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039600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6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_2(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美丽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化。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化。 教学打算fsh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2、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高校而成名,那就是闻名的哥廷根高校。这个高校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9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高校。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日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高校留学十载,95年才回来祖国。198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故其次家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日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

3、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联系其次、三两段句子进行沟通。三、细读课文,感悟“漂亮”。 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子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改变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改变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没有变更。”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漂亮”并没有变更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读其次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会体会。 5沟通指导:“真实”、“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德国人爱花之“真实”?当你和季老先生一

4、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风情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子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和善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高校。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洁单的“正是这样”说明白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漂亮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洁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漂亮。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其次课时一、复习课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漂亮指什么?二、品读课文,再感“漂亮”。 1.引出第三自然段:出示:正是这样,也的确不错。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确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实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实”吧!再读第三自然段:理解:“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应接无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怀念祖国和家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

6、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相互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漂亮。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漂亮”。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改变是有的,但是漂亮并没有变更”一句。读了其次、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心情,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

7、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爱好。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举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1、相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实、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应接无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美丽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化。: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

8、课文,读出感情。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化。 :1、课前,老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2、利用课件媒体的协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尝课文内涵而服务。 : 课时 :第一课时(执教课时) 一、一写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1、我们刚刚学过季羡林爷爷的文章怀念母亲,关于季羡林爷爷你了解多少,谁来说说?、季羡林爷爷留学德国十年,对这个国家,对日耳曼这个民族有着独特的相识和情感,今日我们就随他,一起踏上这片漂亮的土地,观赏独特的异国风情。 (板书课题:

9、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惊异或疑问?怎么读才能表达出你的感受。请你读读! 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美。 1、带着这种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按要求自由课文。 出示课件一 a.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b.用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沟通: 出示课件二 多么秀丽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民族! 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景色的秀丽,读出这个民族的奇妙!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秀丽?(新颖漂亮)奇妙?(跟寻常不一样)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一)学习2、自然段。1、这里的景色的秀丽在何处?这个民族又奇妙在何处呢? 请大家默读2、3自然段,划出描写

10、景色秀丽或民族奇妙的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二)沟通。 要求:沟通时,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 出示课件三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体会对“爱花之真实”感到惊讶。 .“家家户户”都养花。体会“脊梁”。 花的脊梁是哪?先摸摸自己的脊梁。(背部中间的骨头)(花的脊梁简洁地说就是花的“枝干”。) 那为什么要说成“脊梁”呢?这是什么修辞手法?由“脊梁”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探讨一

11、下。你脑海中出现的花是怎样的姿态?(极力向前倾)由此你感受到这些花都在极力地表达什么?(我多好看哪!) 总结:你看,这就是德国人养的花。读着“脊粱”,脑中立刻出现出花极力朝路人盛开怒放的形象,妙不妙? c、联系上下文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微笑) 女房东“莞尔一笑”的表情和 “正是这样!”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行思议,而在一般的女房东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莞尔一笑,微微一笑,那么的平平经常。 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出示课件四: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

12、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无暇。 1、生读句子,谈体会。 、体会“花的海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是什么意思?(看课件)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非常茂密,这就叫“花团锦簇”,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彩缤纷,非常明丽,这就叫“万紫千红”。(板书: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3、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是什么感觉? 出示课件五 “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无暇”,这是东晋王献之的妙句。山阴道:绍兴会稽城西南郊外一带,是绍兴西南通向兰亭的一条官道。自此西南迤行,远山近水、小桥凉亭、田园农舍,相映成画。画中游而身亦入画,晴日风雨,

13、无不适宜。 其实,这就是走在德国大街的感觉!看这里的花特别秀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我们的眼睛应接无暇啊! 出示课件六4、听老师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有何感受?(沟通) 5.有滋有味地自由朗读,读出语言的情味。(自由读、指名读) 、体会语言表达:作者是怎么写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运用比方,以 “山阴道”引发我们的联想。) 、角色体验: 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特别郁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假如我

14、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香,我会。 、再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吧!(全班齐读) 预设(三):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假如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很;相当地)2、理解“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细致体会琢磨。)3、这种 “境界”是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评:你结合上下文理解很好。你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谈得好。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许多,请大家充分

15、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你谈得很深刻。) 、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莫非你不觉得厌烦吗? 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探讨:现在你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这样养花了吧?这才叫爱花的“真实”境界呢!就像诗人汪国真说的:“我付出的是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5、理解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肯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多么秀丽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民族!多么漂亮而又富有哲理的文字!能背诵下来吗?熟读能够成诵,自己背一背。 出示课件七 看提示语背, 出示课件六 看图片配乐背诵。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