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055433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01024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相关性研究 摘要:户籍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必然产物。户籍制度出现初期对我国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起到了有效的限制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旧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城乡的隔阂,人才的不流通等弊端。户籍改革速度的缓慢也使得我国城乡就业问题不好解决,使农民工进程就业显得困难重重,“民工荒”与“民工潮”并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如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键。关键字: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城市化,劳动力转移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是城乡

2、劳动力改革的关键要素,户籍制度决定着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直是人们去外地工作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控制着劳动力流入沿海富裕省份的速度,也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一、中国户籍制度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的雏形在1951年在城市产生,1955年扩展到农村。最初的户籍制度只是一种登记制度,不是控制机制。公民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可以自由的进出各个城市,自由的在农村流动,由于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盲目流动”的人口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核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正式确立,户口登记法制化的

3、开始。也是我国明确分割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开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前的户籍制度,国家控制着农转非的指标,完全控制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还控制着人口的居住与工作的地点。这样严格的户籍制度虽然有效的避免了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但是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社会严重分层,社会隔离与社会不公。至今城乡户籍的歧视依旧存在,根深蒂固。随之形成的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人口成为了弱势群体,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后,中国努力把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户籍制度随之进行了灵活的调整,使得人们可以将工作的地点转移到其他地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有亿的流动性人口,农民也纷纷进城打工,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城市,

4、走向沿海。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也给中国的户籍制度带来着极大的挑战,也进一步的要求户籍制度的不断调整。1983年武汉出台的“暂住证”等新的户口登记措施用来管理户口不在本地的外来人口。随后在1985年全国范围推行暂住户口办法。要求年满16周岁,在非户口地逗留超过3个月的人,必须到当地公安局办理暂住证,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暂住期限各地自行制定,这样就默认了农村的劳动力流动到城市的合法性,在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上也清晰明确。申请暂住证的绝大部分是农村进城的劳动者,这就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也保障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合法权益。暂住证制度至今仍普遍的应用着,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在2002年,登记暂住人口数字是

5、5990万,占流动人口的70%以上1。“农转非”政策的改变,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农村的建设也有了重大的调整,为了发展第二、三产业,国家废除了一些过去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户籍壁垒,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更加容易,而且允许子女继承父母的户口。进入2000年以后,许多省级行政区都宣布废除获得城市户口的农转非指标限制,同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分这种户籍制度的实行,简化了户口制度,吸纳了外来人口,给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方便,同时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1数字来源:中青在线2003年6月24日报道小城镇户口的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农村公社解体后,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要向城镇迁

6、移,国务院当时出台了“自理口粮”户口政策,放宽了农民进城务工的要求。规定这部分人,衣食可以自理,必须在城市有住所,必须在企业务工,这部分人也算成非农业户口。这部分劳动力享有着在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之间的待遇,但随着农转非的大门的进一步敞开这种户籍制度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在90年代早期就废止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一些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加上那些不愿从事农业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群体。对于这部分人,国家出台了小城镇人口政策,对这部分人的教育、就业、医疗、参军等实行与城市人口同等对待的政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小城镇户口的户籍制度改

7、革力度加大,成为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50多年过去了,户籍制度时时刻刻影响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户籍制度每一次改革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户籍制度改革也在影响着城乡劳动力分配,每一次户籍制度的偏向,都会给城乡劳动力流动带来直接的指引作用。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都曾受到户口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持续下去。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农村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在新世纪以逐步实行统一户口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目标,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调整。大部分省市改革包括购房者的准入制度,人才的准入制度,纳税的多少,招人的优惠制度上的改革,力图改变人们心中“跳龙门”的进城准

8、入制度。二、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的生活水平。首先阻碍了农民进城就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生活在进城工作成本高,回去没田种的边缘;其次户籍制度使农民不能享受城市的公共福利,这不仅仅体现在社会保障与经济收益上,同时也使农民失去了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信心。最后,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回流到了农村和农业产业,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据相关调查表明,回流劳动力仅平均外出过 2.9年1,参与的工作比较简单,收入偏低,生活成本也比较高。城市中并不缺少农民工的岗位,现有的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壁垒是关键问题。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使大量的进城务工经商农

