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055943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茯苓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初稿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土茯苓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摘要:通过研究土茯苓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土茯苓资源的生长分布,对其蕴藏量与市场需求量进展评价;对土茯苓资源的种植情况与已开发的产品进展搜集和分析。为土茯苓的可持续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可行措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护土茯苓的种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让土茯苓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关键字:土茯苓资源 开发利用 可持续 市场需求英文摘要:前言: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原名禹余粮。弘景在注“石部禹余粮时指出:“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1。历代本草书籍如图经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

2、目等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国药典一部规定土茯苓Tufuling Rhizom glabrae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枯燥根茎2。土茯苓味甘,归胃、肝经。中医理论认为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成效,常用于治疗梅毒、筋骨挛痛、肾炎水肿、淋浊、带下、湿热疮毒、痈肿、瘰疬等 3。地区因地处湿热,当地居民常在煲汤中参加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市面上也有以乌龟和土茯苓为主要原料的龟苓膏出售,清热养阴。现代人喜欢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蕴,利用土茯苓清热祛湿,泄浊解毒治疗效果良好。此外,近年降临床研究和药理试验明确,土茯苓在用于抗癌、抗动脉硬化和治疗冠心病等方面效果良

3、好4。土茯苓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和荫蔽。主要以野生采收为主,全年均可采收。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各省区均有生长 5 , 主产于高要、郁南、罗定、阳山,、郴县, , 青田、, 、等处6。土茯苓在临床上做为药材广泛使用,在生活和生产中亦做为食品或食品原料,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常作为入汤羹的药材。近年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将土茯苓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土茯苓的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长期的过度采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价格一路攀升,导致“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目前全国仍未进展人工栽培。导致土茯苓资源的不可持续

4、利用问题日益严重。除此之外,土茯苓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粗放的阶段,局限在鲜土茯苓、土茯苓饮片、土茯苓汤料与一些临床上的应用等。开发土茯苓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论文通过研究土茯苓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土茯苓资源的生长分布,对其蕴藏量与市场需求量进展评价;对土茯苓资源的种植情况与已开发的产品进展搜集和分析,包括其规模和品种;研究土茯苓怎样野生变家种即人工种植,包括育种,选良种,建立GAP基地,最终形成产业化。为土茯苓的可持续利用与深度开发提供可行措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护土茯苓的种质资源与生态环境。让土茯苓更好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1. 土茯苓资源的分布土茯苓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 江南

5、各省区均有生长5 , 主产于高要、郁南、罗定、阳山, 、郴县, , 青田、, 、等处6 , 尽管土茯苓药材分布广泛,但何地能形成商品与商品集散地, 与当地的采药、用药史以与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有关。土茯苓的生长习性历代本草与现代中药专著均有记载。据本乘雅半偈记载, 土茯苓生楚、闽、浙山箐, 与海畔山谷中。本草纲目载, 土茯苓, 楚、蜀山箐中甚多。滇南本草载, 生于较湿的山谷阴处、土坡灌丛中、林缘或疏林下。本草易读载, 土茯苓生海畔山谷, 楚蜀亦有之。近代中药大辞典载, 土茯苓生于山坡、荒山与林边的半阴地。中药志载, 土茯苓生于山坡树林下, 山谷阴处较常见。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土茯苓生于山坡林下,

6、路旁丛林与山谷向阳处。玉莲等20027通过对云、贵、川、两广, 、等省区实地考察, 土茯苓的生长环境与历代文献记载一致, 土茯苓主要生长在林下,其茎藤攀附林木枝叶而生长, 特征明显, 极易发现。但由于我国面积大, 经纬线长, 各地气候条件、海拔、植被等不尽一致, 各地的生长环境略有差异。同时这些生态环境也直接影响了各地的蕴藏量与产量。下面就气候、植被有特色的几个地区作以简要介绍。见表一。表一 土茯苓的局部产区产地特征产区为土茯苓的主产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山林植被好, 土茯苓茎叶生长茂盛、根茎兴旺、蕴藏量丰富。多生长在海拔1 2001 500 m 左右。由于山土肥沃、湿润, 比拟容易

7、采挖。据本地的用药习惯, 土茯苓分为红土苓、白土苓两种, 在调查中, 经走访民间中医, 在该地区白土苓用量较大, 某些老中医用红土苓并非白土苓的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成效, 而是有另外的功能与主治。产区为土茯苓的主产区之一, 全省均有分布。据植物资源调查资料显示, 地区与周边县如双峰、邵东等地, 虽有土茯苓生长, 但该地区气温高、气候枯燥, 山林植被不太好, 土茯苓根茎长入地下局部较深, 土茯苓根茎较小, 挖掘相当困难, 产量小,不易形成商品。但该地区土茯苓生长的海拔较低, 农村村前屋后以与路边皆有土茯苓生长。而廉桥药市的土茯苓药材主要来自地区和地区, 这两地区所产土茯苓根状茎块大、片大, 当

8、地产量也大, 容易形成商品。产区的与地区, 土茯苓蕴藏量也很丰富。产区产区的土茯苓生长状况与有些相似, 但该产区的多数地区土茯苓生长的海拔比稍高。从实地采集的土茯苓植物标本了解到,当地土茯苓根茎深入地下较深, 土茯苓根茎也较小在这里之所以不把称为产区, 是因为土茯苓在的局部地区生长。首先是地区, 以产金刚藤为主, 满山遍野, 地上局部茎粗叶茂, 产量极丰, 在局部区域却找不到有土茯苓生长。但进入宜兴山区后, 公路两侧的山坡上即有土茯苓生长, 该地区植被较好, 土茯苓与其他灌木与树木的根错综生长, 故采挖非常困难。高要为土茯苓的主产区, 该地区气候温热、湿润, 雨量充沛, 土茯苓茎叶生长茂盛、根

