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044267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说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 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 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 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 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这些文章体现了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感。其中“精彩极了”和“糟 糕透了”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声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 爱。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教学本

2、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 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 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 “誊写”“敬 仰”“判断”“出版” “戏剧”“严厉”“灵感” “创作”“源泉”“警告” “提醒”“极 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3、通过人物

3、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 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由于目标3既是领悟表达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所在,因此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本课的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采 用“定位一一切入一一探究一一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四、说学法六

4、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 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文中一些含义深刻、 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探究 释疑,悟情明理;拓展思维,实践生活。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 来。五、说教学过程由于课文较长,且作者所叙述的事跨几个时间段,即七、八岁的时候;几 年后十一、二岁时;以至到现在,也就是作者成年后这三个时间段。如果没有一条明晰的思 路,学生学习起来会有

5、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时间段里巴迪对父母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从七、八岁时的不理解一一十一、二岁时的理解一一成年后对父母的感激”这 一情感主线的变化来学习。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了难点,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 了学生的能力,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又依据文本特点,前14个自然段,也就是记叙作者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引起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作者感到不理解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抓住语言、 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后来对父母的理解和课文的基础上来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一学习课文的前14个自然段,即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第二

6、课时,是目标的难点所在一一体 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这一情感主线的串连主要通过教师富有引导作用的导语来实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1、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试想,当我扑到床上痛哭起来时,心里会怎么想?3、 假如“我”的作品得到父母的一致称赞,结果会怎样?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 知新”的目的。它即使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又激发起大家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和由此展开的想象后,此时我的第一个

7、过渡语是这样设计的:过渡:那个时候,我还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我理解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呢?浏览 课文15、16、17自然段。学生找到在15自然段(几年后)这样就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第十五自然段),此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重点语句“不得不承认父母是对的” “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来进行自主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作者已经理解了父母 的良苦用心,此时我用第二个过渡语“我对父母的做法仅仅是理解吗?(不是)那更多的是什么呢? ” (感激)来引出下文的学习(16、17自然段),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 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

8、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会找到“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一那就是爱” 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接着运用“质疑法”来学习其它理解或不理解的语句。 如对“灵感”“源泉” “两股风”“生活的小船”等词语,就通过质疑、交流来理解。这样 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 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 那就是希望

9、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正是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努力进取,把握住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最后,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引读等多中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 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培养了学生探究、质 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一个环节一一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 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至性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 “拓展文本,联系生 活”这一环节。1、课堂延伸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形式:鼓励表扬和严厉批评,你有同样的感

10、受吗?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在全班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 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2、课外延伸1)利用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谈一谈你渴望得到的那种 爱。使他们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2)让你的父母今晚也来写一写他们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若能相互交流你们的体会就更 好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创造性的活动中, 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让家长懂得了教育孩子的哲理。3)推荐美文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 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又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鼓励 赞严格批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