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键词:物权法/区分/物权/债权内容提要:物权法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问题。区分物权和债权, 不仅是关系到民法典体系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物权法体系的建构问题。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具 体意义在于,明确物权作为支配权的属性;明确物权具有对世效力和优先效力;明确物权客体 的特定性;明确物权的法定性和公示性;明确物权的长期性。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是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 系到物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物权法制定的价值,而且它还决定了物权法的内容以及体系 的构建。按照通说,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
2、民事权利,它可以分为物权与债权。1可 见,物权是财产权的一种类型,是财产法的组成部分。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区分物权与债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物权法。在国外,也曾有一些学 者对于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提出过质疑与批评。譬如,在法国,两个著名的民法学者普拉尼奥尔 (Planiol)和撒莱(Saleilles)都认为这一区分没有必要。普拉尼奥尔(Planiol)的属人主义 (personnali2ste)理论认为,一切权利,尽管债权或者是物权都只在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之间发 生关系,但一切权利都具有对抗力,义务主体都有所谓普遍性消极义务 (obligationpassiveuniverselle)。这一理论旨
3、在减损物权的效力和物权理论的意义。但是后世 的法国学者普遍认为,普拉尼奥尔(Planiol)的理论混淆了权利客体和权利对于第三人的对抗 性,法国学界主流学者也没有接受他的这一观点。2而撒莱的客观主义(objective)理论认为,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多的是基于权利本身的财产与经济价值,而非基于权利本身所代表的法 律联系。按照他的观点,一切权利都可以最后归结为物权,这被认为是混淆了物权与债权这 两个基本范畴。如今,法国民法学界的主流仍然普遍接受了物权和债权的区分观点。3在我国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对于是否要坚持物权和债权的严格区分,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些学者认为,物权、债权在性质上都是财产权,
4、在法律上似乎没有区分的必要。有人认为, 物权债权的区分在教学与研究上或许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多大价值呢?有 谁在向船东领取提单时,还要问一下这是债权还是物权?又有谁在承租公房时还要问一下这 是物权还是债权呢?英美法上既无物权与债权之分,也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与之对应的概念。英 美法学家对物权概念是一头雾水,但这并不影响英美法国家的法律生活。这些学者主张, 应当制定一部完整的财产权法,而不是物权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但是仍然值得 商榷。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问题是民法学的基本问题,首先它关系到整个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典 型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如德国民法的体系就是建立于物权与债权的区
5、分之上的。物权与债 权的类型区分,与民法典编排体系,以及民事特别法的设置都有着密切联系。5 一方面,德国 式的编排体例的核心是设立总则,而区分物权与债权是设立总则的逻辑前提。德国民法典 的总则编是以法律行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法律行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之所以能 够成功地被抽象出来,并在民法总则居于重要地位,就是因为在民法各分则中已经区分了物权 行为和债权行为,这些具体的法律行为,就是德国法学家的物权法上的法律行为、债权法上 的法律行为、亲属法上的法律行为以及继承法上的法律行为等,其中作为法律行为理论 支柱的,就是物权法的法律行为(物权合意)和债权法的法律行为(债权合同)。6另一方面,按
6、照德国法的模式,在分则中将财产权制度进一步区分为物权与债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 则体系。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虽然都还没有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但是按照通说, 应该借鉴德国的立法经验,设立总则编;如果设立总则,就必须要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因为总 则中民事权利的分类、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区分物权与债权制度为前提。在分 则中也需要分别规定物权和债权制度,在民事责任中也要在区分物权与债权的基础上区别侵 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因为对物权的侵害主要是借助侵权责任来进行救济,而违约责任制度则 主要发挥保护债权的作用。区分物权和债权,不仅关系到民法典体系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物权法体系的建构问题,由
7、 于这个问题属于物权法的基础性理论,因此也直接关涉到物权法存在的价值问题。笔者认为 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具体意义在于:(一) 明确物权作为支配权的属性物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所谓支配权就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与其对 应的是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罗马法学家很早就 开始从对人权和对物权的区分中来观察这两种权利。而潘德克吞学派利用支配权和请求权来 概括这两种权利,按照萨维尼的看法,物权之所以区别于债权在于其以物为客体,在于其以占 有或者对物的事实支配为其材料。7温德萨伊德也认为,对物权应该是物上的权利 (einRechtanderSache),并且应该以物
