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047366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名师加省优质课这个贴子最后由湖畔初阳在 2005/11/14 07:14pm 第 1 次编辑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羊刚写作指导示范课时间:2005年11月13日星期日下午地点:虹桥中学六楼会议室执教者:羊刚(湖州中学)师:各位好,各位辛苦。我们先轻松一点,做个游戏。看幅漫画争执的调解人(课件出现前四幅漫画)你认为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为什么?生:他两个大人会打起来,两个小孩子一起玩。师:为什么?生:两小无猜嘛。反正小孩子不记仇师:看看德国漫画家怎么画的。(课件出示最后两幅画面:两个大人在拳来脚往,两个小孩子在一旁做起游戏)师:接下来我们猜猜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出示:两年前,父亲与读

2、高中的儿子一起去买手机,父亲注重手机的功能,儿子注重手机的款式,两人发生了争执。两年后,儿子考上了大学,父子又一起去买手机。师:结果怎么样呢?这次要同学们写一写了。不过表达一定要清楚点。像刚才同学的“两小无猜”就需要解释了。学生续写。师:写好了没有?话筒传吧。生:父亲注重手机的款式,儿子注重功能。师:为什么?生:儿子成熟了,父亲落伍了。生:父子都注重手机的功能。像前面的同学说的,儿子长大了,师:解不通了吗?(稍停)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几种说法。一种跟你的一样。另一种是生(接下去):又倒过来了。出示:这一回颠倒过来,儿子注重手机的功能,父亲却注重手机的款式。师:反正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正在发生着,或

3、有可能发生。师:下面注意了。请就这件事,写一篇议论文。怎么办呀?生(好几个):写呗。师:这个作文题,与以往写的作文题比,有什么不同?生:主题不同。师:这一回比较开放了。生:这一回主题可以自己提取。用自己的所长写自己的观点。出示ppt:你觉得这个题目跟我们平时的作文题目有什么不同?师:平时话题作文练不练?这里有话题吗?生:哦。没有话题。规定了文体。师:高二现在应该练什么?生:议论文。师:假如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好这篇作文,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生:立意较困难。生:深化比较难。生:论点确定比较难。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生:把握时间对我来说很难。师:想速度更快一点。生:得出一个话题比较难。师:呵呵,

4、好的。师:我就认为大概有这么一些问题。写作不怕的人大概是没有的。一是这个事件我到底怎么看?二是“就这件事”,怎么扣住这个题?三是立意怎么提高?光劝架写成文章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就重点探讨这三个问题。(一)怎么快速想清楚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化繁为间。利用直感,对这件事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否定或肯定或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确认事实:父子俩第一次买手机意见不一致。父子俩第二次买手机双方都改变了立场,但意见还是对立。师:你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生:都为对方着想。师:真的吗?生:那倒不一样。生:双方没有沟通,没有互相理解。师:是一个不幸事件还有可能就是人间喜剧。最简单的立意就是明确态度嘛,是不是?这样想一想是不是

5、快一点?(二)怎样扣住“就这件事”的要求来写?师:然后我们看看范文怎么写?课文怎么写?师:我们课文里有没有范文。看文言文怎么写的?六国论怎么写?回顾经典课文:宋代苏洵六国论师:会背吗?生齐背。师:第二段是顺着什么观点来说的?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三段呢?生:不赂者以赂者丧。师:他是不是始终扣住这个事件来写的?最后呢?生(七嘴八舌,大意是):回到宋朝的事情上去了。师:所以我们刚才的简单思维是很有用的。回顾经典课文:宋代欧阳修伶官传序开头: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结尾:学生朗读幻灯上的文字。师:红字写的是事,黑字是对这件事的议论。这样就绝对不会离题,是不是?我肯定是就这件事论事的。(三)

6、怎么避免议论拘泥于这一事件?师:我就这件事来写,但写不出深度,怎么办呢?生(好几个):延伸出去。生(穿黄衣):引伸出去,生发一点。说得有哲理一点。师:我们看范文。六国论一二三段就是论六国,但最后两段,论的不仅仅是六国,而是指谁啊?生:宋。我们来看:上面六国是个别事件,下面宋朝是个别事件。师:六国是历史上的事,宋朝是现实的事。师:我们再看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啊,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啊,岂非人事哉”说的是普遍道理,然后举个别事例加以证明。师:评价一个事情,先说它的个别性,再说它的普遍意义。ppt出示:借这件事可谈哪些话题?生:

7、沟通、时代发展、消费观念、亲情、知识师:还有吗?师:我这里有个同学,是这样说的。可以谈商品,要么功能好,要么款式新。要是有一个商品,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不就父子俩都没意见了吗?一些学生点头略示赞同之意,但有许多学生不以为然。师:这些东西你谈得清么?生:有些谈不清。师:现在我说一个,看行不行?ppt出示:变和不变生:可以。练习:“就这件事” ,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几个句子。可采用下列句式:变的是(),不变的是()变的是(),不变的是()变的是(),不变的是()学生写,教师巡视。师:不要一下子就想写得很好。可以先写一点,再慢慢修改。生1:变的是(意见),不变的是(亲情)生2:变的是(观念),不变

