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芭》教案完美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043175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芭》教案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素芭》教案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素芭》教案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素芭》教案完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素芭》教案完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芭》教案完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芭》教案完美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芭教案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有关“人物”这个单元中,我们刚刚认识了一位俄罗斯少女娜塔莎,下面我们再来结 识一个印度女孩素芭。一起来学习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泰戈尔的小说素芭。二、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三、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1、快速阅读小说,简要连贯地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素芭是个哑巴,她不会说话,但她却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个 美丽的村子,素芭没有朋友,只有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陪伴她。古赛家的小儿子是 唯一一个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素芭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 逼迫下,将素芭嫁给了加

2、尔各达城的一份人家。2、思维磨剑:你能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吗?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明确:早下情节1素笆身世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2生活环境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笆|3亲密朋友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4帕斯达帕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16被逼远嫁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四、重点赏析:第一章: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1、指名学生朗读,思考:素芭有一个缺陷,就是天生不会说话。对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孩, 素芭的父母和她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的呢?(1)素芭的父母一一“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 “把她

3、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 堪”。问: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素芭的父母有没有给予更多的怜爱?明确:没有。“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这个比 喻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她的归宿的担心,但从母亲的表现来看,他们没有给予她更多的关爱, 而是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负担。问:那么,村人们呢?他们是怎样对待素芭的?(2)村里的人们一一“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 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 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问:那么,父母的担忧、人们的议论纷纷,不会说话的素芭能感觉得到吗?她的心

4、里是 怎样一种感觉?明确:素芭虽然不会说话,却有一颗聪颖、敏感的心灵,这一切都让她感到非常痛苦。2、赏析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1)问:从第一章中的文字开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 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这句话给人的印感觉是这是一个惊 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 2 )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说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 无意思。”所以,鲁迅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十分注重对人

5、物眼睛的刻画,大家能不能举一个例子?如祝福中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带给她的不幸,封建礼教对她的摧残。( 3 )问: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

6、人的眼睛。五、重点赏析:第二章: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在刻画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泰戈尔除了正面的肖像描写之外,还用了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了侧面烘托。下面我们来欣赏文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一起来看看素芭生活的那个村子。齐读第二章,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作者写素芭生活的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问:描写素芭生活的这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对刻画素

7、芭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在那样一个热闹的忙忙碌碌的世界里,素芭显得那样的孤寂,反衬出素芭的孤独。六、课堂小结通过前两章的赏析,我们发现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却是一个美丽、聪颖、敏感、孤独的女孩。那么,这么一个读来令人同情不已的女孩,她的命运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分析。七、布置作业细读小说后四章,分析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前两章的赏析,我们发现素芭虽然不会说话,但她却是一个美丽、聪颖、敏感、孤独的女孩。那么,这么一个读来令人同情不已的女孩,她的命运如何呢?我们先回过头来看看素芭生活的环境。二、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上节课我们赏析了小说的第二章,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远离尘嚣

8、的小村庄、小溪、小鸟、树叶、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看起来这个地方似乎是一个和谐社会,下面我们再走进这个小小的社会仔细观察,看看 它是否真的那么纯净美好。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1)父母“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尤其是她母亲把她 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 “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 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 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 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

9、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 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2)村民“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 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 余饭后的谈资。“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 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 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 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旦: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

10、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 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3)朋友:帕勒达帕“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 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 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 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 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

11、,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 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 侃的味道。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 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1)动物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 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12、。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 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 2 )大自然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三、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1 、 小说的结尾素芭被逼远嫁他乡, 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

13、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 “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到底哪种理解更准确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泰戈尔,他的创作意图是什么?2、时代背景介绍:在印度, 有 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根据印度教的教义,一个人死前必需由儿子施以临终仪式,灵魂才能得救,而且儿子继承家产,有扶养父母的

14、义务,於是父母千方百计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视。不仅如此,大约西元前750 年写成的印度教经典中规定,女子在世间唯一的神就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顺服丈夫,讨丈夫欢心,不论他有任何缺陷。这种思想,深入民间,女性从小就被灌输将来做个贤妻良母。在印度,婚姻是许多女子的隐痛,因为印度盛行嫁妆,女子出嫁,如果没有体面的妆奁,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妆不是结婚时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还会不断需索,脚踏车,机车,电视或者洗衣机,妻子因为父母无力负担,而被夫家浇上汽油活活烧死的新闻,屡见不鲜。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不得不勉力营治,女儿於是成为家庭的包袱。事实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亲是女

15、性一生之中极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长应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装以待,用丰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长免不了要夸耀女儿的手艺,例如强调菜肴都是女儿亲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儿带出来让对方打量。倘若对方满意,双方的父母就开始讨论嫁妆。如果男方的条件好,比方是公务员,嫁妆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条件好,譬如受过高中教育,嫁妆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谈不拢,整个相亲的过程就得重来一次。对女子而言,不论因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的父亲筹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资而遭到拒绝,都是极大的创痛。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仔细研究这篇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泰戈尔用大量笔墨细腻描写素芭极为深刻、极为美好、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样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她应有的关爱,而且小说的第六章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在这里,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这里只有欺骗和交易。 女儿因为残疾而变成了亲人的负担, 而不是得到亲人更多的爱护。 “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