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024165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事故运动之危险预知训练 花都区委党校 徐容雅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零事故运动 第二部分 危险预知训练 心理测试 一头乳牛正从牛舍里出来吃草,请你凭直觉判断,它将走到那里觅食? A、栅栏农舍旁 B、河流旁 C、大树下 D、山脚下 A:你的确很有危机意识,周围的人也被你强迫着具有危机意识,不过你所担心的事情的确有担心的价值。 B:你成天迷迷糊糊,记性又不好,总是要人家提醒才有危机意识。但是一会儿,你又完全不记得了! C:你属于很快乐的人,一天到晚无忧无虑,你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没啥好怕的。 D:你的危机意识很强,甚至有点杞人忧天,也许很容易的事,被你天天惦念。 第一部分 零事故运动 零事故能实现

2、吗? 案例一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 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 杜邦员工会骄傲的告诉你,是在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提供能提高人类在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品质的科学解决之道。由法裔移民于1802年在美国特拉华州创立。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000多人。全世界遍布70个国家开展业务,有135个生产和加工设施。 两百年前,杜邦主要是一家生产火药的公司。一百年前,我们的业务重心转向全球的化学制品、材料和能源。今天,在杜邦进入第三个百年时,杜邦提供的是能真正改善人们生活、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法。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

3、府迅速就安全问题向杜邦公司提出咨询. 杜邦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企业10倍;杜邦员工上班时比下班后还要安全10倍。 第一部分 零事故运动 杜邦安全文化的形成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本能反应 第二阶段:依赖严格监督 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 第四阶段:团队互助管理 自然本能阶段 1802年在美国东部科洛瓦多州白兰地河畔建立起了黑火药生产企业。 高风险性VS“前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作习惯 第一811年元旦公布了杜邦公司历史上第一份安全规章.比如工人穿的鞋不能有铁钉;进入厂区须接受检查,以防止将火种带入等. 1815年杜邦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爆炸,造成9人死亡;1818年的大爆炸造成了40人死亡,结

4、果使剩余所有的工人都逃离了工厂。 依赖严格监督 杜邦的管理层意识到,仅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执行这些制度的具体行动是不可能预防事故发生的。 1)杜邦家族的人员和工人一起工作,亲自带领工人们安全操作,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进行在岗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2)所有的新机器和新设备总是由杜邦家族的管理人员最先操作,在确认操作方式方法的安全性之后才让工人们操作。 3)安全规则是建立在事故的代价和事故调查的基础上的。 独立自主管理 “开会前,我先给诸位介绍安全出口” 20%,40% 上下楼梯都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场所不准奔跑、铅笔芯朝下插在笔筒内。 杜邦人进入餐厅就餐,如果餐厅是2层以上的建筑,杜邦人一般都

5、会选择一层餐厅且离出口较近的位置。 杜邦公司员工外出住酒店,一定是选择尽可能低的楼层。 团队互助管理 员工不但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帮助别人遵守; 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而且留心观察他人岗位上的; 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关心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员工将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杜邦的十大安全信念 安全:安全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制度或培训课程。安全与企业的绩效息息相关;安全是习惯化、制度化的行为。 1.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其一,“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是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 如果我们预先对工作场所、设

6、备等所有工作对象、劳动工具以及人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危险识辨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则无数个可以预防的个体总和,便构成了所有事故均可避免的结论。 其二,“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有助于加强领导层的安全责任感。 既然“一切事故均可避免”,也就失去了“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 ”的借口。那么发生了事故,领导者就必须承担管理失误之责。因此领导者要么杜绝事故,要么接受处罚,没有“意外”可言。 其三,“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主观能动性。 渲染、提倡“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论调,其实质上就是鼓励人们在事故面前持消极、悲观态度,在安全方面不思进取、束手无策,从而对隐患无动于衷,

7、对违章司空见惯,造成事故的不断发生。反之,全体员工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建言献策,提出对于危险源的改进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2.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同时对安全负有责任; 3.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 4.安全地工作是雇佣的一个条件; 5.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 6.管理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7.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马上纠正; 8.工作之外的安全也很重要; 9.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 10.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杜邦公司的四大核心价值 1.职业道德 2.对人的尊重 3.保护环境 4.安全 杜邦在中国 杜邦深圳独资厂从1991年起,因无工伤事故而连续获得杜邦总部颁发的安全奖; 199

8、3年,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创下160万工时无意外,成为世界最佳安全记录之一; 1996年,东莞杜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荣获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安全奖。 安全意识和注重细节我们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两大法宝 案例二日本人的安全意识 日本是“火山之国”、“地震之国” (占了世界火山总数的1/10。有感地震每天大约有4次,5级以上地震每年1次,强烈地震大约每3年1次。 ) 本质不安全 在本质上求得安全 比如,马路上有一个坑,竖一块警示牌,是安全,但不是本质安全,把坑填平才是本质安全。 日本安全管理本质化的重要特点,就是预警预知,有效防范。 如,日本每个街心公园和学校设计时都考虑防灾功能,地下埋有救灾和生活物资

9、,地上留出空地用于搭建帐篷。 零事故运动 安全生产“零事故”活动是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年开始推行的一项活动(日本称为“零事故运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员工或班组的活动,构建企业明快、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富有预见性和参与性的预防型安全文化,最终实现安全、质量、生产的一体化提高和每一名员工的道德、人性的提高。这种活动在日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称为日本安全生产成功的支柱之一。 从1973年开始,JISHA开始了“零事故运动”。 1.全面开展5S运动,“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习惯. 原则:确立零意外为目标,所有意外均可预防,机构上下齐心参与。 口号:安全始于整理、整顿,而终于整理、整顿。 2.

