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055905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语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精品)(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对外汉语二、所属院系: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三、学制:四年四、教学对象:(一)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学校组织的考试,被学校录取的本专业本科生;(二)被学校录取的来华留学生。五、培养目标:(一)总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全面和扎实的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系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具体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理论。2、具有一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3、能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汉语教学和交流,具有较强的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掌握对外交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礼仪。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六、知识和能力结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综合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计算机能力三个方面。(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理论和汉语言学理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与中外文学文化知识等三个方面。(三)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熟练的汉语和外语技能、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七、培养方案基本框架:(一)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63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53学分,

3、外语必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公共必修课32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二)课程总学时:2850学时(三)课程教学总周数:133周(四)军训:2周,1学分;安排在暑期。(五)教学实习:3周,4学分;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五月份。(六)撰写毕业论文:6周,4学分;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为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八、主要实践环节:(一)实践教学对外汉语专业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和应用性,在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课堂研讨、写作实践(如读

4、书报告、课程论文等)、教学观摩与录像、专题系列讲座、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938学时,占总学时数4398学时的21.3%。(二)毕业教学实习为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赴教学实验基地(我校三大留学生学院)进行三周的对外汉语教学实习,教学实习阶段学生通过观摩教学、汉语教学设计和讲课,将课程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教学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记录。取得及格以上(含及格)成绩的学生可获得4学分,作为在读期间所得总学分的一部分。教学

5、实习结束后,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个教学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并在第七学期召开毕业实习总结报告会。(三)毕业论文根据北京语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指导意见和人文学院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从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撰写、开题和答辩工作。九、毕业要求: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德智体合格,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参加并完成实践教学和教学实习,取得相应学分,并参加毕业论文开题和答辩,经所在院系全面鉴定后准予毕业。十、授予学位或证书:见北京语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十一、课程设置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课程编号:3

6、10930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念,为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语言的基本性质;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诸方面的结构规律及其演变规律;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采用教材:叶蜚声、徐通锵,1997,语言学纲要(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72学时,4学分。考试方式:笔试等2.课程名称:现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43,310905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

7、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和汉外语言对比的重点和难点,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概况,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讲授处理汉语语言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采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2003,现代汉语(增订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主编,1993,现代汉语(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学时学分:

8、每周4学时,共136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3.课程名称:古代汉语(一、二)课程编号:3109063,3109073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文选、通论。文选部分讲解先秦、汉、魏、南北朝、唐、宋及元等时代的经典作品;通论部分主要介绍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的基本知识,也涉及汉字常识、工具书的使用及古注等。采用教材: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共144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4.课程名称:汉字学课程编号:310944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

9、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历史及规律,掌握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汉字发展简史;汉字的基本类型;汉字的性质与特点;汉字的简化与整理;现行汉字概况;汉字的传播历史与使用现状;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5.课程名称: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课程编号:310911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介绍有关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使学生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建立对

10、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讲授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习得理论,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与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教材的使用与编写,语言测试,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指定参考文献: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教学方式: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观摩教学和调查研究等时间活动。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笔试6.课程名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一、二)课程编号:3109403,3109453课程类别:

11、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各种课型的教学原则、步骤、方法有所了解,为多种课型的教学实习任务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打下专业基础。教学内容: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综合课课堂教学:零起点语音课堂教学、初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语法)、中高级阶段综合课课堂教学

12、(词汇);技能课课堂教学: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课的课堂教学;备课和教案编写等。采用教材:自编讲义,规定参考文献。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观看教学录相、解答问题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72学时,4学分。考试方式:(一)笔试;(二)撰写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论述)。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编号:310946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包括: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原则与策略

13、;介绍师生各自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的注意状态;知识的感知、理解和保持;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理论;学习情感的调控等。采用教材: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结业论文8.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编号:310928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模式,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独立地分析

14、教育问题与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强学生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教育的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以课堂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讲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采用教材: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教学方式:以课程讲授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36学时,2学分。考试方式:闭卷考试。9.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课程编号:3109233,3109243,3109253,310931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

15、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文学历史发展的基本演变,掌握文学欣赏和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完整的文学历史发展概况和重要流派、作家、作品以及不同文体的创作演变和历史成就,包括主要的文学经典的介绍、分析。采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学时学分:每周2学时,共140学时,8学分。考试方式:笔试10.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编号:310947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状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以文学思潮分析为经、以经典文本阐释为纬,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小说创作、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戏剧创作的发展演变史。采用教材:(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