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合格的家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0269592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合格的家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做合格的家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做合格的家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做合格的家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做合格的家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合格的家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合格的家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个合格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子女,如何做个成功的家长,这是千千万万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个话题专越来越被家长高度重视,许多家长希望能有一个模式来照搬照套,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的素质、职业、爱好、情趣等方面各不相同,是不可能形成千篇一律的家庭环境,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增强家长的责任感,使我们的家长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知心朋友,崇拜的偶像,使我们每个家长都能幸福美满。一、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现象1、过度照顾: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

2、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从小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发展问题,上了小学可能连写字都会很困难。因为怕孩子噎到,所以一直给孩子喂食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没办法发展咀嚼能力,甚至没办法正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处处保护的结果,反而是在伤害孩子。2、过度安排:相信在你的周围,一定有许多行程排得比你的孩子还满的孩子。但许多研究都发现,被过度安排的小孩,最后都容易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也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特别提醒父母,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性

3、玩耍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每天至少要给孩子空出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要安排,让生活有一些不可预期的乐趣。3、过度说教: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自己却在看电视。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与孩子共读。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4、过度关心分数:现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对孩子的投资全都放在功课成绩上,这是现代家长最大的观念误区。学校只能给孩子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

4、子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不是竞争的结束,离开学校才是竞争真正的开始。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忽视其它生活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内在的智慧、美德、快乐和健康等等,更需要关心。6、过度追求完美:有研究表明,许多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被父母的要求与期望逼的喘不过气,最后只好宣布放弃。父母应该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考上第一志愿,他也还应该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6、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父母的信念。为了及早作好准备,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观念误区。孩子的

5、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父母与其整天挂念着孩子未来有没有竞争力,不如从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角度来引导孩子,这比强调要孩子赢过别人、打败别人更重要。8、 负面的言语太多:如果你有机会把你和孩子对话录音下来,你可以分析一下,你会不会在言谈中不断地出现负面的语汇,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为什么你总不听我的话”、“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闯祸”等等。负面的词语太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卫机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纠正他的缺点,他的大脑会渐渐形成一种反应,一看到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在心

6、理学上有所谓的“痲痹化作用”与“明朗化作用”,负面言语加强“痲痹化的作用”压抑了孩子的天赋,正向的言语却能启动“明朗化作用”,因为有人欣赏鼓励,孩子会表现的更好。二、父母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原则:做快乐的父母。孩子快不快乐,其实是评量父母最好的指标。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尽责,也别忘了享受孩子带给你点点滴滴的幸福与满足,要是能享受亲子间的快乐时光,做父母其实很快乐。1、用心去关心和爱抚孩子用心就是讲方法、讲技巧、讲原则。爱孩子就必须严格要求孩子,把爱与管结全起来。但是,严管不等于凶,不等于滥施惩罚,动辄打骂。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应耐心启发诱导,要克

7、制感情的冲动,对孩子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动手打骂。打孩子只能触及皮肉,不利于孩子提高认识,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生理和心理上讲母爱与父爱要平衡,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时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感,

8、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过度赞赏,使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甚至会因事事被夸奖,而不把家长的话当一回事;而过多的批评,则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过度的称赞或过多的批评都是错误的。很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密切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任何细微变化,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很多家长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孩子智力发展的

9、背后,却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危机。另外,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对孩子缺乏统一的要求,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2、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感到快乐尊重他们的各种需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有与父母不同的见解,不要强迫孩子干一些他们不愿干或不喜欢的事。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给他们提供游戏(玩)的时间、场所和玩具,对他们的爱好给予鼓励和支持。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

10、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玩)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3、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给孩子快乐与成功,这是一种理念,一种原则。成就感,或者说成败体验,是影响学生自尊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自尊将会提高;相反,如果经常体验失败,那么,他的自尊将会降低。作为学生,这种成败体验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但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不都是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就一定体验到成功。是体验到成功,还是体验到失败,

11、还取决于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因此,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只要平时上课用心听讲,学习认真、努力,考试正常发挥,无论最后考试得多少分,只要比以前进步了,就都应该感到满意。很多家长对孩子知识传授多,综合素质开发少,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多教孩子识几个字,背几首诗就等于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因此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硬性灌输各种知识。而智力的开发是对孩子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方法、辨别事物方法等。更多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

12、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智商就是智力商数(IQ)。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4、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留面子父母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孩子或训斥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孩子感到难堪,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业余爱好和活动,给孩子买些他们喜欢的书,和他们去夏令营、郊游、社会活动等,尽量使孩子的生活有意义和丰富多彩。这样即丰富孩子的知识,培养孩子热爱生

13、活的情趣,又增进父母与孩子感情、了解,教育孩子也就容易多了。5、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从人的生理机制上讲,习惯是一种后天形成的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复,使一定的情景和个体的某种行为,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两个兴奋

14、点沟通起来,建立起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当个体受到同样的情景刺激时,就会自然地表现相应的行为,也就是在人们的行为中,成为不可缺少的自觉意识、自觉行为。人若不按行为习惯去做,反而会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甚至苦恼的情绪。养成教育就是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矩;从自尊、自重、自强、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班级、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从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6、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榜样,第一位老师,父母的

15、思想品格、生活方式、言谈举止、理想情操等,都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品德,人生理想和文明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老师的一堂课、一次谈话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教育也更加深刻。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的起码有百位教师,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达室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先生的一些优良品德,比如爱清洁、守秩序、对人谦和、有骨气等,就是在同母亲共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中要讲文明,讲礼貌,体现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孩子做品德行为的榜样,

16、让孩子去效仿。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例1:有一位家长,他的父母含辛茹苦地供他念完大学,对父母的养之恩,他们牢记在心,多年来,他每月准时给父母寄钱,而且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带他一起到邮局去,在路上,他给独生子讲爷爷奶奶的辛苦勤劳,讲为什么必须给爷爷奶奶寄钱的道理,他出差不在家时,由妻子带着独生子去邮局汇款。这本来是件平常又平常的事,却在独生子身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孩子显得比同龄孩子懂事,对爷爷奶奶,对父母十分敬重,还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慷慨助人的好品德。例2:家长忙于打麻将,说:最近不得手,顾不到孩子,请老师多辛苦。有一位女孩子,学习也不错,就是脾气暴躁,说话时充满辣味,常与同学闹矛盾。一天她跟同学说:”哼!我爸是个窝囊废,什么事都要妈妈吩咐他,教他,才会做。若不教他,连买肉也买老母猪肉。”据她的邻居说,她妈妈就是经常这样数落她爸爸的,所以她也如此。在这件事上,她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