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66751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监测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基坑监测方案广东质安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3月28日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基坑监测方案工程名称:广州计量院科学城高新技术检测基地二期工程地点:广州市科学城内,北侧为科翔路,东侧为尖塔山路建设单位: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编 写: 审 核: 批 准: 广东质安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4年3月28日目 录第一章概述2一、工程概况2第二章监测依据2第三章监测项目及目的2一、监测项目2二、监测目的和意义3第四章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4一、基坑顶水平位移观测4二、基坑顶沉降、基坑周围地面沉降,建筑物和管线沉降、立柱沉降7三、地下水位观测8四、土体深部

2、水平位移测斜9五、支撑轴力观测10第五章监测频率12第六章监测报警值及报警制度12一、报警值、控制值如下12二、应急措施13第七章监测工作程序13第八章监测数据整理、提交15一、监测初始值测定15二、数据资料整理、提交及流程15三、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15四、监测数据整理流程16第九章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人员及设备16一、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技术人员16二、人员架构图17三、本项目拟投入的主要设备17第十章技术保证措施17一、现场踏勘17二、测试方法18三、测试仪器18四、监测元件18五、监测点的保护18六、数据处理18第十一章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19第一章 概述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广州计量

3、检测技术研究院二期建设工程,位于广州市科学城内,北侧为科翔路,东侧为尖塔山路。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天然地基基坑,分别设1层、2层地下室。基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周长约460米。场地平整,本工程0.000相当于一期1号实验楼室内地面标高 0.000(绝对标高),完成后室外标高为-0.30米,基坑开挖前先挖除场地表土至-0.95米。基坑底标高为-5.80、-10.80、-12.20米,具体详基坑支护总平面图。场地地貌为低丘林地貌,场地地势平坦,现场地地表可见有大量花岗岩孤石存在,基坑开挖主要影响土层,素填土、粉质粘土、中粗砂、砂质粘性土、花岗岩(全、强、中、微分化)。根据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

4、提供的广州市计量测试所二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表7;参照广州周边地质情况相似工程的工程参数和结合相关工程经验。本工程岩土抗剪强度指标参照固结快剪指标取用直接快剪。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取用值如下表所示。岩土名称与层序层 厚(m)天然重度r(kN/m3)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o)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kPa)备 注素填土0.72.318.08516粉质粘土 1.211.718.0161830砂质粘性土 1.64.218.5161830全风化岩2.715.318.5182065强风化岩2.617.319.5中风化岩 2.119.5微风化岩2.05.119.5第二章 监测依据1) 建

5、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3)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4)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02-98;5) 广东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6) 现行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相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8) 基坑支护监测点布置图。第三章 监测项目及目的一、监测项目本工程施工监测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监测点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主要监测项目详见下表。监测项目简介表 表1序号监测项目埋设位置符号测点

6、数量测试仪器及元件监测精度测点布置说明1基坑侧壁顶面沉降和位移靠近基坑边线P33个全站仪水准仪1.0mm孔间距15 米, 2基坑侧壁侧向位移排桩C8个测斜管测斜仪1.0mm按设计图纸3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需保护的建筑物CJ约12个水准仪1.0mm基坑边60米范围建筑,孔间距约15米4地下水位基坑周边W18个水准仪水位仪5.0mm孔间距25 米 5锚索轴力锚头M现场待定钢筋计荷载计1/100F.S不少与锚锁总数的5%6内支撑轴力监测内支撑ZL24组钢筋计荷载计1/100F.S每道支撑布置2组如因设计变更或其他原因需增加其他监测内容,另行补充编制监测方案。以上项目是实时监测基坑支护工程,及时处理

7、监测结果,向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人员作信息反馈。必要时,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二、监测目的1、 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 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2、 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提供依据。积累区域性设计、施工、监测的经验。3、 为了实施对建筑物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地下水、围护结构与支撑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工期和既有建筑的

