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53221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的几点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水土保持监测是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 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基础,基于我国水土流失等多种原因和国家新形式下 对水土流失的方针和要求。各地水土保持工作应以河流区域 为对象。通过科学划分监测区域,合理布设监测站点,有针 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全市水土流失变化 情况。可以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乳山市水土保持 监测站点布局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关键调: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刖言近年来,我国在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长足 进步,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公告提供了基础 保障。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2、土保持 法的新形势下,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方 针和要求,也为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技术支撑的研究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依据。但鉴于我国水土流失形式多样、影响因子 复杂、区域变异性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或治理模式区域差 异性较大等多种原因,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监测分区研究,满足水土保持功能监测与管理的需求,为水 土保持监测站点的优化布局、监测内容与指标的合理确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一、乳山市水土基本概况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N36 41,至37 08,E121 11,至121 51,。乳山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 南面濒临黄海。全长185.6公里。沿海有大小港湾12个。地

3、 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以南为北亚 热带区;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1至16,无霜期20d以上。 淮河流域涉及5个省份(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 湖北省),40个地(市),184个县(市区),人口约1.65亿。 耕地约1300万hm2。二、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选择依据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选取原则,以及水 土流失主导影响因子空间格局分析和水土保持主导功能评 价与定位的研究。确定水土保持监测分区指标体系:1. 一级分区指标与方法结合淮河流域的县级行政区划,划定由不同地貌类型与 水土流失类型组合构成的监测分区。即主导指标体为地貌类 型、县域平均海拔;辅助指标为水

4、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多年 平均降水量、土壤类型。水土保持监测一级分区主要反映淮 河流域地貌类型和水土流失类型的格局特征,故称之为水土 流失类型监测区。2. 二级分区指标与方法二级分区指标主要指标体系为微地貌类型、土壤类型、 植被覆盖度;辅助指标为土壤侵蚀强度、县域平均海拔、土 壤类型、年均降水量。根据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颁布善。 划分水土保持监测二级区;二级分区则主要反映淮河流域水 土保持主导生态功能的格局特征,故称之为水土保持功能监 测区。三、不同水土保持功能监测区主要特点水土保持监测的主导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功能、土 壤保持功能、农田防护功能、防风固沙功能4方面;各个功 能监测区的面积大小

5、的排列顺序集资为:农田防护功能区, 土壤保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区。1.水源涵养监测区主要分布在重要河流上游及大型水库上游水源地。区内 生态林地较多,森林覆盖较高。受人为活动干扰较小,发挥 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但区域地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土 层比较浅薄。生态环境脆弱,潜在水土流失危害性较高,局 部地区存在滑坡、山洪等危险。该区的监测重点是对林地不 同植被类型区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流失状况的连续定位监 测,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预警或应 急监测。2.土壤保持监测区主要分布在人为活动频繁的低山丘陵或平原丘岗区。区 内农业人口密度和生产活动强度较大,林草植被覆盖率低

6、。 坡地、林地较多,部分地区开矿采石等生产建设活动较多。 该区的监测重点是对低山丘陵和平原丘岗区不同类型耕地 水土流失状况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保持功能的连续定 位监测,以及不同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3. 农田防护监测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或山前平原区。该区为主要的农业生产 区和商品粮(棉、油)基地,大面积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区 内人口密度大,农业生产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频繁;区内河 道沟渠因农田侵蚀、上游淤积或人为水土流失严重、灌溉或 排洪等能力降低。该区的监测重点为不同类型农田水土流失 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农田防护功能的监测,以及主要河渠径、 流泥沙状况的监测。4. 防风固沙监测区集中分布与农田

7、防护区区域分布相同,以平原地区为主。 主要从事农林业生产,该区域土壤沙性较强、结构性和抗蚀 性差,具有风水两相侵蚀危险。区内河道沟渠农田侵蚀、岸 体崩塌等原因淤积严重。区内森林植被主要为农田防护林和 沙丘岗地防风固沙林。该区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为高沙化区 水土流失状况和农田防护林等水土保持设施防风固沙功能 的监测,以及主要河渠、径流泥沙状况的监测。四、结束语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化工程建设,还需要在 全国范围以及大江大河流域或省份等不同区域进一步开展, 确定了流域中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的主导生态功能,明确 了不同分区监测的主要目的或性质。以及不同监测分区监测 站点的布局问题,以及不同站点监测设施的优化布设合理确 定等问题,为科学地统计和空间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