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032894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集体备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学记数法教学目的和要求:1复习和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2使学生了解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大的数。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乘方?说出103,103,(10)3、an的底数、指数、幂。2. 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 ;-;。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由第3题计算:105=10000,106=1000000,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

2、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等。又如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000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13亿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二、讲授新课:110n的特征观察第3题:101=10,102=100,103=1000,104=10000,1010=10000000000。提问:10n中的n表示n个10相乘,它与运算结果中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1)10n=,n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2) 10n=,

3、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反之,1后面有多少个0,10的幂指数就是多少,如=107。2练习:(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3科学记数法: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整数数位是一位数的数乘以10的n次幂的形式。如:100=1100=1102;600=61000=6103;7500=7.51000=7.5103。一般地,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4例题:例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

4、:(1)696 000; (2)1 000 000; (3)58 000; (4)7 800 000; (5)236000km= m。解:(1)原式6.96105;(2) 原式106;(3) 原式5.8104;(4) 原式7.8106。5思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10的指数与原数的数位位数有什么关系?和同学讨论一下,再举几个数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总结:n =整数位数-1)6科学计数法还原原数:P45,2 7课堂练习:P47 4,5三、课堂小结:1指导学生看书;2强调什么是科学记数法,以及为什么学习科学记数法;3突出科学记数法中字母a的规定及10的幂指数与原数整数位数的关系。四、课堂作

5、业: 五、课后反思:近似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并由给出的近似数,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有几个有效数字。2给一个数,能熟练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近似数、精确度,有效数字等概念和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的个数、保留有效数字取近似值。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问题:统计班上喜欢吃肯德鸡的同学?量一量课本的宽度。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2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里我们计算圆的面积S=R2,一般取多少

6、?(3.14)这是一个精确的数吗?小数位数太多,不便于计算,常常保留两位小数,由“四舍五入”取3.14,这就是“近似数”,小学里在小数计算中经常把最后答案取近似数。3完成练习:将3.062保留一位小数得_;将7.448保留整数得_;将15.267保留两位小数得_。二、讲授新课:1概念:精确度: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3.14,就叫做精

7、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概括: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2例题: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132.4; (2)0.0572; (3)2.40万 (4)6.96105解:(1)132.4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0.1)(2)0.057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0.0001)(3)2.40万精确到百位(4)6.96105精确到千位注意:科学计数法及带单位的数字看精确度要先还原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把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34082(精确到千分位); (2)64.8 (精确到个位); (3)1.504 (

8、精确到0.01);(4)0.0692 (精确到0.001); (5)30542 (精确到百位)。解:(1)0.34082 0.341。(2)64.8 65。(3)1.504 1.50。(4)0.0692 0.069。(5)30542 3.05104。注意:(1)例2的(3)中,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50与1.5的精确度不同,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2)例2的(5)中,如果把结果写成30500,就看不出哪些是保留的有效数字,所以我们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3.05104。(3)有一些量,我们或者很难测出它的准确值,或者没有必要算得它的准确值,这时通过粗略的估算就能得到所要的近似数,有时近似数也并

9、不总是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例如,某地遭遇水灾,约有1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政府拟从外地调运一批粮食救灾,需估计每天要调运的粮食数。如果按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0.5千克粮食算,那么可以估计出每天要调运5万千克的粮食。3课堂练习: 课本:P46练习,P47.6。4.提高:已知近似数求原数范围例2:(1)a 1.34,求a的取值范围(2)a 1.20,求a的取值范围三、课堂小结:正确理解和掌握近似数、准确数、精确度等概念;要学会给出一个近似数,能准确地确定它精确到哪一位,;准确、迅速、熟练地按照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对例题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应引起重视。四、课堂作业: 五、课后反思:习题课(一) 【

10、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加减混合运算2.根据有理数加法减法法则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3.添括号去括号法则的应用【重点和难点】1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2. 运用添括号去括号法则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知识要点】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同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绝对值不同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用 减去 .互为 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与0相加 .注意:做有理数的加法要经过两个步骤:定 ; 定 .2. 有理数减法法则: .用式子表示为: .3. 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化,主要表现为可以省略加号的写法:-20+(+3)+(-5)-(-7)+(-8)可写成 的形式,

11、它读作: 的和或 .4. 去括号法则:当括号前带“+”号时,去掉括号及“+”后,括号里的各项都 ,当括号前带“-”时,去掉括号及“-”后,括号里的各项都 ,并把括号前的因数与括号里的每一项都 .5.体会转化思想(1)加减号直接看成省略加号后的正负号,如:a+b一ca+bc; (2)一个正数前面有两个“一”,如:一(一d),直接变成+d; (3)一个正数前面有两个“+”,如:+(+e),直接变成+e; (4)一个正数前面有一个“+”和一个“一”,如:一(+f)和+(一g),可直接变成一f和一g;6.有理数加减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

12、+a; (2)加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恰当的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使运算简便,在一个连加的式子中,可能会有好加的数,可以让它们先相加。主要有以下几种技巧: 同号的先相加; 互为相反数的先相加; 同分母的(或易通分的)分数先相加; 整数分数分别相加; 带分数拆开相加。 注意到了以上几点,利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过程,降低计算的难度。【典例讲解】例1 加减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尽量用简便方法)(1)0 (2)(3) (4)例2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并举出反例。)(1)若a、b同号,则。 ( ) (2)若a、b异号,则。 ( ) (3)若a0,b0,则。 ( ) (4)若a、b异号,则。 ( ) (5)若a + b = 0,则。 ( )例3 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101ab则a + b 0,a b 0, 0, 0 -a + b 0,-a - b 0。(填“”“=”“”)例4 已知,且abc,求的值例5 化简(去绝对值)(1))已知abc0, |a|a0, |ab|ab, |c|c0, 化简|b|ab|cb|ac|; (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