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065400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请用地

2、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应对措施 一原因 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

3、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2. 西南五省现在已经发生干旱,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带有降雨的云层,在几个月内很少经过这里,就形成了干旱,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国家用

4、大型直升飞机,调运鼓风机吹动强降雨雪云层,到干旱地区抗旱救灾,我通过细心研究和发现,造成灾害的强降雨雪是绝对可以改变控制的。抗旱保全苗也是可行的。 一.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 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

5、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

6、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二.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 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 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

7、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 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 “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

8、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

9、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

10、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 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表示,这次西南旱灾,“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 “真正的

11、干旱从去年八九月份就已经开始了。云南全省平均有80多天、最长的有170多天持续干旱少雨,是这次干旱的重灾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据专家介绍,这次干旱持续了近200天,时间非常长,历史上超过200天的干旱非常少。“现在来看,就是1998年秋冬至1999年春季在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出现的干旱过程有210多天,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当然,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大旱也有较长的接近200天的持续干旱,但如果单从范围来讲,前面提到的两次影响范围可能更大。” 据统计,自然灾害中的70%是气象灾害,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2%3%。而我国是世界气象

12、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十分严重。 在任福民看来,“从所有的气象灾害统计来看,干旱在我们国家的气象灾害中损失是最重的。每年干旱的损失往往大于洪涝灾害的损失。” 三.大气环流是“元凶” 张培群认为,“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他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的。但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

13、始出现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冷高压气团,气压场偏强,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在张培群看来,造成西南地区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他以云南为例解释说,云南每年大致可以分为旱、湿两季,从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而去年8月份后降水就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了,之后的九、十月份,云南的温度又比常年偏高,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

14、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而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很难再补上水。 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云南、贵州一带从2000年初到现在,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最近这几年也不同程度出现一定的旱情。而干旱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降水持续偏少,二是气温偏高。气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云南、贵州平均降水量分别只有173毫米和175毫米),从去年9月至今,西南地区降水量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少的。到今年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

15、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而云南整个冬季以来的平均气温,达到了自195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雨季降水少、存水少,温度高,必然造成蒸发量大,土壤失墒严重,加之今年干季缺水明显,直接导致了这次严重旱灾。”张培群分析说。 四.“天灾”还是“人祸” 对西南干旱的成因存在各种猜测、说法,有人说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是“人祸”导致严重“天灾”;有人说这是密集的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持”加剧了旱情一时众说纷纭。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给出了一个几近相同的答案:今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旱灾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大自然的自身调整而非“人祸”所致。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爱丁堡公爵保护奖”获得者陈宜瑜告诉本刊记者,西南地区发生的旱情是正常的、是周期性的自然灾害,“水灾、旱灾的发生都是正常的,因为地球总是在变的。气候异常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但区域的环境和整个大环境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相关的,像美国雪灾、欧洲雪灾都非常厉害。今年是整个全球气候异常,很突出,中国的旱灾也是全球气候异常表现的一部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研究员也认为,西南旱灾是大自然的调整过程,只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这一调整的难度,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大。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地理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