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05594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1707字)一、教案背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2、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3学生课前准备:(1)在生活中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2)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的相关知识、视频,加深对雷雨的认识。二、教学课题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一篇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在火热的夏日,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雨后的景色更是令人舒畅。_用字精确、语言优美生动,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_。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雷雨 内容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大

2、自然景物的_。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1、学会“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书写“压、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物是怎样变化的。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准备:课前利用百度搜索雷雨相关的音

3、频、视频,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雷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四、教学方法、信息收集法:课前让学生留心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情景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的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雷雨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雷雨前中后景色的感悟,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并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不认识的字划出来

4、。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3、书写生字,出示课件,重点指导“压”、“垂”的书写。4、让学生配合课件思考:为什么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用“垂”字,而不用掉、落等其它动词?5、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6、开火车读生字。7、把词语放入句子中,指名读句子。三、朗读感悟课文。、请同学们看画面,认真听,认真看,想想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时候的景象?(播放课文情境朗读的画面)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5、。初感“雷雨前”:、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雷雨到来方前我们会看到什么景象?生汇报。(播放画面)小学语文教案 篇2(1644字)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2、“捧奖杯”游戏识字。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1、观看动画。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1、看图一(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图片上

6、的景色是怎样的。(2)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说明什么?“压”字给你的感觉怎样?)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也不叫?)2、看图二(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忽然”?)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哪个词写得好?)3、看图三(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2)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6指导朗读,边

7、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1 看图一(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2)三个“哗”字说明什么?2、看图二(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2)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3)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4)用“渐渐地”练习说话。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三)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1、看图一(雨后的美景),读一读。2、看图二(雨后的美景),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3、齐读“雷雨后”这一自然段。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

8、些景物?5、指导朗读。三、对比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口头述说,完成表格。四、整理全文脉络。五、总结: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六、拓展1、有关天气一些谚语。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附板书:18、雷雨前:乌云 大风 电闪 雷响中:雨(大小)后:太阳 彩虹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8、雷雨 教案公开课用(1572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9、激发兴趣。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问题是:这幅图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三、赏读,展开想象。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学生读文,看图,想象。四、读,表达情感。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

10、哪一部分,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第二课时一、尾段导入,了解意义。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学生读书,思考。二、小组合作,专题探究。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整幅的清明上河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面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老师提供资料,供学生查找。三、班上交流,适时指点。班上汇报交流,老师要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

11、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予以纠正。风俗人情:一是游戏活动,二是清明活动,三是市招类。桥梁建筑:茅屋、瓦屋、华屋、殿宇、庙、摊子、战台、桥、墙、牌坊。道路交通:一是船,二是车,三是轿子,四是骆驼。人际关系:做生意的商贾,骑马的官吏,看街景的士绅,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痛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等。四、按专题习作。以清明上河图中的风俗人情或清明上河图中的桥梁建筑等写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短文,也可写读了课文或欣赏了这幅名画的体会。可以个人写,也可以小组合作写。写后互相读一读。小学语文教案 篇3(1983字)第

12、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学过看雪这篇_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初步读通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13、。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5、记准字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央 瓦 阔 雄 油 阴 交 川 迹 优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央:最后一笔是“捺”。瓦:笔顺是 ,一共四笔。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6、指导书写: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 ”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碑:左窄右宽。三、课堂练习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2、作业展示。3、师生评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二、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美丽”一词要读重音。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北京真美啊!)三、讲读第二自然段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