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06156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知识归纳及练习(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家新要点引导知识点知识点梳理作者、作品简介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7年考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写有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积累词语掌握“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整体感知概括主题这首诗采用象征手法,以“海”象征理想,以“群山”象征重重困难,以“爬山”象征艰苦奋斗,从而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即本诗的主题:通往理想的人生之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但只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努力奋斗,理

2、想的境界最终会到达。写作方法比喻、象征手法,虚实结合结构图示群山(象征困难和失败) 到达(实现) 攀登(克服) 大海(象征理想和信念) 在山的那边自主达标1、 整体阅读,感知内容(1) 爬过山就能见到海”,作者借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 这首诗通过写童年时的向往、困惑和成年后的感悟、信念,启示我们: 3、仿照示例,仿写句子。例: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海对山说: , , 。一、 理解内容例1、为什么“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却“又一次次鼓起信心”?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要结合诗文主要内容来回答。 答案:不是爬了一座山就能达到目的地的,要翻过无数座山

3、,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失望是对困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认识深化了,就可以战胜失望,乃至不在失望,就能够“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点拨:从关键词“一次又一次”“又一次次”理解分析。二、分析文中关键语句。例2、“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关键句子的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来回答。 答案: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奋斗,就像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点拨:从文章主旨上理解。1、运

4、用象征手法,表达深刻而恰切的哲理。全诗巧妙地以“山”与“海”的对立来展现深沉的诗意,极其形象地写出诗人对理想的信念,又饱含生活的哲理。“山”象征着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海”象征着理想的境界,“无数座山”象征着实现理想途中的重重困境。在诗中,诗人反复描绘“山”对“海”的阻隔,渲染了对“海”的渴慕之情。同时用“爬山”象征艰苦奋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2、 诗意一波三折,感情波澜跌宕,引人入胜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先以平静的笔调写童年的幻想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由妈妈的点拨唤起“我”对海的想望。继而细致地描写“我”爬上山顶后的失望、沮丧、悲哀之情。由此诗人的情绪开始跌落,到“妈妈,那个

5、海呢”,困惑让情绪跌倒最低点。在诗的第二部分,一开头诗人就奏响理想的号角,情绪又高涨起来,也激起了读者内心的渴望。这些感情的起伏变化在诗的其他地方同样表现得很明显,如“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又一次次鼓起信心”“一次次地战胜失望”,等等。这样就使整首诗的节奏富于变化而生动感人。3、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有设问、比喻、拟人、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诗人的感情得以具体、真实地呈现。如“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我”的理想受挫。1. 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伏在窗口(f) 痴想(ch)B.隐秘(b) 凝成(nn)C.诱惑(xi) 漫湿(mn)D.枯干

6、() 一瞬间(shn)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幻想凝成诱惑宣腾 B.海潮 攀登 朦胧痴想C.隐秘清澈依然枯干 D.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3、“今天啊,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中的海潮指的是什么?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山 民 韩 东 小时候,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 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

7、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 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1、诗歌第节中,“山,还是山”说明山民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2、如何理解“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和“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3、“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中“像他一样想过”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试将本文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说说两文中的“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有何不同。再此基础上,请比较一下两首诗的主题。 1、你的童年梦想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大胆地写出来。 2、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