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3(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046097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3(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3(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3(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3(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3(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3(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汉乐府二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2、本课时学习上邪。 二、关于汉乐府: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 上邪 y 上邪(y)!: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shuai):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陵(lng):山峰、山头。震震:形容雷声。 雨(y)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3、无绝衰shui 夏雨y雪 四、诵读课文: 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 五、解读课题: 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共 9 句,分为两层。 六、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层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指“天”;邪,通“耶”,感叹词。“上邪”是指天发誓,等于说“老天啊”。君,对男子的敬称,相当于“您”,指女子的意中人。相知,互相结为知己,等于说“相爱”。命,“使”的意思。绝衰,断绝衰退。这几句的大意是:老天啊!我想同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不会断绝衰退。这是女子在向爱慕的意中人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层是:“山

4、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陵,指“山峰”;竭,枯竭;雷,这里用作动词,“打雷”;震震,雷声。雨,这里也用作动词,“降下,落下”;天地合,天地合并在一起。古人认为天地分开,才能开辟世界,“天地合”是指“世界毁灭”;乃,副词,才。这几句的大意是:高山没有山峰变为了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这几句想象奇特,一连列举出五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七、问题探究: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2、为

5、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八、精华鉴赏 这首诗言简意深。全诗只有 35 个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女主人公运用第一人称,直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人读后心灵受到震撼。 九、参考译文 老天啊!我想同意中人您相爱,长久地使到爱情永不断绝衰退。只有高山没了峰顶变成平地,江水断流枯竭,冬天打雷雷声隆隆,夏天落下大雪,天地合并在一起,那时我才敢同您断绝爱情。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

6、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体”。“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片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 二、解题: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三、生字注音: 饮(yn

7、)马长城窟 夙s昔 各自媚mi 遗wi我双鲤鱼 烹png鲤鱼 1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2宿昔:指昨夜。3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4枯桑:落了叶的桑树。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5媚:爱。言:问讯。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6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

8、成鱼形。7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8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9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10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四、熟读课文: 要求当堂能背诵 五、基本解读 全诗共 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见在我旁,忽

9、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

10、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 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

11、用素帛写的书信。“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六、精华鉴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七、问题探究: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枯桑无叶能感到风吹,海水无冰能感到天寒。这是比兴之法,喻夫妻久

12、别,口虽不言而知相思之苦 兴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比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八、补充: 汉乐府平陵东赏析: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即“义公”平白无辜被人绑架劫持,并被勒索“钱百万”、“两走马”,无奈之下只得让人带话给家人把小黄牛凑钱来赎人。诗虽然没有明言劫持者,只说“不知何人”,但“义公”既是被劫持到“高堂”(府衙),且追逼的又是“吏”,可见劫持者必与府衙是串通一气的。本篇是无辜受害者的悲愤的控诉:官吏贪暴,压榨良民,甚至用绑架劫持的手段残害人民。 九、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