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030950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山东省“十二五”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我省太阳能产业发展,打造太阳能产业强省,促进节能减排,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我省太阳能开发利用较早,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产能和推广应用量居全国首位,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调查,2010年,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5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0亿元,同比增长33.4%;利税74.8亿元,增长34.2%。其中,太阳能光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0 亿元,增长35.1%,热水器产量530万台,增长31.2%,集热面积突破

2、1700万平方米,增长3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十一五”全省累计推广应用太阳能集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0 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达到560兆瓦,同比分别增长51.3%和56.3%。 (二)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各个企业不断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太阳能行业品牌、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力诺、皇明、桑乐等企业通过异地扩张、设备升级、提升服务等手段,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力诺、皇明、桑乐等骨干企业热水器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左右。黄金太阳、阳光博士、中科蓝天、天丰、澳华、福德、小鸭等一批品牌异军突起,发

3、展迅猛,逐步成为我省太阳能光热行业的重要力量。 (三)光热产业发展较快。太阳能光热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成为推动我省太阳能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一是名牌产品多。我省太阳能行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的43%。二是产业链完整。拥有全国唯一的从石英砂、毛坯管、镀膜管到集热器、热水器和热水工程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热水器产能大。2010年热水器产量占全国的34.7%,比“十五”末提高11.8个百分点。四是下乡中标企业多。我省拥有太阳能下乡中标企业84家,占全国中标企业总数的17%,累计太阳能热水器家电下乡76.4万台,销售额18.3亿元。五是技术水平高。拥有行业首条全自动真空镀膜生

4、产线和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中高温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四)光伏产业后发势头强劲。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发展相结合,通过引进外资和自主投资,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太阳能组件等领域新上了一批项目,形成了以东营光伏、力诺光伏、孚日光伏、润峰公司、威海中玻光电等骨干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润峰公司投资建设的1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实现了我省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零的突破。华瀚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规模3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3833万度。我省已投运和在建地面电站、屋顶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等光伏发电项目20多个,光伏发电并网装机43兆瓦。先后有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太

5、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各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智能控制、集热、产品外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力诺瑞特作为行业唯一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实验室,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皇明太阳能集团推出的3G机组,具有超大热水量、多功能、智能化的全方位配套设施,实现了热水全天候、即开即有。桑乐公司生产的数字化全自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尽管我省太阳能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行业准入门槛低;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落后于其他先

6、进省市,关键技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企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太阳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一)有利条件 从国际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实施节能低碳行动,不仅关系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各国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使用能源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气候变暖,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重挑战,积极开发绿色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太阳能是潜力最大、最清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太阳能产业作为重要

7、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作为减少常规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发展太阳能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其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并将在世界能源供给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内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为太阳能产业发展带来契机。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太阳能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智能控制、集热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我省看,省政府高度重视太阳能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新能源和节能

8、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我省组织实施了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支持各类学校、三星级以上宾馆安装使用大型太阳能集热系统。2007年以来共支持了485个太阳能集热项目,日产生热水2.3万吨,安排补贴资金近1.56亿元。组建了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太阳能行业联盟标准,引导太阳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不利因素我省太阳能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产能扩大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随着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太阳能产品产能迅速增长,由于部分企业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导致市场需

9、求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二是生产要素供给不足与产业发展需求增大的矛盾突出。随着太阳能产业不断发展,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相对不足,制约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与开拓国外市场要求增加的矛盾突出。部分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新能源企业的需要,对太阳能产品进口,制定了一系列贸易壁垒政策,限制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口,给我省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部署,把培育和发展太阳能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工业调整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企业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技术自主化、市场规

10、范化、产业聚集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科技支撑、标准先行、示范带动、品牌培育为手段,加快太阳能产业发展,推动太阳能产业实现新突破,努力将山东打造成为太阳能产业强省。 (二)基本原则 1、扩大应用,优化结构。将开发利用太阳能作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扩大太阳能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政策,鼓励和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各地产业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搞好功能规划,推动太阳能产业健康发展。 3、典型示范,扩大规模。通过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创建太阳能研发与应用示范典型,引导产业发展,带动与太阳能相关的

11、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信息和观光旅游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产业优势。 4、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制定实施激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太阳能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建立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提高太阳能产业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突破5000万平方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全省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规模达到3500兆瓦以上,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十二五”期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集热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500

12、兆瓦。全省规模以上太阳能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太阳能光热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年均增长16%;光伏行业700亿元,年均增长18%。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太阳能产业集群。四、发展重点 加快太阳能技术研发、产业化和太阳能终端产品普及应用,以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优化产业结构 突出太阳能光热、光伏利用两大重点,大力研发推广高端、高质技术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1、太阳能光热利用。研发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重点发展真空管热管式集热器、高效

13、镀膜吸热板、黑瓷复合陶瓷太阳板、热管型平板集热器、高温镀膜集热金属管、大功率太阳能热水器模块、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跟踪装置、高精度日光跟踪定位设备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等产品;研发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制冷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和太阳能新风技术,推进太阳能空调系统产业化生产、市场化应用,重点支持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的技术产品,建设一批大型太阳能光热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光热发电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一批零能耗太阳能综合建筑。2、太阳能光伏发电。支持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研发太阳能电池大面积薄片化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工艺制造高效晶硅以及非晶硅薄膜电池技

14、术、太阳能发电存储设备、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鼓励太阳能电池并网发电技术、晶硅和非晶硅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积极研发推广太阳能自清洁技术和低辐射玻璃等太阳能建筑节能产品。充分利用沿海滩涂、未利用荒地、盐碱地、矿区塌陷地以及城乡建筑屋顶、南立面墙,实施地面光伏电站、屋顶光伏电站和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工程,支持建设兆瓦级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并网示范电站,带动太阳能光伏产品、设备规模化生产。 3、太阳能终端产品。大力发展太阳能灯具、太阳能广告牌、太阳能LED城市景观照明、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钟表、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换气扇、太阳能玩具等终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日益增

15、长的需要。 (二)壮大产业集群 发挥太阳能产业集聚效应,着力培植壮大济南、枣庄、德州等太阳能产业集聚区。 1、依托济南太阳能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制造及配套产业,积极培育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光电开发利用企业和配套工程、太阳能存储设备等太阳能器件配套企业,将力诺、桑乐等企业打造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商河、章丘等地,发展太阳能玻璃管材、太阳能集热管、电池片、硼酸等基础原材料制造产业,并逐步向高端产业转移。鼓励澳华公司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太阳能与燃气相结合的光热产品。 2、依托枣庄太阳能产业规模优势,重点培育黄金太阳、阳光博士、中科蓝天等成长性好的中小

16、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建设枣庄特色太阳能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密排式太阳能集热器,大型太阳能集热工程,太阳能与热泵相结合、太阳能与燃气相结合的光热产品,鼓励中小太阳能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优势,实现集群化发展。 3、依托德州市 “中国太阳城”品牌优势,加快壮大太阳能产业集群,重点研发高效率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巩固产业优势地位,发挥皇明等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世界级太阳能产业聚集园区。 (三)搞好产业配套 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太阳能光热和光伏利用,支持企业参与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 1、大力发展太阳能光热配套产业。鼓励临沂市发展太阳能热水器专业支架、硅胶圈、端盖等太阳能配件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