8、安全。4、 为隐蔽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期间及运行初期的工程安全提供必要的评估资料;5、 为工程诉讼提供依据。第四章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一、基坑侧壁顶面位移观测1、测点布置沿基坑四周全长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按设计图纸布置观测点,设置基坑顶水平位移观测点33个,测点编号为P1P33,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距作适当调整。详细位置见“监测点布置图”。基坑侧壁顶面位移观测点采用0.5m长的外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或1m长内径为15mm的钢管,将其用锤打入土内或桩体内(需要冲击钻钻孔),再将规格为30mm*30mm的索佳反射片粘贴在管接头上。基点采用钢筋或专用螺丝,在其上加工十字丝。 观测墩

9、 监测点2、监测方法2.1基坑侧壁顶面位移观测点在远离基坑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建立三个可靠的基准点作为控制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简单易行且提高观测精度的要求、消除测站的对中误差,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尽量采用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形式埋设,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0.5mm。取其中一点为工作基点,以垂直基坑方向为基线方向,建立极坐标系。由于基坑较长。监测时把全站仪置于工作基点上,测出其坐标。比较前后两次坐标变化量,可得出基坑坡顶水平位移。联测:控制点定期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导线测量技术的要求,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

10、立的监测控制网。平差计算:观测数据可利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取得控制点的坐标数据。本项目监测根据基坑情况采用基线法,具体方法如下:1)基线法外业采集数据采用坐标测量,收集各测点之间的坐标数据,一般坐标系为自建监测坐标系或监测控制网。仪器输出坐标为水平角(角度制),垂直观测角(角度制),斜距(米)。因为水平方向角, 垂直方向角,则平距:,(备注:角度为弧度制,1o=/180)输出的仪器坐标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位移的计算,即以一条虚拟断面直线作为基准线,算出监测点到直线的距离,多次监测并计算后,即可得出监测点到直线距离的变化值。具体如下所述:假定基坑如下图所示。假定测点A(XA,YA),测点

11、B(XB,YB),DM1、DM2为基坑转角点,用于设定虚拟段面。计算段面划分:基坑各直线段中所设监测点应划分为同一段面,比如A、B为DM1-DM2段面范围,C、D、E为DM2-DM3段面范围。(监测项目设定时录入)DM1-DM2断面可用以下直线方程表示:其余各边类似定向。点到虚拟断面的距离计算:A(XA,YA)为DM1-DM2断面上的点,则A至定线距离为:位移量计算:点到直线距离算出后,根据本次测量的距离数据,与前次数据作比较,即能得出变化量。3、监测仪器设备日本索佳全站仪,型号CX-101,标称精度:测角1”,测距精度可达到2+2ppm。二、基坑侧壁顶面沉降、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1、测点布

12、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本工程基坑侧壁顶面沉降点33个,测点编号为P1P33。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按基坑边60米范围建筑,孔间距约15米布置。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距作适当调整。详细位置见“监测点布置图”。 水准基准点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位置,保证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的稳定,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具体观测规定如下:1) 房屋、道路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本工程变形测量等级采用二级精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不超过(n为测站数)。2) 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l 对二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

13、,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l 施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要求:往测的奇数站:后、前、前、后;往测的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时观测方法与往测方法相反;每测段或全线路一定为偶数站落点。联测:水准基准点一般要与设计部门提供的高程控制点采用闭合导线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导线测量技术的要求,往返闭合差应小于1.0mm。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水准基准网。平差计算:水准基准点高程通过严密平差得到。2、监测仪器设备日本索佳电子水准仪,型号SDL1X,标准偏差可达到0.2mm/km。三、地下水位观测1、测点布置在基坑四周每侧设置水位观测孔,本工程共设置18个水位观测孔,测点编号为W1W18。根据水位孔附近的基坑深度决定,测管埋深约8m。2、监测方法埋设:水位管采用不透水导管WC-53。水位管下部留出1m沉淀段,中部管壁钻出68列6mm滤水孔,管壁用网纱包扎作为过滤层。在设计位置处用30型钻机钻孔至对应深度,冲孔后放入PVC水位管。钻孔空隙处用净砂回填过滤头,再用粘土填封,顶盖封口,以免地表水流入。测试方法:拧松水位计绕线盘后面螺丝,让绕线盘转动自由后,按下电源按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手把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向下移动,当测头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受系统便会发出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