9、茎较兴旺。由于该地区有食用土茯苓的习惯, 故土茯苓易形成商品。土茯苓多为野生状态,针对土茯苓的资源调查研究,国报道的较少。玉莲等20027通过对云、贵、川、两广, 、等省区实地考察,发现野生资源匮乏,破坏严重,必须进展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以满足市场需求。植物资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其破坏程度也愈加严重,对野生植物引种进展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刻不容缓。2. 土茯苓的生药学研究 土茯苓首载于本草纲目,谓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明代以前即有本品,不过那时还没有土茯苓之名,只是多作“充粮而已,至明时,土茯苓因治梅疮有特效而

10、受到医家们的竭力推崇。8 土茯苓供药用历史悠久,我国历代本草对此均有一记载,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称:本品最早见于公元五世纪。土茯苓最早记载的名称是禹余粮。梁代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中,氏胃:“南中平泽有藤,叶如获莫,根作块有节,似菠莫而色赤,形如薯损,名禹余粮。9 从藏器10本草拾遗起就有各种称谓,如土第薛、刺猪菩、山猪粪、仙遗粮、冷饭团等,甚至还曾经与禹余粮同名异物。明代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古来已有的土茯苓,经时珍作一番考证:“观氏此说,即今是茯苓也。故今尚有仙遗粮、冷饭团之名,亦其遗意11,时珍还认为藏器的所说的草本禹余粮、刺猪答也是土茯苓。从文献记载来看,土茯

11、苓在明代以前的药用价值似乎不大,多“取以当食,偶用敷疮毒。时珍认为明代正德年间,因治梅疮有特效而知名。时珍谓“至人用此,遂为要药。 可见,土茯苓一直是药用的主流种。生药鉴定可为生药品种确实定和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以保证生药品种的真实性与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在开掘利用新药源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土茯苓饮片呈长圆形或不规整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与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848um,脐点裂缝状、星状,三叉状或点状,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

12、董凯旋2010等研究了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药材性状与显微粉末鉴别特征, 并结合TLC法鉴别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发现断面红色或白色的土茯苓在药材性状、粉末显微与薄层色谱上都有明显的区别。认为本研究方法重现性较好、专属性较强、简单易行, 可为断面红色或白色土茯苓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林耿丰2011对土茯苓质量评价体系进展了初步研究,发现大局部样品符合土茯苓的鉴定特征,但还存在一些形态特征相似,成分有所区别的混淆品。全年皆可采收。以春秋两季为采收旺季, 此时浆水足、粉性大, 质量佳 12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称采收期为立秋至次年清明 13 。而某某中药志14 称夏、秋、冬三季均可采掘。土茯

13、苓为多年生植物, 何时采收依行情与农活忙闲而定。可见土茯苓的采收期全年均可。土茯苓的采收季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土茯苓的加工方法未见报道。3. 土茯苓资源的种质评价目前,关于土茯苓种质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方面,林耿丰2011对土茯苓质量评价体系进展了初步研究,包括生药学鉴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各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HPLC指纹图谱研究,而对于产量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利用现代的别离、检测手段, 进展比拟系统深入的研究, 得知土茯苓含多种化学成分, 有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与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15.16与挥发油17等。主要分类见表二。表二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糖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

14、与黄酮苷类甾醇类皂苷类挥发油类己糖淀粉等琥珀酸、棕榈酸、阿酸、莽草酸、油酸、亚油酸等3, 5P, 4- 三羟基芪。落新妇苷、异黄杞苷、土茯苓苷、槲皮素、( - ) 表儿茶精豆甾醇- 3- 0- B- D- 吡喃葡萄糖薯蓣皂苷、提果皂苷、胡萝卜苷、提果皂苷元等正壬烷、L- 芳香醇、I- 萜品醇、L- 龙脑、萜品烯- 4- 醇本草纲目未载其有治头痛之功,现代中药教材亦未论与。但头痛一证,病因繁杂,虽风寒、肝阳之证为多,痰浊、湿热者亦不少,土茯苓健脾除湿泄热,并可祛风湿而止痹痛,现代人醇酒厚味、膏粱美食,致痰浊湿热蕴之头痛,用土茯苓治疗正为恰当。清代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治一切头痛,不拘正痛,或

15、左或右偏痛皆效。治痹证、疗痛风土茯苓“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配合除湿通络之品,对湿热痹证有良效18。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指、膝关节肿痛,且手指出现结节,溃破流出淡黄色液体。采用土茯苓配伍当归、汉防己、桃仁等进展治疗,结节消失,肿胀消退19。急性关节炎期,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伴高尿酸血症,用虎杖土茯苓汤随症加减,配合苦桂洗剂外洗,总有效率为96.1%20。治淋证、淋病当代名医班秀文教授21指出淋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治之有温、清、补、泻之别,但淋证任何类型均挟有秽浊之邪,蕴结于下焦。土茯苓甘淡平,甘如此能健脾养胃,调和营卫,淡如此能渗湿除毒而利关节,用之既能利水通淋,解毒杀虫,又不损伤正气,是治淋最好药物,但用量需4060 g,成效始显。急性淋病属中医学“淋证畴,其病机为外感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22。治梅毒疮时珍认为梅毒疮为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其类有数种,治之如此一也。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两经,而兼乎他经。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能健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