美观认为自然物的美并不取决于它自身的价值, 取决于它所比附的道德情操品格, 也就是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D屈原用善鸟香草喻指忠贞的品行, 元、 明、 清的画家用梅、 兰、 竹、 菊喻指崇高的品德,都是“比德”的自然审美观的具体体现。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A畅神”的审美观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强调自然物与人的情感的关系, 宋朝画家郭熙就把人对自然的喜好归结于人的情感欲求。B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 在审美方面对自然美的认识都有一致之处, 即都关注了自然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这一特点。C和西方相比, 中国传统的自然美学观更关注社会属性, 它认为自然美较多地表现在自然物与人, 特别是与人精神方面的联系上。D对自然美的看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中国的自然美学观最为相同, 他也认为, 自然物的美美在自然物的物质功利性和与人的生活关系上。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希望徜徉在大自然中, 陶醉在大自然中, 怡神悦性; 山水诗、 画

7、的创作可以满足人们这种情感需求,“比德”说、 “畅神”说应运而生。B西方人对自然美的认识较大程度上源于西方的哲学, 他们从认识论的角度观察大自然,多是理智的、 思考型的,有功利性因素。C托马斯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完整、 和谐、 鲜明, 他的看法印证了西方不是更多地从审美主体而是更多地从审美客体去寻找自然美。D中西方对自然美的认识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反映在各自的艺术作品中, 形成不同的艺术体系,因此, 自然在中西方艺术中的地位大不相同。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题。王守仁,字伯安, 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 与论

8、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 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 瑾怒,廷杖四十, 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不当求诸事物,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 弟子盈天下, 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 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 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 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远近惊为神。十四年, 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

9、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 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 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 尽发南康、 九江兵。丙辰复战, 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 贼复大败。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 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 乘风纵火, 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 京师闻变, 诸大臣震惧。兵部尚书王琼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 ”至是, 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 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世宗深知之,甫即位, 趣召入朝受封。思恩、 田州土酋卢苏、 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 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 疏乞骸

10、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 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 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遂笃信不疑 笃信:坚信深信。B学者翕然从之 翕然:安宁和顺。C官军奄至 奄至:突然到达。D谗邪构煽 构煽:挑拨煽动。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 相率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 伐木为屋以栖/ 守仁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 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

11、喜/ 相率伐木为屋/ 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 丛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 夷人喜相率伐木/ 为屋以栖守仁/ 穷荒无书/ 日绎旧闻/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 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 学业大进。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 上疏救戴铣等人, 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 贬为贵州龙场驿丞。C王守仁善于用兵, 精于奇谋。巡抚南、 赣, 他亲率精锐士兵, 出其不意直捣贼巢; 计取南昌, 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D王守仁文武全才

12、,颇受赞誉。他创立“阳明学”, 弟子遍布天下, 多次剿贼平乱, 战功赫赫,百姓称赞, 廷臣颂功,朝廷追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守仁急趋吉安, 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2) 微守仁, 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 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9 题。客夜杜甫客睡何曾著, 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 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注 此诗是杜甫流落梓州时所作。8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赞此诗前四句“并无一苦字, 而其苦无限”, 请结合内容具体分

13、析。( 6 分)9诗歌后四句蕴含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2) 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用邻船的寂静和优美景色衬托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3) 欧 阳 修 在醉 翁 亭 记中 描 写 山 间 春、夏 之 景 的 名 句 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 11) 、 四( 12) 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11 阅

14、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 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 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 向牛栏走去。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 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 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一缕辛酸慢慢堵住咽喉, 泪水泛满了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 也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 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 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 然而各人心

15、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不怎样。 ”“眼见要立春了, 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明天我找蒋天贵去。 ” “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 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不, 不!”她激动地喊着,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用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先是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 又是银簪子,又轮到小鸡了! 我问你, 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她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闹着借牛的是你, 舍不得鸡的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到底借牛是正事, 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 她懂得的。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 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 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 咯咯地叫着。后天早上,鸡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