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030988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地球和地图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11(2012大连测试)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面。从X地到P地,叙述正确的是()A只路经东半球B行进方向为正南C路经东西两半球 D行进方向为西北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读图回答23题。2下列选项与这幅图的比例尺最接近的是()A11 000 B15 000C125 000 D150 0003某旅行团沿图中景观大道登山和下山观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登山观光沿图示景观大道总体向正东方向B在丁地俯视的人们能看到位于正北方的甲地C在丙地人们发现东边的山地比较高D从丙地回到丁地一直是向

2、正南方向读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4夏季在此地野外探险需搭帐篷宿营。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AA地 BB地CC地 DD地5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A40 mH120 m B80 mH160 mC120 mH160 m D160 mH240 m6下图为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四幅图是经过甲、乙、丙、丁四地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是哪一幅()7(2012临沂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右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2)该地区拟在图示M、N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

3、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3)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4)该地区拟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栽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2右图为“某地区经纬网局部图”,图中虚线为昏线。读图完成12题。1甲地位于丁地的方位是()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2若某直升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其最近的航线方向是()A向正西方向B向正东方向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2010天津高考)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3据图判断

4、,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线表示山谷 BCD线表示山脊CF处可能为火山口 DF处为山峰6E处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80米 B180米C200米 D210米7下

5、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处比处坡度更陡一些B河段(丙、丁之间)的流向大致是从南向北C若要在河流修建大坝,则乙处比甲处位置好D若该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则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甜菜种植业(2011浙江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8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9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2012豫南九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

6、,回答1012题。10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11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联结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12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13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11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

7、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C处有一石碑“X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段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的原因?(6分)(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4分)(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示右侧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请在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分)(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

8、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6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2011年7月23日至24日,山东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攀岩比赛暨第八届攀岩锦标赛在海阳市攀岩场地举行。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竞技项目。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华北某些城市就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优惠的开发政策、健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安全的防范措施,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大大地推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材料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1)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e五条虚线中,可能有河流分布的是_。(2分)(2)图中河流干流的

9、流向是_。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_米。(4分)(3)甲、乙两河段中,通航条件较好的是_,原因是_。(4分)(4)根据材料,说明图中丙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5) 近年来,图中丙城市攀岩旅游发展迅速,试说明该城市发展攀岩运动的有利条件。(4分)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3一组同学暑假去某地考察,图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 同学们站在桥(PQ)上可能看到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2 同学们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苯胺污染物。苯胺污染物最有可能来自哪一个地点的化工厂A甲 B乙 C丙 D丁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34题。3 关于甲区域的特征,下列叙

10、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沿岸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C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森林茂密D沿岸气候炎热,沙漠广布4 乙地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其降水丰富的原因A 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沿岸有寒流经过,增温增湿C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57题。5 导致图中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6 乙地日平均气温10C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A纬度低 B冬半年受海洋气流控制 C海拔低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7 关于图中两地自然环境的

11、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地 B两地河流均有冰期C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地 D两地所属自然带相同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其中abcde。读图,回答810题。8 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集水区,有利于河流发育B甲地坡度比乙地小C甲地气温低于乙地D乙地北部有一小盆地9 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A甲地风力比乙地大 B甲地为晴朗天气C乙地受低压槽控制 D甲乙两地都为阴雨天气10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为海岸线,下列诗句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

12、处蛙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1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是()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1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1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该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特点。(2)图中a、b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的是_。(3)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A、B、C、D、E、F何处较合适?(4) 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某些城市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大大地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材料二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图。(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体是_;a、b两河段,水流较平缓的是_河段。(2)图中城市欲在甲、乙两处选择一处发展攀岩旅游项目应选择_处。(3)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图中两条引水线路,哪一条设计更合理。为什么?(4)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虎山和狮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