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径计算软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0280419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水管径计算软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管径计算软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水管径计算软件【篇一:雨水流量计算公式】雨水流量计算公式: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根据不同地貌选择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式中: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篇二: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雨水管道挖土方的计算规则径变0.7米,怎么就不计算了。因为在挖井室圆形土方时你一定要放 点坡的。我在上面的例式中没有增加放坡量也没有扣减收口处的土 方,我折算过增加的土方和扣除的土方大体差不多,所以相互抵消 了。【篇三: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第九章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

2、图的绘制。(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和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和计算。(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 位为(体积/时间)/面积。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 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 深度。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

3、均值,计量单位用mm/ 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 mm/d。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 )和降雨时间(min )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 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 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 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称为降雨历时。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

4、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暴雨强度用符号i表示,常用单位为 mm/min,也可为mm/h。设单位时间t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则其关系为:i?h ( 9-1)t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表示,单位用(l/s ) /hm2。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 = I(l/m2 ) /min = 10000 (l/min ) /hm2,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q?10000i?167i(9-2) 60式中q 降雨强度,(l/s ) /hm2 ;i 降雨强度,mm/min。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

5、降雨量。因此,暴雨强度的数值和所取的连续时间段t的跨度和位置有关。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用的降雨历时为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等9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180min。4. 暴雨强度频率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的出现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可以通过长期的观测数据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出现的经验频率, 简称暴雨强度频率。5. 暴雨强度重现期工程上常用比较容易理解的重现期”来等效地替代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重现期的定义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 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

6、,单位为年(a)。重现期和经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按定义由下式表示:p?1( 9-6) pn二、暴雨强度曲线和暴雨强度公式1. 暴雨强度曲线2. 暴雨强度公式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q?167a1(1?clgp)( 9-9)n(t?b)式中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p 设计重现期,a ;t 降雨历时,min。,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a1,c,b, 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当b?0时,q?当n?1时,q?三、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167a1(1?clgp)(9-10 )tn 167a1(1?clgp)(9-11 ) t?b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

7、的地面面积。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所汇集和排除雨水的地面面积,用f表示,常以公顷hm2或平方公里km2为单位。第二节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q?qf (9-12)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m2 ;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 2)单位时 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4): 地面不透水,?1。二、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从图9-6可知,四个街区的地形均为北高南低,道路是西高东低, 雨水管道沿道路中心线敷设,道路断面呈拱形为中间高,

8、两侧低。 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顺着地形坡度流到道路两侧的边沟中, 道路边沟的坡度和地形坡度相一致。雨水沿着道路的边沟流到雨水 口经检查井流入雨水管道。i街区的雨水(包括路面上雨水),在1号 检查井集中,流人管段12。H街区的雨水在2号检查井集中,并同i街区经管段12流来 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 23。山街区的雨水在3号检查井集中,同i街区和街区流来的雨水 汇合后流入管段34。其他依次类推。已知管段12的汇水面积为f I,检查井1为管段12的集水点 由于汇水面积上各点离集水点1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降落到fi面积上各点的雨水,就不可能同时到达集水点1,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则是不同时间

9、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集水点同时能汇集多大面积上的雨水量,和降雨历时的长短有关。如雨水从降雨面积最远点流到集水点1所需的集水时间为20(min ),而这场降雨只下10( min )就停了,待汇水面积上的雨水 流到集水点时,降落在离集水点1附近面积上的雨水早已流过去了。也就是说,同时到达集水点1的雨水只能来自f1中的一部分面积,随着 降雨历时的延长,就有愈来愈大面积上的雨水到达集水点1,当恰好降雨历时t = 20 (min )时,则第1 (min )降落在最远点的雨水和 第20 (min )降落在集水点1附近的雨水同时到达,这时,集水点 1处的径流量达到最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汇水面积是随着降雨历

10、时t的增长而增加,当降雨历时等于集水时间时,汇水面积上的雨水全部流到集水点,则 集水点产生最大雨水量。1. 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的计算管段12是收集汇水面积fi ( hm2 )上的雨水,设最远点的雨水流 到1断面的时间为?( min ),只有当降雨历时t = ?时,fi全部面积 的雨水均已流到1断面,此时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因此, 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q12?fq1(l/s) I2. 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当t = ?时,全部fH和部分fI面积上的雨水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 23的雨水流量不是最大。只有当 t = ?+t1-2时,fi和f 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流到2断面,此时管段23

11、雨水流量达到最大值。设计 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为:q23?(f I ?f II )q2(l/s )式中q2 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用(fi+ f I)面积上最远 点雨水流行时间t1-2 管段12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min。同理可求得管段34及45的雨水设计流量分别为:q34?(f ) q34 I ?f I ?f 山q45?(f I ?f I ?f m ?f IV )q45式中q3、q4 分别为管段34、45的设计暴雨强度,即相应 于是用 t = ?+t1 -2 + t2-3 和t2-3、t3-4 分别为管道23、34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由上可知,各设计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等于该管

12、段所承担的全部汇 水面积和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是相应 于该管段设计断面的集水时间的暴雨强度,因为各设计管段的集水 时间不同,所以各管段的设计暴雨强度亦不同。在使用计算公式 q?qf时,应注意到随着排水管道计算断面位置不同,管道的计算 汇水面积也不同,从汇水面积最远点到不同计算断面处的集水时间(其中也包括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平 均暴雨强度时,应采用不同的降雨历时ti。根据上述分析,雨水管道的管段设计流量,是该管道上游节点断面 的最大流量。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应根据各集水断面节点上的集水 时间ti正确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第三节雨水管道设计数据的确定一

13、、径流系数的确定雨水径流量和总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用符号?表示,即:?根据定义,其值小于1。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如汇水面积上地面覆盖情况、建筑物的 密度和分布地形、地貌、地面坡度、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其中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汇水面积上的地面覆盖情况和降雨强度的大小。目前,在设计计算中通常根据地面覆盖情况按经验来定。室外排 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 9-3。径流量(9-13)降雨量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 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av值。?av?刀?fi?i?(9-14) f式中?av -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2 ;?i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 -全部汇水面积,hm2。例9.1某小区各类地面fi及?i值见表9-4,试求该小区平均径流 系数?av值。解由表9-4求得f?刀fi?5.0 (hm2 ),贝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