8、的是(人)生3:变的是(观点),不变的是(争执)师:变的是立场,不变的是观念生4:变的是(一件事),不变的是(两颗心)生5:变的是(父子的选择),不变的是(手机的款式)大笑生6: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亲情)生7:变的是(表达亲情的方式),不变的是(对对方的关心)生8:变的是(对手机的选择),不变的是(父子不同的意见)师:这样说可是可以,只是我们好不容易跳出手机这件事,又得回来。外面音乐声响起来了,意味着下课时间到了。师:这样的事都可以谈出“变与不变”,或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那么其他的事情也可以引到这上面去。师:今天写没时间了,我们同学评点评点。师发下资料学生习作温暖的手机师:我发下这篇

9、文章,那位同学说我的标题不是这个。他为什么不承认了?师:评点时围绕几个重点问题来评。他的话题是什么?“爱”?“摩擦”?他对这件事的基本判断是什么?他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爱的存在。出示PPT:例文分析 温暖的手机 1、亲人之间的摩擦可以用一个眼神、一滴泪水、一句话语来平息,但只是矛盾的暂时“平息”,而思想上的距离依然存在。 2、为什么两代人之间的摩擦难以避免。 3、这样的摩擦带给人的不全是伤感。 每个人都在为对方着想,只是因倔强和爱而不肯妥协。 4、为什么不少看起来向来安宁平和的家庭会一旦离散,而看上去常常鸡犬不宁的家庭却能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 5、 “你是爱她的”,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6、只

10、是因为一个字:爱。在这个字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有代沟怎样,有矛盾又怎样?只要彼此心中有“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忆里只剩下一片温馨的色彩和零星的摩擦的影子,尽管在当时,这摩擦似乎巨大的令人绝望。师:这位同学写这个内容是针对什么来写的?出示PPT:温暖的手机简析:所评事件:父子俩两次买手机意见都相对立的事情对这件事所持的主要意见:这种摩擦带给人的不都是遗憾主要理由:摩擦的背后藏着“爱”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亲人间的摩擦和爱。针对青年学生自己的实际来谈。材料来源:自己的见闻、书中的故事师:你会给这篇文章打多少分?学生因为已经下课而无心猜测。师:同学打分打得很高,因为他写出了同学心中所想的。这个题目

11、是美文杂志举办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题目,由著名作家熊召政先生拟制。你敢于迎接这样的挑战吗?相信你能!宣布下课。TOP湖畔初阳中层帖子761 精华3 积分6485 威望4 级 金钱1297 瑞文币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4-6-2 3# 发表于 2005-11-13 21:22 | 只看该作者作文指导课系列实录名师加省优质课做一要会思想的芦苇对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时间:2005年11月13日星期日下午地点:虹桥中学六楼会议室(高三学生)执教者:陈静(温州中学)当前在美国最流行这样一种测试:交谈朋友思考大自然你们选择哪一个?生:有了沟通,就有了朋友。生:我选择生:学生大部分是选择朋友。师:

12、这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我最推崇思想。我最欣赏迪卡尔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从“脸”说开去。师:你首先想到怎样的一张脸,又如何挖掘出去呢?生:平凡的脸,又具有他独特的脸。师: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平凡的脸,可都有他的独特之处。生:又能反映他的性格。生:一张苍白的脸,上面有一双深邃的眼睛。鼻子很挺。他的眼睛有一种神秘感。他流露出神秘的微笑。师:蒙娜丽莎的微笑。从这个同学的表述也许看出你们这个年龄的审美观。师:第一位同学说的,第二位主要是外表。趁势把思考的方法向大家作一个介绍。一是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这两种是最基本的。出

13、示PPT照片“大眼睛”。师:接下来集中注意力,看看这样几张脸。在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求知的眼睛,渴望、探求。她渴望知识。师:我们运用一下刚才这两种方法。同是学子,我在你们脸上就没看到这样的眼光。生:从他的衣服上看出比较贫苦师:最重要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如果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提供一个例子。放羊娃放羊、娶老婆、生小孩、去放羊。通过这个例子,得出一个结论,最终影响的是什么?生:下一代。师:广告语:知识改变命运。谁的命运?可能是个体的命运,也可能是国家、民族的命运。事实上,这个女孩叫苏明娟,她已经大学毕业,自愿去支教。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着其他孩子的命运。师:再看这两张

14、照片。介绍一下:一是打工者向老板讨薪,没讨到;二是西北一对父子在寒风和大雪中相依为命。师:在这样两张脸上,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生:描述照片。师:从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生:他很贫苦看不出来。师:他已经点到了生活的贫苦和父亲的相依为命。生:他很沧桑,很无奈。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生:社会贫富悬殊,很多人命运不佳。师:这些人叫什么?(稍停)弱热群体或者草根阶层。我们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持什么态度?生:比较冷酷。师:是不是就代表全部的情况?生:有捐助者。师:还有没有别的?有一些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现在的专家有人提议出台一部民工法,让民工流汗不流血,师:再来一个难度更大一点的。看另一组照片:黑寡妇;伊拉克。请同学们透过这几张照片,找一找这几张脸背后共同的话题。生:一些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师:当魔鬼力量太强大的时候,天使的歌声就沉默了。生:他们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生:那个女孩应该考虑到自己死后,她的家人会很悲痛。生:政府应该珍惜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