9、民受到了政策上的歧视和心理上的歧视。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差别太大,使得进城打工的农民有病看不起,失业没补偿,无法养老,无法支撑家庭负担。近期社会出现的“民工荒”与大量积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城市化进程。三、基于户口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从户籍制度建立至今,户籍制度一直被看做公民权利差别待遇的基础载体。时至今日,尽管基于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划分的户口性质对城乡就业的影响已经不如以往。而从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多种制度安排,而形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经调查可以发现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鲜明的反差。第一,户口性质决定了住宿的性质,农业人口在迁移到城市的身份

10、上打上了“暂住”的身份;第二,取得工作的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获得合适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户籍的差距;第三,行业和职业分布的差距,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人口大多分布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公共饮食1数字来源:经过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总结业等行业,特别是从事建筑业和餐饮业的部门,而进城农民进入金融保险,国家机关,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科研单位,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等行业中所占的比重就很小;第四,工作条件和社会地位上,劳动力市场分割状态下的政府安置就业和市场调节就业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使得城市就业困难的条件下,反而出现了岗位空缺,形成了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并存的格局。城市户口的劳动力从事的行业,与农村劳动

11、力的工作条件反差明显,也是“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五,社会保障上的差距明显,城市户口的社会保障明显的要高于农村的社会保障,而进城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在医疗,养老上都和城市人口有明显的差距。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体制对城市就业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是劳动力流动的本原性的制度。对于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缓慢,大家把矛头直指具有城市偏向意味的二元户籍制度。学者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问题一直较为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意义、影响流动的因素、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制度等各个层面。蔡昉(2001)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劳动力迁移是一个既有迁出又有回流的

12、过程。之所以存在回流,是因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政策和规制使得迁出者不能在迁入地定居下来。实质上,户籍制度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政府还采取诸如就业政策等手段控制外来劳动力。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多种制度安排,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情况。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也极其有限,除了通过数量极少的招工、“农转非”、高校招生分配外,他们很难取得城镇的“正式工作”,大多数只能从事临时性的,劳动强度大,保障程度低的职业。此外户籍所形成的歧视,所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对促进就业造成了障碍。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带来的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劳动力转移的

13、重要渠道,而且符合就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趋势。但是,在户籍制度没有松动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要转换为城镇人口,要实现真正的就业转移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想真正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市场,必须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努力消除城乡“壁垒”,把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各种不合理制度剥离出去,建立“企业自主用人、劳动者自由择业”的就业制度,取消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简化农民外出就业手续,取消专对农民工设置的就业证等各种登记项目,清理各种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大中城市要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外来人口按职业或者居住地入户。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使进城农

14、民工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并降低他们的入学门坎。总之,要通过制度创新,促使农村劳动力正常的稳定的向城市转移。五、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其中城市化进程要求是因,户籍制度改革应该紧跟城市化进程的角度。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最有成效的三个地区为例:城门大开,门槛高筑的北京模式。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是非常快的,而涌入北京的外地人口也非常多。北京市采取了提高进城门槛,并不限制户籍身份的做法。规定户口迁入地必须有本人所拥有的住房;企业连续三年纳税80万元,或是3年累计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职工连续三年保持本市人员100人以上,或者达到在职员工的90%以上,可申请本人、

15、配偶及一名未成年子女登记北京市户口。这样的户籍制度规定不仅刺激着外来人才的进入,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涌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北京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的广州模式。进入21世纪。以广州为代表的6个省市率先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称作“居民户口”。这符合广州外来打工人口众多的特点,户籍制度统一,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也解决了因外来打工人口多而造成的劳动人口老人没人抚养,子女没人照顾的社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户籍制度改革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我国内地城市将来城市化建设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榜样。吸纳外来人口,合理控制城市劳动人口规模的郑州石家庄模式。石家庄市建城60年以来发展迅

16、速,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带动下,城市化速度提升迅猛,为了符合石家庄城市发展的要求,石家庄市着眼于释放劳动力,只要在城市有一份工作,能够生存的人员只要交纳16元的管理费都能获得城市户口。户籍开放的第一年,进入石家庄市的外来人口达到了105586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口最多,达到了69834人,占66.1%。郑州模式与石家庄相似,在改革一年后外来注册郑州市户口的增加了15万人1。郑州石家庄模式无疑是户籍改革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改革不仅帮助城市吸引了优秀的人才,推动了城市化与经济建设,还第一次的在户口问题上拉近了城乡居民的距离。使得户口不再被看得重要,为我国未来取消户籍制度,打下了铺垫。六、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前景与阻力我国的户籍制度在建国初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