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053173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 完成的。在当前形势下,河道治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 相关措施,最终确保河道治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对策1河道治理应遵循的原则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从总体上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已经从以往水利观念开始向现代水利发 生转变。在新的形势下,人们逐渐认知到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因此,人们应更 好地适应自然变化,针对河流自然环境的变化,能够对其进行改善,促进人与自 然协调发展。1.2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中包含了较多的

2、内容,其中水安全以及水环境和水资源等都 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农业社会发展中,主 要是以水为重点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水利在社会产业设施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将水利融入经济社会环境背景之中,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紧密的联 系。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常见问题2.1防洪基础设施薄弱由于部分河段未经系统治理,大部分河段为天然形成的土质边坡,防洪基础 设施薄弱,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道淤积变浅,河道严重萎缩,泄洪 能力降低,而且人类活动频繁,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洪水侵蚀产生的碎石 堆积在河里,河道变窄,河底高程不均,甚至有沙丘。泄洪能力差,严重影响河 道

3、行洪能力。在河道狭窄处,由于河道堵水,水流不畅,冲刷河岸,形成陡坎。 这不仅造成了河床的不稳定,而且还通过滑坡堵水,影响了河岸附近居民的生产 生活。2.2不能满足设计防洪标准受自然环境和外部因素影响,部分河道护岸不能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抗洪能 力不足。每一次洪水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2.3河流管理保护范围缺乏统一规划我国许多城市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但缺乏对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的统一 规划和控制,导致其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占用河道空间。对于城市周边的河流来 说,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河道内管线密集、河流污染等,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污 染后再治理

4、的误区。2.4河流水环境生态自净能力较弱水网湿地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水保、水土保持、景观美学等多种生态服务的基 础。水网湿地本身具有功能的自我维持能力。但河道线源污染、河道淤泥内部污 染、降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沿线杂散排水污染、随意抛掷垃圾和杂物造成的 水体污染,河道线源污染造成的水污染,淤泥淤积造成的内污染,降雨径流造成 的面源污染,加上人类活动干扰造成的污染,水网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退化, 水环境生态自净能力减弱。3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3.1因地制宜治理河道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与自然环境以及天气条件等结合开来,进行全面性治 理。一些自然环境差的应对其河道环境进行改善,例如水土流失十分

5、严重的,可 以选择植被覆盖以及将土壤固化剂利用其中等,确保加固土壤,还能防止水土流 失等。针对天气变化大的地方,应根据天气利用不同措施,例如对于降水十分集 中的季节,可以选择开挖河道的方式,不仅对引水具有帮助,同时还能将河道进 行及时的清理,最终确保河道畅通。3.2科学规划一是在进行规划时应以治理目标为基准。在实际规划中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明确河道治理方案,确保参与人员对河道治理有所了解。另外,还应对河道 整治重心向参与人员进行交代,保证参与人员能够积极主动融入治理当中,最终 提高治理效率。二是规划过程中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河道情况以及地区财 力、物力、资源等情况。三是规划应与长远目标

6、进行协调,统筹兼顾。3.3保障河道行洪断面,合理堤线布置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以及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堤防的 间距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两岸堤距应满足行洪安全需要,必要时 应退岸及清障,保证河道有足够的过水断面、以利洪水宣泄;堤线应力求平顺, 各地段平缓连接,避免急折或急弯,岸线应符合实际,尽可能考虑路堤结合,以 利护岸管养和防汛抢险;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考虑 与周围环境及生态景观的风格相协调;根据现状堤防布置情况、河道走势、河床 演变特点以及防汛交通的功能要求,在确保护岸工程安全以及堤脚不被冲刷的前 提下,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以现状为基础,统

7、筹规划,保证不侵占河道、不 减小河道过洪断面、过流顺畅、不大挖大填等。3.4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河道治理应摒弃过去的硬质化护岸等思路,注重生态治理,在保障防洪减灾 需要的同时,进行河道植物修复。通过生物措施保持、营造河道的天然状态,让 河底透气,促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种植根系发达的植被可以加固河堤,有 效抵御汛期洪水的冲刷。河道治理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水生动植物的天然净化作 用,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恢复河道动植物的多样性,再造人水和谐的 自然景观。利用不同植被的生态功能来创建人工湿地系统,可以改善河流环境, 并建立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形成生态护岸,同时,在工程建设选材时,可选

8、择更多可渗透的材料,如鹅卵石和石块,以便河流内部可以自动完成材料和能量 的转换。3.5积极改善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水质,工作人员应将污染源集中排入污水管道。在实践过程中,按 照河道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敷设方式。如果沿河有道路,可以在沿河道路进行 敷设。反之,可以将截污管道在防汛通道内进行敷设。除此之外,对于河道污染 大多数是以面源污染为主,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如透水铺装以及建立 生态护岸等都是一些常用措施。3.6清淤清障防护水体安全不仅要重视护岸与围堤工程,在保证水安全时清淤清障工程也 发挥着巨大作用。清淤清障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洪水动力条件,其根本途径为 扩大过水面积。该工程存在水下作业

9、强度大、工程量大的特点,所以要采取有效 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此外,水生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下疏浚作业 的影响,所以还要注重监测工作,以尽量减少对水系统的干扰,在方案设计时防 止出现大断面开挖,并充分论证施工强度、频率和时机等内容。另外,施工过程 中还可能带来淤积处理问题,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可以建设人工湿地等,通过科学 规划合理利用清障淤泥。3.7控导工程控导工程主要是指对于河流变化、水沙流动起到控制作用的各种船闸、水闸 等水利工程,大型控导工程及关键节点上的控导工程能够显著影响水流分沙条件、 河道变向。对此,要对生态和技术部分实行充分论证,在达到潮汐作用、河流动 力要求的条件下,充分考

10、虑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尽量降低河流生态环 境受控导工程的不利影响,可考虑将消力池或循环设施建于工程的上、下游处。 建设的工程设施有利于稳定河床以及保证工程安全,对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和人与自然的亲近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论综上所述,河道治理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 效解决河道治理中的问题,科学谋划河道生态建设布局,打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环 境,保证河道建设治理的效果,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王建明.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 息,2020(21):67-68.2 张光宝,钱建红.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珠江水 运,2020(15):101-102.3 刘丽梅,赵正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 界,2020,10(3):19-20.4 马洪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护岸防护施工技术J.X程技术研 究,2020,5(5):121-122.5 简永刚.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河道治理及其质量控制J.决策探索 (中),2020(2):4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