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053227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目 录1 总论11.1项目摘要11.2 编制依据与研究范围31.3 建设规模41.4 主要建设内容41.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6 工程效益52 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62.1 投资环境分析62.2 建设条件分析10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5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64 开发区规划与交通量预测174.1 项目区总体规划174.2 项目影响范围的交通量预测185工程建设方案215.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215.2 道路设计方案225.3 给排水工程设计285.4 道路照明345.5 电力综合管沟355.6 道路绿化工程355.7

2、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356 节能分析376.1 设计依据376.2 项目概况376.3 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的影响376.4 项目用能方案、用能设备386.5 项目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效率水平和能源管理水平386.6 节能措施分析评价386.7 节能措施建议396.8 结论397 环境保护407.1 大气环境质量407.2 交通噪声417.3 振动环境质量427.4 日照环境质量427.5节能设计依据477.6 节能原则477.7 节能措施477.8 环境保护488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38.1 施工组织机构438.2 项目部的职责438.3人力资源配置448.1 劳动安全528.

3、2 卫生568.3 消防578.4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589 项目实施进度459.1建设工期459.2 工程实施进度安排459.1 投资估算依据及范围619.2 建设投资估算619.3 投资估算629.4 资金筹措62第十章 财务分析及评价6410.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6410.2 销售收入估算6410.3 成本费用估算6410.4 财务评价报表6510.5 财务评价指标6610.6 不确定分析6610.7 财务评价结论67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11.1投资估算4611.2投资筹措4612 招标投标管理5012.1招标依据5012.2招标范围5012.3 招标组织形式5012.4

4、招标方式5012.5招标遵循的原则51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7012.1 主要风险因素7012.2 风险对策7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7513.1 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7514 社会影响分析5314.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5314.2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5414.3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5414.4 社会评价结论5415 结论与建议5515.1 结论5515.2 建议55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AHHQ208418编制单位:芜湖汉普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二九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4一、项目概况4二、项目背景6三、企业简介11第二章 项

5、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12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二、产品市场分析13三、市场竞争力及风险分析15第三章 原辅材料需求来源及公用设施情况17一、劳动力资源17二、主要原辅材料来源17三、燃料及动力供应17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18一、项目区概况18二、场址选择22第五章 技术路线与方案23一、工程技术方案23二、生产工艺流程25三、主要设备方案26第六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29一、总图布置29二、工厂运输32三、公用工程33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36一、环境保护36二、劳动卫生与安全37第八章 组织管理、人力资源配置39一、组织管理39二、人力资源配置40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41

6、一、项目管理41二、项目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41第十章 节约能源42一、原则与要求42二、节能措施43第十一章 节水措施47一、原则与要求47二、节水措施47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9一、建设投资估算49二、流动资金估算51三、资金筹措51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52一、成本分析52二、销售收入52三、税金53四、财务效益分析53五、盈亏平衡分析54六、财务评价结论55七、社会效益分析55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55一、可行性研究结论55二、建议56附表:第一章 总 则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2、承办单位: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王洪波4、项目类型:新

7、建5、建设地点: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建设内容为推动芜湖市周边及安徽省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振兴芜湖市经济,适应茶叶市场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芜湖市谷雨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2万台套联合制造茶叶机械项目。项目拟新征土地3.3333万平方米(约5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7100平方米,建设生产用厂房12000平方米,半成品及成品仓库约10000平方米,产成品检验检测用房约1500平方米,研发中心及办公宿舍用房约3000平方米,配电等其他辅助用房600平方米。拟购置车床、磨床、数控铣床、钻床、刨床、冲床、剪板机、电焊机、氧焊机等生产设备及其他必要辅助设备,

8、并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给排水、消防、变配电等附属工程。7、项目建设投资指标根据芜湖市招商引资项目评估暂行办法的要求:项目容积率为0.81,投资强度为每公顷1200.04万元/公顷(合150万元/亩),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总占地面积2.25%,建筑系数为71.18%。8、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648.7万元,建设期利息151.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400.1万元。所需资金计划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42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万元。9、项目效益(1)项目达产后,年加工生产联合制造茶叶机械2万台套,年均实现销售收入30000万元,年销售利税总额2543.9万元。

9、项目所得税后净现值为5930.8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5.47%,总投资收益率27.01%,盈亏平衡点67.75%,投资回收期6.02年(含建设期),贷款偿还期2.83年(含建设期)。(2)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项目可直接安排500人就业,解决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并能带动当地机械加工业的配套发展,同时带动运输、包装、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较大幅度提高当地茶农收入水平,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10、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芜湖统计年鉴2007;(3) 项目建设

10、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7) 新的有关财务制度;(8)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二、项目背景1、政策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加快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饲料饲养、疫病防治、

11、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缓释氮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安徽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自主创新、引进技术、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方式,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水平。开发数控机床、电器设备、环保设备、船舶及船用柴油机、农用机械等市场潜力大的产品,争取在电力设备、建筑机械、新型农业机械、矿山设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

12、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安徽省“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指出:我省制造业企业需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自主创新,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加大对研究开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投入,加快提高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支持大企业集团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中心,提高研究开发费用投入,加强企业专利技术申请和保护,积极参与产品标准制定。创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平台,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财税、贸易等激励机制。安徽省农业产业化“532” 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开展

13、绿茶清洁加工技术研究,名优茶机械化、标准化加工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的研究,以及 绿茶连续化、智能化加工的绿茶示范生产线。 2、我国茶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 2007年茶园面积达160万公顷,产量达114万吨,产值260亿元,名优茶产量达30万吨,内销数量超过80万吨,比上年增长11%,销售金额达320亿元,比上年的205亿元增长28%。茶行业发展整体趋好。从总体上看,我国茶产业发展喜人,但茶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并不高,行业发展水平落后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观。我国目前有近1亿茶农,大多以传统的方式经营茶业,销售范围和规模都无法做大。未来,我国茶产业必须走一条以精深加工为

14、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目前,茶叶产量持续增加,市场热点频繁切换,多类别茶品种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茶市的主要特征,同时也主导着未来几年我国茶市发展的方向。专家指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处于较快发展时期的我国茶产业还有较大拓展空间,茶产业的工作重点也将全面转向通过精深加工提高效益和品牌培育上来。3、安徽省茶产业现状(1)概述茶叶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全球性商品。安徽是我国重要产茶区,我省目前有25个县(市)产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霍山黄芽”、“屯溪绿茶”等名茶蜚声海内外。其中“祁门红茶”和“屯溪绿茶”堪称茶中国粹。“祁红”为世界红茶之珍品,已有百年历史,与印度的“大吉岭”、斯里兰卡的“乌伐”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以“高香”、“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安徽现有茶园160万亩,年产茶叶5万吨,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500多万人。宣城是安徽的主要产茶区,有敬亭绿雪、涌溪火青、溪口云雾、汀溪兰香等名贵茶叶品牌,而处于宣城的郎溪县有十万亩茶园种植能力,有茶农50000多万家。郎溪茶叶每年向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