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61564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其抗癌效果在国际有很高的认可度,是公认的“抗癌明星”。桑黄自 20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于日本及韩国,畅销不衰,2000年后开始人工栽培并批量生产。我国分 布的桑黄种类达7种,本文以桑黄的生态化栽培为目标,强调环境友好型栽培技术,拒绝使用农 药或生长添加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模拟自然环境,实现桑黄子实体的人工收获。1. 菌种挑选菌种是桑黄菌包和菌段生产的“种子”,是关系到菌包和菌段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选择纯度高、 形状优良的菌种是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菌种分为母种和2级种,母种即试管菌种,一般由具有 资质的专业机构或科研机构提供,2级种由从事食用菌研究或

2、推广的专业公司生产。目前我国菌 种市场尚待规范,因此,用于生产的2级菌种建议从信誉良好的专业公司购买,并严格挑选。挑 选菌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1菌种袋表面是否有微孔菌种袋如果存在微孔,一般是由于 菌种培养料中木屑颗粒过大引起,存在微孔会使菌种受到外界杂菌的污染。1.2菌种袋底部是否 有污白色粘液状杂菌粘液状杂菌一般由细菌感染导致,一般是菌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造成的, 这种菌种应杜绝在生产中使用。1.3菌种袋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拮抗线”拮抗线存在说明菌种内 部存在杂菌污染,这种菌种应该被舍弃。1.4掰开菌种袋,内部菌丝是否有淡淡的菌香味有时菌 种袋表面看不出任何问题,但菌种培养料内部因存

3、在隐性污染导致菌种不纯,容易导致菌包和菌 段生产大量损失。1.5菌种是否老化根据菌种表面颜色可判断菌种是否老化,老化菌种在接种操作中十分困难。1.6 选用细木屑菌种菌种选购之后应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种,若短时间内不能完成接种,应将菌种置于 清洁、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防治污染。2. 菌包、菌段生产2.1菌包生产随着林区禁伐政策的实施,木段原料供应量大幅下降,菌包生产模式可能成为未来 的主流模式。2.1.1菌包生产时间可安排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东北地区)。2.1.2原材料准备 柞木屑(或杂木屑)、麦麸、稻糠、玉米粉、杨木屑、石灰、石膏、聚乙烯袋35袋或38袋)、 插棒、棉花。注意:栽培原料一定要清洁

4、、无霉变,聚乙烯袋的宽度需与生产用装袋机相匹配。 2.1.3栽培料配方柞木屑(或杂木屑)76%、麦麸15%、稻糠5%、玉米粉1%、豆粉1%、石膏1%、 石灰0.5%1%,含水量60%65%,pH66.5。2.1.4拌料拌料应采用拌料机,使各种配料与主 料混合均匀。2.1.5装袋装袋要求菌袋平整紧实、袋内进料均匀。装袋时需注意菌袋表面是否被 木屑刺破的微孔,若存在微孔需及时调整木屑粗细比例,杜绝微孔。2.1.6灭菌采用常压灭菌灶, 烧火前期需排净冷空气,后开始加温,加温阶段要求快速,当灶内温度达到98100C时开始计 时,保持810h,灭菌结束,冷却至30C后准备接种。注意:温度达到98100C

5、后需持续保 持该温度,若该过程中存在温度波动会引起灭菌不彻底,损失巨大。2.2菌段生产2.2.1菌段 生产时间可在农历腊月开始至次年3月下旬之前结束。2.2.2原材料准备柞木小径、聚乙烯袋(2 头开口)、塑料绳。柞木小径要求为新近砍伐(2个月之内),将原料锯成1518cm长,最粗 者不超过20cm,整块原木不超过20cm粗可直接使用。2.2.3浸水将锯好的木段浸入水槽中,0.5 1h,若材料已失水,可延长浸水时间。2.2.4装袋将木块装入聚乙烯袋中,直径1520cm的木 段可直接装入,若直径小于10cm的木块需拼成圆柱形木段。袋内放入100mL水,扎紧袋口,装 框,准备灭菌。2.2.5灭菌采用

6、常压灭菌灶,烧火前期需排净冷空气,后开始加温,加温阶段要 求快速,当灶内温度达到98100C时开始计时,保持24h,灭菌结束,冷却至30C后准备接种。 注意:温度达到98100C后需持续保持该温度,若该过程中存在温度波动会引起灭菌不彻底, 损失巨大。3. 接种接种前准备好相应数量的菌种,使用前将菌种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然后备用。3.1菌包接 种菌包接种可采用接种箱模式,将冷却至30C以下的菌包放入接种箱中,进行气雾消毒,烟雾 散尽后开始接种。接种量以填满菌包中间插棒孔为准,每个菌种可接4060包;用棉花塞住接 种口。接种时接种人员要求戴消毒乳胶手套,先将菌种表面的老皮去除,用接种勾将菌种

