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053228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重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传染病学总论一、感染过程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外环境感染后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一一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病原携带状态一一重要的传染源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二、病原体的作用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四、流行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五、传染病的特征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2、 临床特征分期:潜伏

2、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 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病原学1、甲肝(HAV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 RNA病毒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流行性1、甲、戊型传播途径:粪口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2、乙、丙、丁型: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传染源:急、慢性患者

3、及病毒携带者三、发病机制及病理1发病机制甲肝一一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乙肝一一以细胞免疫为主2、病理(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2 )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3)重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四、病原学检查1、 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

4、有意义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二、流行性出血热一、 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三、发病机制和病理1、 病机: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四、 临床

5、表现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潜伏期一般为1-2周1、 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2、 低血压休克期:热痛病情反而加重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5、恢复期:尿量降至 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五、检查: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

6、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三、流行性感冒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 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 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 流行。甲型 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 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2、 病因:流感病毒所

7、致,该病毒不耐热,100C 1分钟或56C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 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 C以下仍可存活。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 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3、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4、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核酸和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为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病 毒的抗原和核酸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抗体检测可以用于回顾性调查,但对病例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5、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要坚持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対因治疗与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基本原则包 括及早应用抗流感病

8、毒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及合理应用 对症治疗药物等。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虽然有资料表明发病48小时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亦可以有效,但是大多数研究证明早期治疗疗效更为肯定。四、艾滋病一、 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三、病理: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一一卡波济肉瘤 机会感染一一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四、分

9、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期五、检查:抗 HIV阳性,CD4总数V 0.2或(0.2 0.5 )六、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抗病毒指征:CD4+C 0.35或HIV RNA水平5000拷贝 或CD4-下降速率每年 0.08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病原学SARS冠状病毒(SARS- Co,为有包膜的 RNA病毒 室温:尿中存活 10天,痰及粪便 5天,血液15 天,物体表面2 3天二、流行病学1、传染原:SARS患者2、传播途径:呼吸道和消化道3、易感人群青壮年为主,儿童发病率低于成人。三、病理:主要累及肺和免疫器官(如脾和淋巴结)肺: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和肺泡损伤。主要病理特点:透明

10、膜形成,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中肺细胞脱屑性改变。四、 临床表现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或主要症状,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分期: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2 10天五、检查:血象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V0.9 CD3、CD4 CD8明显降低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定义: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病毒对鸡和火鸡的致病性的不同,分为高、中、低/非致病性三级。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结构等特点,一般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重配,致使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感染人的能力,才可能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的发生。2、 临床表现:根据现

11、有人感染 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认为,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一 般在发病后1周内即可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在经过治疗1个月后仍有较为严重的咳嗽、咳痰。在疾病初期即有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常提示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将会迅速发展为严重缺氧状态和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病情发展迅速,多在 57天出现重症 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C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 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 纵隔气肿、胸腔积液 等。有相当比例的重症患者同时 合并其他多个系统或器官的损伤或衰竭,如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个别患者也表现有消化道出血和应急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症状,也有的重症患者发生昏迷和意识障碍。3、实验室检查:最为可靠的仍是病原学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之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PCR佥测)和病毒分离。4、人感染禽流感治疗策略主要是在适当隔离的条件下,给予对症维持、抗感染、保证组织供氧、维持脏器功能等 方面。七、狂犬病1、狂犬病(rabi

13、es )乃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 伤而感染2、临床表现: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3、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 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4、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 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 (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咬伤的发病较早

14、) 伤口深浅(伤口深者潜伏期短)、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清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1. 前驱期或侵袭期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 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2. 兴奋期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续 13日。恐水是狂犬病

15、的特殊症状,典型者见水、饮水、听流水声甚至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微风或其他刺激如光、声、触动等,均可引起咽肌痉挛,严重时尚可引起全身疼痛性抽搐。3. 麻痹期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本期持续618小时。1. 单室严格隔离,专人护理安静卧床休息,防止一切音、光、风等刺激,大静脉插管行高营养疗法, 医护人员须戴口罩及手套、穿隔离衣。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均须严格消毒。2. 积极做好对症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1 )神经系统 有恐水现象者应禁食禁饮,尽量减少各种刺激。痉挛发作可予苯妥英、地西泮等。脑水肿可予甘露醇及速尿等脱水剂,无效时可予侧脑室引流。(2)垂体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过多者应限制水分摄入,尿崩症者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