10、推广危险预知训练(简称KYT) 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作业过程的危害,实现物的本质安全。 工伤事故分析 缺少相关知识或培训 思想麻痹深信“这事不可能、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没认识到:这是不安全操作习惯,对有些违章已经成为习惯 劳保用品不适合;有、但没使用;无所谓 对不安全现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从没有人对此提出抱怨和意见 “麻痹大意“的态度;展现独立性,逞能,唯我能 优先观念错误:把生产,质量,自我舒服感,优先于安全。 工作时的情绪、身体状况、工作士气等 避免事故发生最佳做法? 在事故发生前发现、把握和预知岗位及作业中潜藏的危害,预测并发掘其有可能酿成事故、灾害的潜在风险,提出并实施

11、解决这些风险的方法。 关键是企业全体员工能够从各自的立场与岗位,积极、主动地共同参与安全生产活动。 “零事故活动”由“理念”、“方法”和“实践” 三部分组成 理念:“以人为本”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可替代的 杜邦集团公司案例:CEO(Chad Holliday)亲自处理一名员工因事故去世。 “零事故活动”提出运动理念三原则 一是生产事故应该为零。 “零”的原则是指:不仅仅是消灭死亡事故和伤害事故就可以了,还要发现、掌握和解决潜藏在工厂和作业中的危险乃至潜藏在每一个劳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危险(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劳动事故,职业病以及包括交通事故在内的所有事故,使事故的发生率降到零。 二是必须安全和健

12、康第一。 企业不应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的,而是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 不但保护公司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更要保护整个世界的环境。 三是必须使全员参与才能实现。 企业领导、监督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全体一线工作人员同心协力,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从各自的工作出发,自觉的、自发的、干劲十足的开展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如何实现理念、如何具体开展方法 “零事故活动”的方法是每一个人将活动的理念作为自己的问题而实践的“活动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危险预知活动等 危险预知活动等方法在现场有效利用称为“实践” “零事故活动”将理念、方法和实践作为三位一体来推进,欠缺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完整的“零事故活动”

13、。 所谓“零事故活动”,是基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把零事故、零疾病作为终极目标,通过全员参加和安全预知的方法解决岗位的危险及问题点,实现作业场所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化,进而创建明快、活泼的岗位气氛。 案例一 广钢:从1997年的轻伤事故9宗、工亡事故1宗,千人负伤率14.29到1998年、1999年各4宗轻伤事故,千人负伤率分别是6.60和6.70;2000年,只发生工伤事故2宗,轻伤2人次。 案例二 西部矿业公司 1自2001年以来,事故控制在1以下;与1999年和2000年相比,事故分别降低了33和39。 2事故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1999年轻伤8起伤8人;20

14、00年轻伤7起伤7人,重伤1起伤1人,工亡一起伤1人;2001年仅发生轻伤4起伤4人,消灭了重伤以上事故。 3基本消除了检修维护作业中的伤害事故。 第二部分 危险预知训练 KYT是1974年由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提出的。 KYT是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的简称,是针对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工艺的全过程,以其危险性为对象,以作业班组为基本组织形式而开展的一项安全教育和训练活动,它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我管理”活动,目的是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零事故活动”实施4阶段KYT 第一阶段为大家一起预测危险 第二阶段为确定危险重点 第三阶段为对所有的危险提出对策 第四阶段为在短时间内重点实施解

15、决问题的方法。(”手指口唱”、“手指齐呼”、“接触齐呼”) 手指口唱 例行公事?形式主义?演戏? 细节反映工作态度,细节决定成败。 在每一次作业过程中进行“手指口唱”,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能够强化意识,提高作业人员的专注力,采取正确行动,这在防止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确保作业安全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零事故活动”以“人是会出错的”为前提,对由于人类特征(错觉,不小心、漫不经心、精神恍惚、捷径反应、省略行为等)所造成的人为失误事故应该如何防止,对于“本来知道,也做得到,却为什么不做呢”等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提示效果。 案例 在日本企业里的安全巡回检查,不像我们只需要动动腿、动动眼,他们还要动手、动口

16、、动耳、动脑。比如,对压力表上的刻度显示,不仅要看,还要左手撑腰,右手往前指,并且要大声喊出来:“气压2.3兆帕。”不仅自己喊,还要有人回应,有人确认。有人问:“气压2.3兆帕,OK?”就要有另一人确认,然后根据情况作答:“气压2.3兆帕,OK!” 呼唤声此起彼伏,班班如此地例行公事。这可不能说是形式主义,因为这种做法刺激大脑细胞活动,集中注意力,减少安全管理错觉几率,比我们的“哑巴式”检查更接近本质安全。 KYT活动步骤: 1由班组长针对当班生产任务划分作业小组,指派工作能力强的人担任作业小组长; 2作业小组长组织作业人员,持KYT卡片到作业现场开展KYT活动; 3作业小组长向作业人员介绍工作任务及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作业小组参与人员针对工作内容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