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43536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感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分类: 日期:2010-5-20 8:41:59 阅读:6 评论:2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实

2、践中的几点体会:一、入情法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欣赏教学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

3、力。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 re 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这是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

4、点。除了结合故事还可以结合游戏进行聆听,因为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二、动情法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

5、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通过初听,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总体印象,为了进一步听懂音乐,就要再次复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赏析,重点地方要反复多听,目的是让学生从音乐的基础要素上去理解音乐,同时要有生活中的联想。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

6、给予充分肯定。如:欣赏春,六个人一小组游春,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而在欣赏完孤独的牧羊人后,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人朗诵歌词,朗诵时让他们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不要求语调统一,但要投入,最后还要谈一谈为什么这样朗读。三、激情法音乐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为了巩固以上所学内容,必须进行全曲的综合性欣赏,进一步了解曲子中

7、乐句、乐段的作用、地位和用途,了解乐曲风格和情感发展升华和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对作品的更进一步了解,从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使学生在流动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在欣赏课猜调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在上一节课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你最喜欢的谜语是什么?能否在下一节课展示给我们大家猜一猜。同学们兴趣很浓,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上,用几分钟的时间展示了他们的谜语之后,在欣赏作品中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进入状态,在学习中能主动参与到自己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去。四、达情法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

8、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如欣赏完猜调后,笔者还是布置学生一个任务:回家收集谜语,把它们写出来请大家猜一猜,同时也可以模仿猜调自己创造歌词,到时评出最佳创作奖。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到了第二节课,笔者把音乐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活动从猜谜语开始,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创编歌曲等一系列活动,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设计奖、最佳主持奖等等。通过音乐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我深深

9、地体会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老师心里想的,首先应该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孩子比音乐更重要。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老师给他们一个任务,每个孩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孩子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在以上这既有区别又无明显界限的四个环节中,“情”是贯彻其间的主线。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欣赏教学的“纲”;抓住了“情”,就等于掌握了顺利完成音乐欣赏教学任务的胜券;抓住了“情”,就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高。总之,要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