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043540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出现的“招工难”、“民工荒”问题,为全面客观了解我市企业在春节后用工需求状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为政府制定和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最近,我局组织人员,对市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从需求总量看。根据市人力资源市场对2010年进场企业招工情况的统计,结合春节后举办的“迎新春促就业”系列大型招聘活动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回暖,企业订单增多,春节后开足马力生产,需工量猛增,以致我市企业在春节后也出现了较大的劳动力缺口。根据数据统计:年初至3月2日,市人力资源市场办理招聘登记的单位共有1286家,用工

2、需求总量达到5.8万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以上,而进场应聘的求职人数总量只有3.3万人,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两方面因素叠加导致了我市企业用工缺口总量超过2.5万人(见表1)。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用工增加和技术工人缺少交织形成的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缺口主要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船舶焊工、船舶电工、船舶装配、纺纱工、织布工、缝纫工、车工等工种;2、企业扩大生产和普工数量不足形成的缺口,主要表现在电子操作、化工操作、制鞋等一线操作工种上;3、宾馆餐饮业快速发展和从业人员短缺形成的用工缺工。“招工难”、“民工荒”等现象的出现,已影响到我市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表

3、1:从用工总量看需工人数进场求职人数缺口人数5.8万人3.3万人2.5万人(二)从行业需求看。生产制造业缺工现象最为严重,用工缺工达到1.3万人。其中,作为我市传统行业的机械制造、电子技术、纺织服装、轻工制品在经历了去年金融危机的低谷后,在新的一年中触底反弹,用工需求大幅增加,机械加工、电子生产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节后企业用工登记和招聘活动的现场匹配情况看,机械加工型企业在节后的用工缺工在5000人以上;电子生产型企业在节后的用工缺工约为2000人,预计全年的用工缺工也将超过5000人。随着我市成为江苏省沿江沿海开发的桥头堡,船舶修造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船舶修造及配套行业也成为吸纳就业新的

4、增长点。根据统计,截止目前,2010年船舶修造行业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布的需工总量为5406人,由于该行业对岗位技能的要求高、批量大,市场上只能满足20%到30%的需求,1季度用工缺口约在3000人,全年的用工缺工预计将超过8000人。另外,加上近两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批发零售、宾馆餐饮等行业的需工量也增幅明显,用工缺工增大。(见表2)表2:从行业分类看行业分类用工人数缺口人数其中技术工普工制造业机械加工10021500020003000船舶修造及配套行业5406300020001000电子技术361920002001800纺织服装3410200010001000其他229310003007

5、00合计247491300055007500批发零售业12726350015002000住宿和餐饮业35492200500170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2492300800150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5291000500500其他行业9198300010001500总计5800025000980015200(三)从岗位需求看。缺工严重的主要是制造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缺口较大的职业工种主要是机械加工和设备操作工、裁剪缝纫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工、餐饮服务员等。相比往年,除了船舶修造业,对岗位工种技术要求较高外,其他行业对工种的技能和学历要求均有所下降。从2月27日市劳动和保障

6、局举办的2010年“迎新春促就业”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现场情况来看:在进场的170家企业所提供的9021个岗位中,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岗位460个,仅占总岗位数的5.1%;要求高中(含中专、职高)以上学历要求的岗位1492个,占总岗位数的46.54%,要求初中学历的岗位3090个,占总岗位的34.25%;无学历要求的岗位3979个,占总岗位的44.11%;在岗位技能的要求上,有相关技能要求的岗位为4685个,占总岗位数的54.48%;无技能要求的岗位为4106个,占总岗位的45.52%。另外,进场招聘企业纷纷提高了薪资待遇,普通工种的月薪大多在1500元以上,相比往年增长了200元左右;机械、船舶

7、修造行业的熟练技术工种的月薪达到了2500元以上,最高超过5000元,相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匹配率来看,虽然现场报名人数超过了5000人,但很多求职者都是普遍撒网,重复报名,最终经过企业的筛选和求职人员的选择后,真正的匹配率只有25%左右。不管从单场招聘活动的情况看,还是从整个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看,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通常一个文职类岗位有几十倍的人来竞争,而技术类岗位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报名。目前人力资源市场最为缺工的十大工种,见表3:表3:从工种看名次工种名称用工人数缺工人数1生产操作工582925002电子装配工321918003营销业务人员315815004餐厅服务员304

