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0456428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一章 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第一节 县域概况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宝丰县相连,隶属平顶山市。地理坐标:北纬33?47 43 一34?11 08,东经112?49 40 一 113?25 00,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总面积72426.60 公顷,辖 8 镇 6 乡, 374 个行政村, 2005年总人口为 57.30 万,城镇人口 13.56 万,城镇化水平为23.66%,人口密度 757.6 人/ 平方公里。一、自然概况郏县地处北温带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2、。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热量较充足,自然降水偏少。郏县地处伏牛山的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势西北和东南部高,中部低洼,呈马鞍状。县境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低山绵亘; 西北部为箕山山地,峰峦起伏,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沃野坦荡。地貌特征以平原和岗丘地为主,山、岗丘、平原、洼地类型齐全。流经县境大小河流共13 条,以北汝河最大,自西向东贯穿全境。郏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白云岩、水泥灰岩、焦宝石、大理石、陶土、铝矾土、石英石和铁矿石等19 种,其中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5 亿吨,白云岩普查储量4.19 亿吨,水泥灰岩远景储量达11 亿吨。二、社会经济状况近年来,郏

3、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达到13.2%。截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896 家,从业人员27114人,完成工业增加值22.7 亿元,在生产总值中占据的比重达到 5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 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9 亿元,实现利 税 3.6 亿元。郏县交通十分便利,洛( 阳)界 (首)公路和郑 (州)南 ( 阳)公路西线在县城交汇,郑尧高速、南石公路贯穿县境,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使郏县处在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个城市的 90 分钟交通圈内,为本县的经济文化交流及人民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三

4、、历史文化、旅游概况郏为古国名,春秋时属楚,名郏邑。郏邑原是郏敖的封地,又是郏敖的埋葬地,因此以“郏”为名。汉代置郏县。郏县旅游资源独特,名胜古迹颇多。“知青天地”的广阔天地乡 ; 县城西北 25千米的小峨眉山麓三苏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文奎楼补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紫云山、临沣寨、红石坊和谒主沟钧窑遗址等。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郏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年) 批准实施以来,在加强土地参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对基本农田保

5、护1997-2005 年全县各项建设占用耕地236.75 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33.82%,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41.59 公顷,占上轮规划目标的25.98%,实现了全县耕地的占补平衡有余。郏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始终稳定40180 公顷以上。二、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1997-2005 年全县非农业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6.31 公顷,保障了平郏公路、郑尧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改变了过去无序用地 的状态,使建设用地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三、实施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用地秩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轮规划与

6、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间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出来,用地需求与上轮规划的矛盾比较突出 ; 规划法制建设、实施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上轮规划采用的规划编制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需要,规划修编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状况2005年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72426.60 公顷,其中农用地53147.73 公顷,建设用地 9866.22 公顷,未利用土地面积为 9412.65 公顷。1、农用地2005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为 53147.7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38%。耕地面积 46476.8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17%。在耕地

7、中,水田0.70公顷 ; 水浇地 26544.2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的 36.65 % ,主要分布于城关、渣园、王集、长桥、姚庄、广阔天地等平原乡镇; 旱地面积 19931.9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2%,多分布在安良、茨芭、黄道、堂街、薛店、李口等浅山丘陵区域。园地面积 433.94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60%。园地主要集中在堂街、安良、茨芭等乡镇;林地面积 2368.63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27%。林地主要分布于安良、茨芭、黄道等山岗乡镇,平原乡镇则相对较少。其他农用地3868.3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4%。2、建设用地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98

8、66.2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62%。城乡建设用地9029.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47%。其中:建制镇用地1560.9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的 2.16%;农村居民点用地6909.3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54%;采矿用地 371.7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5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87.6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6%。交通水利用地682.92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94%。其他建设用地153.6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1%。3、未利用地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 9412.6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3.00%。主要集中在县域

9、西北和东南部浅山区,涉及安良、茨芭、黄道、堂街、李口等乡镇。水域 543.61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75%;滩涂沼泽 2473.78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42%;自然保留地6395.2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3%。 2005年郏县土地利用现状见表 1-1 。表 1-1 郏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表二、土地利用特点1、农用地结构相对单一,耕地比重大在郏县农业中,种植业一直是其主导产业,反映在农用地结构上,呈现相对单一的特征,耕地比重大,而园地、林地比重明显偏小。 2005 年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为64.17%,园地和林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0.60%和

10、3.27%。2、城乡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面积较大郏县西北和东南为低山丘陵区,矿产资源丰富。 2005年底,全县独立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面积共559.4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20%。3、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表现在: 耕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减少,且利用方式上由水浇地向旱地变化,耕地为平原区的主要用地类型; 林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增大,林地为山区的主要用地类型; 城乡用地从平原向山区比重逐渐缩少,平原区开发程度相对高于山区。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较差根据郏县现状调查情况,现在耕地60.00%为中低产田,其中中产田23

11、702.1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0.99%,低产田4183.12 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01%。由于经营粗放和林牧渔业用地利用不充分,以级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等,导致以耕地为主的农业用地产出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2、土地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复垦开发难度逐年增大通过近几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投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地块已逐步得到开发整理,今后为满足非农建设、占补平衡和保持耕地总量稳定的需要,土地开发整理的难度将逐年增大。3、城乡建设用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2005年郏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9029.7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2.74%。人均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城乡建

12、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115 平方米、 158 平方米、158 平方米。城乡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以往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仍存大乱占滥用浪费土地等现象。主要表现在: 城镇内部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且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地较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够充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态依 然存在。4、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导致局部地区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用养失调,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化肥农药使用方法落后,利用率低,部分农化物质残留在大气、水体、土壤和农作物中,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近几年郏县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三废”

13、排放明显增多,导致境内大气、水质和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郏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目标的实施既给郏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1、随着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支持三农政策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等的实施,为郏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条件。2、随着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成为可能,使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措施的落实,城乡用地布局的整体化成为可能,这将使全

14、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3、资源和区位优势将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快速转变郏县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的辐射交汇地带,处在中原城市群紧密层,可以很迅捷地承受四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经济、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势必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从而有利于促进全县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1、耕地特别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规划期内,随着全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依然旺盛,而适宜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加大,耕

15、地保护形势严峻。加之新一轮规划上级规划要求郏县耕地维持2005 年现状不变,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又比上轮规划增加了 139.5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很大,保护形势更加严峻。2、统筹区域间用地任务更加艰巨,土地调控难度越来越大规划期间,是全县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矛盾不断加剧的时期。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行业间、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个别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片面要求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减少耕地保护面积,使全县统筹调控用地的任务越来越重。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目标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1、区域定位郏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四市辐射交汇地带,处在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伏牛山东城镇发展带。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全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郏县成为中原城市群紧密层的重要结点。县城的城市性质为: 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医药、机械铸造加工和综合商贸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2、功能定位优化提升能源、建材、食品加工、铸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