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023914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感恩背影读后感 重读,读后感伴随生活阅历增加也更深了。艰苦的举动,臃肿的背影,不但模糊了儿子的眼,也让读者的胸口发闷,像一个人抽闷烟时,看着逐步缠绕上升的烟时一样陷入了苦闷的发呆中。只那30天台边的背影,便成了父爱最好的象征;只那两行感动的清泪,便教会了我们感恩。四岁的时候,我读小班。幼稚园是在黄昏放学,那时候,老师会让儿童唱歌。我却不敢唱。这时,我看见,父亲在窗外正慈爱地看着我。我笑了,大声地唱。父亲也笑了。一个背影,让朱自清禁不住潸然泪下。其实,真正令她感动的,是父亲对她深沉的爱。朱自清的父亲那并不挺拔,甚至有些臃肿的身姿,在朱自清的笔下显得那么高大,从而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灵的最深处,

2、给我们最深的感动。“我和父亲已经不相见两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的背影。”在她的生活里,父亲是伴着她走过的人。在车站,作者看到了她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次青布棉袄和胖胖的身材的父亲。她看到父亲努力的爬上月台,穿过铁道的身躯,眼睛里热泪滚烫。从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感恩,也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辛劳。不管怎样也要给她的儿子买到橘子吃。原先,作者在对待自己的父亲的做出的种种事情,是以为十分可笑、荒谬的。当初,并不曾发觉父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只感到她是一个不善言辞、身体肥胖的人。然而,父亲爬上月台的那一幕,令作者深深地感慨到父亲的爱是伟大的。父亲的背影亦是伟大的。不然,她又怎会流下眼泪呢?

3、自古以来,亲情似乎永远是文人墨客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古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感人亲情,而现今歌颂亲情的辞藻更是数不胜数。可真正打动我的,是那篇抒情的散文背影。有时,越是日常的人或事却越含有令人震撼的力量。朱自清的文字似乎正含有这么的力量,它将我们带入一个极其日常的事件中,却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印象中,我的父母也总是无微不至地照料我,给我帮助,给我温暖。迷惘时,父母为我指点迷津,让我不要气馁;难过时,父母会小心翼翼地抚慰我,为我抚平创伤;快乐时,她们会和我一起笑,和我分享喜悦。可有事,父母的所走所谓却总是得不到我的了解:天凉了,父母让我加些衣服,我却执意不愿,认为它们多此

4、一举,却忘了是谁在我感冒时为我递上热水和药片;每次考试前,父母全部会帮我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可我总是嫌它们烦,每次全部带着情绪听她们讲完,却在取得好成绩后,沾沾自喜地向父亲母亲炫耀,接收她们赞许的眼光。我和那时的朱自清不正一样吗?我们总是自认为聪慧,总是对父母的关爱不屑一顾,现在想来,这是对父母的不尊重啊!我们需要做的是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报答她们,而万万不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所以,我们要学会了解,学会感恩。年轻气盛的朱自清,一开始也不了解父亲,曾在心里暗笑父亲的迂,认为父亲太不聪慧,太唠叨。然而,父亲苍老、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儿子最终了解了她那至纯至美、宽容、博大的爱

5、心。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少年好友对父母的关爱却视而不见;甚至认为父母这也做得不对,那也说得不好,总是来烦自己,很是讨厌。更有甚者,完全以逆反心理对抗父母。要知道,父母往往是经过很琐碎的言谈举止表示着爱子之情的;即便有不妥之处,为何我们就不能像朱自清那样去了解父母此言此行的出发点 为何不能平心静气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却去伤害自己的父母 莫非两代人之间非要设置一条鸿沟才好吗学会感恩,并不只是口头上的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付诸于实际行动,需要我们专心去体会,去诠释。感恩,是在父母疲惫的时候为它们捶捶背、揉揉肩;是为家里做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父母分担;是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往返报父母。一点一滴,全部是感恩,感谢父母的辛劳,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背影,让我们学会了如此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