8、为客体。8物权作为支配权,是与作为请求权的债权相区 别的,支配权与请求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事权利,它们在权利的内容、取得方法、行使方式 以及救济途径等方面存在重大的区,应当在法律上对二者进行区分。具体而言:第一,二者在物的关系的直接性程度上有所不同。作为支配权的物权,权利人可以通过对 物的直接支配来实现其利益,而请求权只能借助他人的意志建立与物之间的联系,因而不能直 接实现对物的控制。强调物权对于物的直接支配性,一方面,表明权利人的意志对于物的直接 控制程度。黑格尔说,我把某物置于我自己外部力量的支配之下,这样就构成占有,所以据为 己有,归根到底无非是,表示我的意志对物的优越性,并显示出物不是
9、自在自为地存在的。9 黑格尔实际上将权利人对物的支配视为一种意志的支配。日本著名的民法学家我妻荣进一步 将支配的含义解释为一种意志关系,他认为,物权支配性的本质应该作如此理解:支配的观念 指的是人所表示的意思和意思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即使在物权中,权利人使用标的物得到了 法律之认可保障,则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人不得妨碍其行使权利。若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其 他任何人的意思也就都受到了权利人意思的支配。10从权利人对物的支配角度确实深刻 揭示了物权支配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强调物权对于物的直接支配性,有助于维护交易当事人 的权利。在交易中,出卖人在买受人交付货款之前是不轻易地将出卖标的物交付给对方的,因
10、 为交易实践中人们都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即交付标的物就意味着已经让渡了对物的支配的 权利。自己利益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买受人履行了其义务的基础上,这实际上就是支配权与请 求权的转换。支配权实际上是对物的控制、管理的权利。如果出卖人将货物交出去以后,买 受人没有支付货款,出卖人只能向买受人要求付款,或者要求买受人返还自己交付的货物,这 样出卖人无论对价款还是对货物只能享有请求权。这种权利不是直接针对物的权利,而是针 对特定人的请求权。应当看到,在与物的关系问题上,墩物的控制和对人的请求是不同的,前者 是对物的直接的控制,而后者是对物的间接的控制。在买受人破产的情况下,这种区别就更明 显。假如出卖人将
11、标的物卖给买受人,而买受人没有支付价款,后来买受人因为资不抵债面临 破产。出卖人不能直接取回标的物,而只能针对未支付的价款或者请求返还的标的物享有债 权,并和其他债权人平均受偿。而如果在破产之前没有交付标的物,即使按照合同规定,对方应 当先付款,而在没有付款之时,对方陷于破产。此时,出卖人可以基于对方的违约而解除合同, 也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可见,支配权、请求权所涉及的对物的权益的保护程度是不一样 的。第二,二者在创设方式上存在重大的不同。物权的创设包括基于法律行为和非基于法律 行为两种,在基于法律行为尤其是基于合同创设物权时,依照我国现行法的规定,除了在当事 人之间存在生效的合同行为以外,
12、还必须有交付标的物或者办理登记手续的公示行为,才能导 致物权的变动。但作为请求权的债权,只需要当事人之间存在生效的合同行为就可创设债权。 也就是说,仅有债权合同不能导致物权变动,但没有发生物权变动本身并不能否认债权合同的 有效成立。另外,在比较法上,还有不少国家或地区的民事立法,认可了取得作为支配权的物权 的特殊途径,如先占、取得时效以及添附制度等,而作为请求权的债权,就不存在这些特殊的取 得方法。第三,二者在行使方式上存在重大的差异。支配权是权利人以自己的意志对物行使权利, 不需要以他人的意志为中介,也不需要他人从事积极的协助行为。所以,支配权人的义务人负 担的是消极的不作为义务。请求权则必
13、须以相对人的意志作为中介,其实现需要他人的积极 协助行为。如果相对人未按照请求权人的意志积极实现某行为请求权人的利益就无法实现。第四,二者在救济途径上也存在重大差异。传统民法上存在专门保护物权的物权请求权 制度,物权请求权只能适用于具有支配性的物权。物权请求权是为了恢复和保障物权人对物 的圆满支配的状态而设立的,在行使物权请求权的情况下,权利人只需证明自己的物权遭受了 侵害或者妨害即可,而无需证明有实际的损害后果发生,也无需证明侵害是否具有过错。也就 是说,即使损害是未来将要发生的危险,也可以主张物权请求权;即便侵害人或妨害人没有过 错,仍然不妨害物权人提起物权请求权。可见,物权请求权制度与债
14、权的请求权是有差异的。 此外,有的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可以不受时效的限制。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与 物权请求权恢复权利人对物的圆满支配状态的目的分不开的。(二)明确物权具有对世效力和优先效力区分物权和债权,首先要明确物权具有对世效力。这就是说,物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可以对 抗权利人之外的一切人。任何人侵害或妨害物权人的权利的,物权人都可以对其主张权利。 而债权是一种对人权,权利人只能对特定的义务人行使权利,而不能对其他人主张权利。债权 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正是因为这一原理,债权也被称为相对权。这种区分的意 义在于,其一,在权利的行使方式上二者是不一样的。就对世权而言,权利人
15、可以对抗一切人, 任何人都负有不得妨害侵害的义务。而对人权的权利人只能对抗特定的义务人,权利人只能 针对特定的义务人行使权利,而不能针对权利人之外的第三人,第三人也不负有这种义务。其 二,由于物权是对世权,关系到第三人的利益,所以这种权利的设定原则上应当采取公示的方 法为第三人所知晓。而债权则不需要采取任何公示方法,债权人也没有义务让第三人知道自 己是否享有债权以及其内容为何。其三,二者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存在重大差异。由于物权 是一种对世权,因而其应当受到侵权法的保护,任何人侵害物权或者妨害物权人行使权利,权 利人都可以通过提起侵权行为之诉来获得法律上的救济。但债权作为对人权,原则上不受侵 权
16、法的保护。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当然在现代侵权法中,债权在特殊 的情况下也能受到侵权法的保护,如第三人恶意侵害债权的,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侵权法 对债权的保护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利益加以保护的,即合同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只能对特定 的债务人产生效力,对第三人而言,它不是一种权利,而只不过是一种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而已。可见,第三人侵害债权之所以能够受侵权法的调整实际上是将债权作为一种合法利益 而不是权利来加以保护的。其次,要明确物权具有优先效力。物权的优先性可以分为对内优先和对外优先两个方面。 所谓对外优先,是指当物权和债权并存的时候,物权应当优先于债权。例如,当普通债权和抵押 权并存时,抵押权优先于债权而受偿。而对内优先,是指当同一物上并存多个可以相容的他物 权时,应当按照物权设立的先后顺序来确定其优先效力。通常我们讲的物权的优先性主要是 指对外优先。而债权则不具有优先的效力,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