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0434823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教学目标:1.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认识。2.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内容。3.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教学难点:能系统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鸽、甲鱼、青蛙、金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蚂蚁和蝗虫,也观察了蚕的一生。它们的基本需要、生长变化过程、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怎样对

2、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师:那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动物?二、探究内容:1.观察动物。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让学生说出一种自己最了解的动物,可以说这种动物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它怎样生活,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有哪些基本的生活需要?这种动物的食物是什么?从哪里获得食物?它也排泄废物吗?这种动物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哪些过程?这种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这种动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反应?(可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由一小组进行描述所观察的动物,其他小组猜该动物的名称。

3、)3.对各小组汇报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动物吗?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目标:1.能找出与6种动物相似的动物。2.通过对动物进行分类,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对动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寻找和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教学准备:马、羊、兔、2种鸟、鸡、2种鱼、蛇、蜥蜴、蝴蝶、蝙蝠等动物的标本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我们怎样了解它们、辨认它们呢? 二、探究内容:1. 找相似的动物。师:请大家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和蜻蜓相似的动物并说明怎样相似?然后把找到相似的动物和这种动物的特点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找出的

4、相似的动物填写在记录表里。3.交流和讨论。(1)交流。板书全班找出的与6种动物相似的所有动物。(2)讨论:对于表中的内容,你的看法一致吗?(3)讨论看法不一致的地方,由学生分别陈述理由,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可以先存疑。(4)师:大家看法不一致的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分小组整理和汇总每一类动物的主要特点,然后板书。(5)应用同学们找出的队伍的共同特点去识别原来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动物。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用动物的共同特点逐一衡量,哪些属于这类动物?哪些不属于?(6)交流。师: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修改和补充?(7)阅读常见的6类动物资料

5、,对照资料看自己找出的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否全面准确。(让学生在网站:http:/210.39.136.105/Sites/xxkx/default.asp 阅读资料。 )4.找动物的共同特点。(1)师:形形色色的动物有许多种、许多类,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全班展开讨论,统一意见。(2)让学生把概括动物的共同特点,整理成几方面填好活动手册。三、全课总结。四、课后拓展。观察植物的叶子。 参考资料:哺乳类动物:像猫那样,身体表面长毛,胎生、小时候吃奶。鸟类动物:像鸽子、鹰那样身体表面长羽毛、有一对翅膀、一对脚、由大鸟孵化出来的动物。鱼类动物:像金鱼那样,生活在水里、身体表面长鳞、

6、在水中产卵、用鳍游泳的动物。昆虫类动物:像蜻蜓、蝴蝶那样,长着三对脚、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的动物。爬行类动物:像乌龟、鳖、壁虎、蜥蜴那样,身体贴近地面爬行的动物。两栖类动物:像青蛙、蟾蜍那样在水中产卵,小时候生活在水中,长大以后到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植物怎样生存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有相同之处,都有生长的能力,都自己制造养料,需要空气、水、土壤中的养分和阳光。2.通过回顾植物、植物的一生的有关内容,了解植物的生存方法。3.阅读和讨论海尔蒙实验,了解植物制造养料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教学难点:知道海尔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教学准备

7、:植物光合作用的挂图。绿色植物的叶、显微镜。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植物依靠什么生存?动物要吃食物,植物的养料是什么?植物的养料从哪里来?二、探究内容:1. 讨论:作出种种猜测。师:上学期我们种凤仙花时知道植物离不开水,如果缺水,植物会干死,那么水是植物的养料吗?植物的根长在土壤里获得养料吗?动物用嘴吃食物,根是植物的嘴吗? 让学生进行猜测。在三百多年前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所做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书上P6的资料。2. 了解海尔蒙的实验。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海尔蒙的实验是怎样做的?海尔蒙的实验证明了什么?(由于海尔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最终证明小树增加的82千克物质并不全是从土壤里获得的。)

8、海尔蒙怎样作进一步的猜测?我们怎样看海尔蒙的实验和猜测?3. 了解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阅读课文P7。(2)交流逼供内明确以下问题。植物利用什么能量在体内制造食物?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食物?植物主要用什么原料制造食物?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从哪里来?现在明白植物为什么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了吗?三、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植物利用阳光、空气、水制造养料,并制造其他生物生存需要的氧气,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其他生物。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环境影响植物,植物也影响环境,环境和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我们需要保护植物。)四、课后拓展。了解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我们之间的相互

9、关系。收集各种各样的植物(例如蔬菜中的木耳、蘑菇)以及有关植物的资料。 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教学目标: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教学准备: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10、二、探究内容: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

11、用?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学目标:1.能交流收集到的植物资料按问题进行讨论。2.引导学生观察叶的蒸腾实验。3.能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重点:做植物蒸腾实验,能解释实验中的现象,了解叶的蒸腾作用。教学难点:概括植物的共同特点。教学准备:一盆植物。一个透明的大塑料袋。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如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12、课前通知学生带这类书。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上节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的有关资料,让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植物。二、探究内容:1. 交流。(1) 汇集学生带来的各种植物、植物书、有关植物的资料,把学生所说的各种植物的名称一一列在黑板上。(2) 把有关书籍分配到各小组供学生研究和查阅。2. 分组活动。(1) 阅读教材中所列的凤仙花的五个特征。(2) 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观察植物和查阅资料,回答:生长发育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要涉及植物的变化,植物有生长的阶段,也有死亡的阶段)。繁殖后代。身体构造。生长环境。运动与反应。(注意要求学生列举与凤仙花相同和不同的植物,达到了解植物

13、多样性和具有共同特点目的。)3. 了解叶的蒸腾作用。(1) 做实验,解释实验中的现象。(2) 别的植物也是这样吗?-推广到所有的植物。(3) 说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气候、对其他生物和对人有什么作用。4. 讨论逼供内写出植物的共同特点。(1) 师:你能说说形形色色的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吗?(2) 师:在观察和了解了许多植物之后,我们知道植物的共同特点了吗?请你写写植物的共同特点。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你能寻找出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教学后记:第六课时 动物和植物教学目标:1. 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 引导学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3.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

14、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准备:记录本。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探究内容:1.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板书:动物、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都能生长、死亡。都能繁殖后代。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2)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板书: 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提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2. 建立生物的概念。(1) 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点。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火是生物吗?计算机是生物吗?师: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我们能区分它们吗?3. 讨论我们是什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