8、914005缝纫工243912006焊工195211007船舶装配180010007纺织印染工14328009车工108550010美容美发人员621300二、用工紧缺的原因分析可以说,我市企业“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结果。对于像我市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沿海开放城市来看,这些现象不仅仅是一种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的供求矛盾,更可能是一种常态,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始终伴随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必将对我市的经济运行格局和企业“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一)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带

9、来的必然反弹。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的上半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很多企业订单减少,信心缺乏,裁去了部分员工。但从2009年三季度起,经济回暖,企业手上的订单大幅增多。由于多数企业此前的用工缺口短时间无法一下子填补,现在加上订单增多,用工需求大幅增加,劳动力供求矛盾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用工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国家加对了对中西部地方发展的扶持力度,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力度增强,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中西部。另外,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加上沿海发达地区生活成本变高等因素,使得农民工的薪资待遇和沿海发达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外出打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在逐步下降,从

10、而也导致了大量农民工选择了返乡或选择较近地区就业。(二)企业自身的原因。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劳动力长期供过于求,不少企业因此形成了错误的认识,他们只是消耗性、掠夺性地使用这些劳动力资源,不注重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些企业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情况下,一些企业主认为廉价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即便清楚自己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也认为还会有更多的“后来者”供自己选择。这种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必然会造成农民工的大量流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企业用工缺口给部分企业带来的损失,正是一些企业长期忽视职工权益、忽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所必然要付出的

11、成本和代价。而且企业用工的临时化、短期化,以及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工人的技术专长,结果是导致工人的技术素质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必然低下。(三)求职者的原因。从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我市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农民工减少,导致了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情形却是有部分农民工在人力资源市场依然招不到工作。根据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目前农民工求职成功率不到一半,这是由于农民工文化、技术、素质不适应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矛盾带来的。在进入我市的外来农民工中,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含初中)的人员占到80%左右,具有职业技能的更少,只占10%左右。而在人力资源市场企业招聘人员条件大多都要求“文

12、化程度初中以上”,约有40%的企业还要求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因此,目前我市企业用工缺口有很大一部分是专业技术工种、熟练工种的紧缺。所以,农民工也要加强自己技能的学习,另外在目前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也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应结合自身实际,尽早、尽快就业。(四)我市特有的原因。1、船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省沿江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船舶修造业蓬勃发展,南通也正将船舶修造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努力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级的“船谷”。就市区而言,船舶制造企业需工总量已从2007年的3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万人左右。但由于船舶修造企业对岗位的技能要求高,用工批量大,加工我市技工学校偏少,

13、船舶技能人才短缺,导致了船舶修造行业产生了较大的用工缺口。2、交通便利后的第三产业发展。随着铁路、大桥、港口等梦想的相继实现,尤其是苏通大桥的通车,大大推动了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并且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的宾馆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但愿意从业这些行业的人员相对不足,也导致产生了较大的用工缺口。3、产业结构调整和职工技能结构调整不同步。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加速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育速度相对滞后。4、工资待遇偏低,造成了劳动力资源

14、的流失。虽然,从2010年企业的用工登记情况和节后一系列招聘活动看,我市大多数企业都提高了薪资标准,但总体薪资水平和苏南、上海、广东等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三、应对措施(一)强化政府职能,维护农民工各项权益。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我们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强化职业介绍工作。1、拓宽信息发布的渠道,便于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求职者及时、全面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2、举办好各类人力资源招聘洽谈活动,全年将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60场,其中大型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12场,其中针对农民工在内的困难就业群体将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位”等专项活动;3、为了加强农民工维权意识和保障农民工权益,

15、联合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置“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专业律师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提供法律援助;4、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进城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另一方面是根据农民工的技能需求和就业愿望,有选择性地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实现其市场就业。(二)搭建人力资源输入平台,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有序引进工作。针对目前企业用工短缺现象,一方面我市将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外地建立的劳务基地,采取统一组织与企业自主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我市企业缓解“民工荒”、“招工难”等难题。另一方面,我们将大力宣传南通的就业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到这里来就业。(三)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1、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契机,引导我市企业逐步提升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借以提高我市整体的薪资水平,增强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2、引导企业加强员工管理、基础条件、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改善职工劳动环境,形成“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用工氛围;3、引导企业完善内部培训机制。由于我市属于民营经济大市,很多企业原先的用工制度很不健全,培训机制更为缺乏。在目前劳动力资源供小于求的形势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