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课改十大策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2814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课改十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课改十大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课改十大策略(二)樊城策略:以改革铸造学城 “学在樊城”的美誉在前,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学城”的目标在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人正通过实施“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努力促动“学城”目标的实现。 为了建设“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学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水平,勇于担当的未来世界公民,樊城区选择了这样的课改路径: 思想引领:重写樊城“教育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2011年4月,樊城教育系统结合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时期优秀教师标准”的征集活动,以此为基点,樊城广泛普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

2、努力让每一位樊城教育人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以及努力的方向。他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新教师应牢固树立“人性观”、“生中心观”、“学中心观”;新课堂应是学生的“学习场”,更是学生的“生活场”和“精神场”;新学校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动人的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新学生代表未来的“新人类”,应该是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水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世界公民。这就是樊城教育人确立的“四新教育学”。 管理自主:重构区域教育生态。为了让更多的师生从传统教育的管制式、灌输式文化中“解放”出来,樊城教育决策者们身体力行,将“自主”理念放

3、大到区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机关管理上,樊城努力丰富自主管理载体,促成管理的自动化;在学校管理上,无论是首批课改试点校的确定,还是第二批试点校的产生,都是学校自主申报,其研发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相关流程规范标准,也是通过教研室牵头、各试点校通过“认领”任务的方式产生的;在师资培训上,无论是校长的研修活动,还是新上岗教师的培训,甚至中考备考会,樊城都是采用高效课堂形式来实行。教育局的相信、解放、利用、发展,为各试点校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在樊城,教育系统内部已初步构建起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文化,“课改就是解放”这个理念已逐步在机关干部、校长、师生以至家长的头脑中扎根。 评价保障:重新定义成功

4、教育。评价就是指挥棒。樊城在对学校评价上,要求学校自主申报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验收的时间,没有按时通过验收的,学校综合目标考评不能被评定为优胜单位;在对校长评价上,规定课改实施情况与其任期目标考核以及3年一轮的聘用实行结合,凡是验收不合格的,校长不具有评选学年度“优秀校长”的资格;在对教师评价上,将全区教师参与课改的情况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相结合,与正在实行的事业单位职称岗位定级工作相结合,与今后职称晋级、评先表模相结合。评价“组合拳”的使用,有效激发了樊城校长及教师投身课改的巨大能量,大家不等不靠,用才智化解着课改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实际难题,逐步让樊城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基本消除了城乡学校的

5、差别;二是樊城教育已与全国发达地区能够比肩;三是加快了与世界最前沿教育的接轨。 在樊城教育主政者看来,改革是铸就“学习之城”的必由之路。樊城教育人正以一种更主动、更开放、更自信的姿态走向全国。尚志策略:咬定观点上路 咬定观点上路尚志市既是抗联英雄城,也是土改发源地;既是黑龙江省“十强县(市)”之一,又是国家级革命老区。当地教育的发展如何与城市定位相匹配?2013年,尚志市教育人提出“互助式高效课堂”理念,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他们认为:“观点通,一通百通;观点变,一变百变;观点新,一新百新”,他们“咬定观点上路”,在东北大地上迅速刮起一股课改的“春风”? 作为课改初期的实验区域,尚志市紧紧抓住

6、“改观点”的改革核心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五策”、“十招”,推动教师“理念变观点”。 “学”策:学习理论,唤“改”变。课改初期,尚志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强化教师的“学”,全力点燃、激励、唤醒教师。使用包括向文本学、向专家学、向网络学、向同伴学、向微课程学等手段,强化师生对课改的理解。 论坛展示,促“蜕”变。尚志市举办“高效课堂教师论坛”活动,通过论坛话题的设计与展示,检验课改初期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理解、观点形成和实践成果。具体采取四步走的方式推动:明确主题、拟定话题、展开研讨、论坛展示,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与“蜕”变,让教师在反思中习得观点,在改进中内化观点,在提升中形成

7、观点。 “立”策:刚性政策,推“形”变。一是行政启动:召开一个会议,制定一个方案,建立一套班子;二是政策推动:积极争取市委、政府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机制上增强保障,在人力上优先考虑;三是业务促动,坚持“一二三”跟进策略,即搭建一个集智交流活动平台,实现从“临帖”向“破帖”的转化,实现课堂由“形”向“魂”的转化,抓实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课堂操作流程及评价3个关键点。 柔性政策,促“神”变。一是校本行动,鼓励学校创造性展开各类活动,发现、推广课改经验;二是课题带动,鼓励各学校开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方法与策略课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行动研究,研课、磨课、答课、辩

8、课、引课五位一体微课题研究;三是点面联动,在班级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在行政部门和学校建构“小组学习”文化,扩大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将课改的气氛最大化。 “行”策:外出取经,寻“智”变。创造条件、多种渠道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名校经验,实行体验式培训,努力把学来的经验本土化。 执行流程,促“技”变。从规范高效课堂流程入手,重点打磨独学、合作、展示、总结拓展、达标测评等五环节。由教研部门制定总体标准或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小组建设管理制度、领导层层包抓制度等,以制度规范指导高效课堂教学行为。 “诊”策:把脉会诊,寻“症”变。尚志市邀请课改名区、名校的培训专家,深入到课改学校巡查、诊断