7、送入接 种口,落在接种口附近的菌种不要送入接种口内,操作要求迅速。3.2菌段接种菌段接种适合采 用接种机进行,为确保接种成功率,在接种前将接种机顶部和侧面用玻璃罩封闭,仅保留正面和 一个侧面进行接种操作。木段接种采用两头接种模式,每个接种机2个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解 开袋口和封闭袋口,一人负责将菌种送入菌袋内。送接种的操作人员需注意将菌种用接种工具破 碎,送入菌袋的两头和侧面以及木块之间的缝隙中;解袋和封口人员需注意操作迅速,尽量减少 菌袋开口时间,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4. 菌包菌段的培养4.1菌包培养发酵菌室应保持较好的通风条件,每立方米菌包容量100。接种后将菌包移入发酵 菌室进行避光培养

8、,环境控制采用“三段式”模式,即前5d烧火加温,将温度制在302C, 湿度60%70%,可少量通风,第5天开始逐渐加大通风量,通风期间温差控制在5C以内;第7 天菌包内菌丝开始迅速生长并产生热量,此时应注意加大通风换气,将环境温度在2830C之 间,湿度降低至60%,直至菌丝长满菌袋;发酵室大部分菌袋已长满时(大约30d),逐渐降低 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225C之间,继续培养2030d,使菌丝完成后熟。4.2菌段培养发酵菌 室应保持较好的通风条件,每立方米菌段容量50。接种后将菌段移入发酵菌室进行避光培养, 前30d环境控制与菌包的环境控制相同,一个月左右菌段内菌丝基本长满。此时需将菌段“倒

9、垛”1次,将污染菌段挑出,移出发菌室;将菌丝未长满的部分裸露在外,有利于菌丝生长。培 养至45d左右绝大部分菌段已经长满菌丝,但应继续培养4560d,完成菌丝后熟。5. 菌包下地与出黄管理遮阴棚内需覆盖一层10cm左右的河沙,然后将生石灰均匀撒在沙地表面;将砂层喷大水,喷透 水。将菌包移入遮阴棚内进行割口,开口形状为“唇形”,长35cm,宽1cm,开口后前3d降 遮阴棚封闭,禁止通风、禁止喷水,如遇天气干旱炎热,可用喷雾器喷雾保湿,湿度保持在95% 以上,3d后菌丝封口即可开始喷细水增加湿度,出黄期,温度控制在2532C之间,湿度保持 在90%以上,早晚通风2030min,遇天气炎热时可在喷水

10、时通风降温。经6090d的出黄管理, 桑黄生长基本结束,准备采收。6. 菌段催芽与林下管理将菌段移入遮阴棚内,边开口边整齐摆放,开口位置在菌段中部以上1/2处,用壁纸刀环菌袋一 周开口,划口需用力,将菌段表皮划透。菌段底部需沿外径以内23cm划圆形口,并去掉圆形 塑料,将菌段底部与河沙接触,利于水分吸收,菌段需埋入沙中45cm。开口后棚内沙地需保 持湿润,但不可喷大水,5d之后割口处菌丝愈合,即可喷大水保持湿度在90%以上,温度控制在 2535C之间。开口后2030d出现桑黄子实体原基,当年子实体可生长至23cm宽。下地当 年秋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桑黄逐渐停止生长,此时可撤去遮阴棚的棚膜和遮

11、阴网,将桑黄菌 段移至林下。林相选择以天然次生林,即阔叶混交林、杨桦林为宜,郁闭度在0.8左右。林下无 需任何抚育,保持原有灌木和草本,依据地形地势摆放,让出有林窗或阳光直射的位置。摆放菌 段时注意将地标枯枝落叶去除,将菌段底部与土壤直接接触,利于水分吸收,然后将枯枝落叶覆 盖在菌段周围,利于保湿。林下菌段在次年的雨季(6月末一7月初)开始恢复生长,9月中旬 生长基本停止。第2年桑黄可生长至56cm宽,第3年可生长至79cm宽。若没有合适林型, 菌段桑黄可在遮阴棚内继续培养,一般培养23a,每年秋季(9月末一10月上旬)需将遮阴棚 的遮阴网和塑料膜去掉,防止大雪压倒遮阴棚,次年4月初将塑料膜和遮阴网重新覆盖。撤掉的 遮阴网可直接覆盖在桑黄菌段表面。7. 桑黄采收菌包桑黄当年即可采收,采收时注意先停止喷水,加大通风,使桑黄停止生长,然后用手直接摘 下。若桑黄尚处于生长状态,直接采收会在桑黄表面留下指纹,影响商品质量。菌段桑黄可根据 市场行情及客商需求,选择采收年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