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62206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 教学实行到最后环节,根据课文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见到了小驯鹿的爸爸”生1:小鸟说,驯鹿,你还会让我再在你的“树上”坐一坐吗?生2:(老气横秋地)好吧。生3:你还能带我到各地去看看有趣的地方吗?生4:于是他们高快乐兴地出去游玩了。我们暂不议论这个教学片段对话中的语言得体否。我们着重来探讨言语背后的思维与情感问题。课文讲去年驯鹿爸爸对小鸟很友好,让他到身上坐一坐,还陪他到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今年见面后,小鸟开口还让人家为自己做这做那,好像应该似的。从这个教学片断看出,学生言说的,皆是小鸟再请小驯鹿的爸爸为他做什么。难道仅仅是驯鹿一家人的付出,小驯鹿又

2、是让座,又是拿好吃的招待小鸟。小鸟就不能为驯鹿爸爸做点什么,为何不能是彼此的友爱?而仅仅一方的受爱,到最后变成了小鸟的索爱。这样的教学思维方式来自哪里呢?来自我们对教材解读的取向。我们一般解读教材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站在作者的角度,顺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去分析教材;二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语言材料,我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三是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思考学生有没有学完成本节课的各项练习内容,如课后第4题“续编故事”。而很少站在语言文字中的“物象”来对待教材,没有从他们的内心、视觉来打量作者所创设的语境场中去。上片段中,假设教师站在“小鸟”的角度来设计问题的话,我们可否这样来设想驯鹿爸爸

3、与小鸟见面后的引导语:见面后,小鸟回想起驯鹿去年对自己的好来,小鸟不想为小驯鹿爸爸做点什么吗?通览全文:第一局部,是驯鹿爸爸为小鸟有好地让他到身上坐一坐,还陪他到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第二局部,小驯鹿也是那样的好客、热情,如今长大了的小鸟仅仅是新奇的激动。一家人对小鸟那么友善,给予小鸟那样真诚的关爱,应该有小鸟回馈驯鹿父子友爱的机会。友爱,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的。即使说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但,它绝不是单向的,单向的爱是麻木的,也是畸形的。当今社会做父母的一味地给予子女的爱,而从不教孩子如何去爱父母,爱他人,会爱别人,长大了期望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往往是奢想。其二,引导学生站在不同故事人物的身份去言说,所表达的话语色彩自然也不一样。报载,一位离家出走的中学生,在外漂泊时忍饥挨饿,吃尽了苦头。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施舍的一顿稀粥刻骨铭心,回家后再三恳请父母无论如何也要报答人家。而这位中学生有没有想过要报答从小把自己拉扯大吃过数不清碗饭的父母恩情呢?因为,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太多了,以至于变得麻木,我们的家长从没有教育孩子如何关爱父母爱的意识,训练关爱父母的行为。看来会走路的树应是一篇有机渗透“感恩”教育的好教材,而不但仅是一篇友爱教育的课文。教师理应有把教材单向“友爱”的缺陷,变为教学的“生长点”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