9、,“找准病根”、“开出药方”;积极打造本土课改专家或指导团队,促动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即时发现、纠正课改正程中出现的问题。 巡视检查,促“转”变。建立行政领导、教研领导包课改学校、学科教研员蹲点包校等制度,直接把办公地点迁移到课改学校,每周在“包校”工作3-4天;成立课改推动巡察组,每周确定一个“转观点、见行动”的工作主题,增强巡视、巡察工作。 “聚”策:捆绑互助,求“量”变。实施跨校借道、搂抱发展策略,依据课改学校性质、规模不同,两两配对组成互助组,让课改学校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打破学校界限,倾力打造一堂课、会诊一堂课、研讨一种方法、打造校本教研模式。同时,成立课改学校与跟进学校帮

10、带组织,通过联盟的组织框架带动非课改学校掌握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 资源整合,促“量”变。教师和学校需要从“各扫门前雪”的“单打独斗”状态,转变为交流集智、互助共赢;通过教育信息网,开辟“高效课堂”专栏,在课改学校之间展开教师网络在线集体备课活动,共享学科课程资源,把课改的“动”能转化为“势”能。 虽然课改时间不长,但尚志市课改学校的师生观点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初具形态,具有尚志特色的课改文化正逐步形成桑植策略:贫困山区蹚出课改路 老少边穷地区如何改变发体现状,提升教育质量?湖南省桑植县果断选择“弯道超车”,他们锁定课改,致力于课改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在实践中找

11、到了教育的新出路。 面对课堂教学普遍缺乏活力,没有创新精神,与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相去甚远等现状,桑植教育人勇敢地确立了课改方向,通过实行“五动”策略,有效推动课改进程。 行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桑植县将2010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年”,进一步建立了课改长效机制,明确提出了课改中长期规划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成气氛、三年上台阶、四年出经验、五年当示范”。区域领导率先抓课改,强化督查评估,优先保障课改经费。 样板带动:发挥引领作用。在推动课改正程中,桑植县建立了一批课改实验学校,“树旗帜”、“树标兵”,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县课改工作。其中十一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课改示

12、范校,不但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了学习的基地,还吸引了周边区县兄弟学校前来考察。同时,增强课改教师的培养,选拔课改名师,组织示范课、公开课、辅导课,带动课改;通过打造课改之星、挂牌教师、课改名师等,促使“课改样板”逐步成长、成型、成熟,充分发挥样板的带动作用,促动全县课改深入推动。 研训驱动: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观点和教学水准决定课改的成效。抓课改,必须突出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桑植县制定了“十二五”教师岗位大练兵实施方案,广泛展开岗位大练兵;举行教师文化考试,督促引导教师增强业务学习;定期展开联片研训,分片区举行课改研训工作,组织区内教师上示范课、听专题讲座,展开三优联评;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

13、前置性练习设计、教师点拨引导策略、课后巩固的形式与技巧等课改中的焦点问题。 五课互动:寻求科学推动。“五课”即课标、课改、课程、课堂、课题。课改是目标,课标是方向,课程是基础,课堂是核心,课题是抓手。桑植县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五课”关系,科学推动课改向前发展;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成立了“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鼓励每一所学校成立子课题组,参与全县总课题的研究。 整体联动:形成改革文化。课改并不是只有课堂本身的问题,桑植县希望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学生培养,促动教育的整体变革。桑植县将2012年确定为“养成教育年”,全面增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定具体方案,展开大量读写活动;实施体

14、育艺术“21”教育,要求全县中小学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两项体育专长、一项艺术特长;取消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建立各类教育均衡招生制度。 伴随着课改的持续推动,桑植县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优秀学校成功突围,在全省崭露头角;学生在全国各种平台上大展风采,获得好评;新名师持续涌现,在省市教学比武中拔得头筹 桑植教育人坚信,课改的方向是对的,对课改,他们充满信心!南票策略:典型引领分层推动 2009年以前,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一直被课堂的低效所困扰。在经历了情境年、管理年、质量年等一系列活动之后,他们提出了“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改革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学生和教师的生存状态,解决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问

15、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改革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如何将这场革命持续引向深入?南票区的基本策略是:用典型引领全区,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确定突围方向:试点先行。改革需要人们内心的觉醒,但不能等到人们都觉醒了再去改。所以,南票区课改初期,为了降低改革风险,南票区先利用“精锐部队”在传统势力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选定了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先行试点,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从而降低改革风险。 提供改革样本:明晰路径。任何一种改革,既要遵循一般规律,更要结合本土实际。南票区把课改的一般规律同本地本校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的改革目标,把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生命的体验,变成学生生命发展的奠基石。课改实验学校为全区课改提供了可行样本,很多学校通过理解和学习课改实验校的改革经验,重新理解课改,逐渐加入到课改的行列中来。 增强改革信心:成效凸显。当课改学校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会消除对课改的畏难情绪,特别是有了一定的物化成果后,学校更会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伴随着先行试点的课改校教学成绩有效提升,社会评价日益好转,南票区已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课改发展态势,众多管理者对课改充满信心,并积极实践。 实现分层递进:梯队发展。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