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28227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精选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一、文言实词辨析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叟亡以应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这道题考查辨析通假字。项中的“惠”通“慧”,项中的“亡”通“无”,项中的“畔”通“叛”,只有项没有通假字。【复习

2、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左手倚一衡木食之不能尽其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一厝朔东百废具兴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将军身被坚执锐为天下唱2古今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例题】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3、的一项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臣不胜受恩感激这道题考查区别古今词义。项中的“牺牲”,项中的“走”,项中的“无论”,都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只有项中的“感激”古今词义相同。【复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有注释,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即可。【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便扶向路第1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越明年先帝不以臣卑鄙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3一词多义辨析。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如“桓

4、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前者的意思是“特意”,后者的意思是“原来、原先”。【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这道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句中的“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句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复习方法】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练习】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若为佣耕/若听茶声然既克,公问其故/广故数言欲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广故数言欲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5、也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4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例题】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策之不以其道君将哀而生之乎将军身被坚执锐这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句中的“策”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鞭打、驱使”;句中的“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去”;句中的“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坚”指坚固的铠甲,“锐”指锐利的兵器。【复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言词语的

6、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此皆良实亲贤臣,远小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公将鼓之第2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二、文言虚词辨析文言虚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例题】下面句中“之”的意义

7、和用法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虽我之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这道题要求将“之”的用法区别开来。“之”有时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有时做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只补充音节,句中的“之”就是语气助词。【复习方法】掌握常用虚词“之、其、而、然、则、乃、以、于、且、者、乎”等的一般用法。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二三个典型例句。通过比较分析,体会文言虚词的作用。【练习】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其真无马邪不以千里称也属予作文以记之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而两狼之并驱

8、如故苛政猛于虎也战而长勺积而今六十岁矣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1文言句式理解。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例题】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菊,花之隐逸者也士卒多为用者甚矣,汝之不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第3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项是判断句,项是谓语前置句,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复习方法】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翻译方法。【练习】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

9、被动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屠惧,投以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苛政猛于虎也见渔人,乃大惊刿曰:“何以战?”君将哀而生之乎2文言语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般有: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补。即补充单音词为双音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删。即删除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习惯。【例题】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曩与吾祖

10、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译文:这道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其中的“曩、吾、今、室”等词语需要用“从前、我、现在、家”等词语替换,“祖、居”等词语需要补充为双音词,后半句语序上也应作调整。正确的译文是:“从前与我祖父住在这里的,现在他们中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复习方法】选择部分文言语段,运用上面讲到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练习,特别要注意那些需要补充和调整的地方。每段文字翻译之后,要与原文认真核对一遍,看看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语言是否通顺、规范,如有不妥,再斟酌修改。【练习】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四、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于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另外,教材里的文言文大多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应该熟读背诵并能够默写。这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例题】根据岳阳楼记中“嗟夫!吾谁与归”一段,回答以下问题:第4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是指,“退”是指。写出这段文字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和名句的背诵默写。因为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所以题目中只指出了语段的起止文字,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记忆回答问题。其中第题要求分析“进

12、”和“退”的指代内容,只要对原文熟悉并能正确理解,就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第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复习方法】注意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认真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练习】根据愚公移山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一段,回答以下问题: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这段文字写的是愚公对智叟错误观点的驳斥。开头一句中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反映了我国

13、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根据原文填空。虽我之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考试题中对文言文的考查,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有时还涉及一部分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在此就不作详细分析了。根据中考改革的精神,对文言文的考查形式,正逐步由单项考查向综合考查过渡。也就是说,单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正逐步减少(特别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单项考查),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考查的知识能力点没有大的变化)。如山东省2019年的中考试题,除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外,选择了两段文言文,设计了“文言文阅读”共七道题,占全卷的10%,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语句翻译和文意理解等内容。其他省市的中考文言文试题,大部分也采用了这样的命题形式。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