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酒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上的功能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83KB
约8页
文档ID:460215541
我国酒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上的功能_第1页
1/8

我国酒在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上的功能      关键词: 酒; 养生; 食疗;   Abstract: Moderate drinking can maintain health and longevity. The function of health maintenanc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wine can supplement Qi,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and tonify people' s spleen and liver.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ice wine is particularly popular in that respect. Wine also exorcises evil spirits,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and enhances drug absorption. Whether it is traditional rice wine or modern liquor, wine, beer, it can be used to treat diseases.   Keyword: wine; health maintenance; dietary therapy;   俗语云:"酒是粮食精, 越喝越年轻。

";说明适量饮酒可以养生健体、延年益寿酒还有辟恶解毒、活血化瘀、促进药物吸收的功能, "酒为百药之长";这句俗语, 揭示了酒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的重要功能   一、养生保健   酒可用于养生保健, 在于酒能够活血散气、养脾扶肝中国传统的米酒, 在养生保健方面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认为, 米酒能"通血脉, 厚肠胃, 润皮肤, 散湿气, 消忧发怒, 宣言畅意";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认为, 米酒可以"养脾气, 扶肝, 除风下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米酒》称:"酒, 天之美禄也面麴之酒, 少饮则和血行气, 壮神御寒, 消愁遣兴";   (一) 各种酒的养生   "糟底酒";"老酒";和"春酒";在养生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其中"糟底酒";可从三年腊糟下取之, 具有"开胃下食, 暖水脏, 温肠胃, 消宿食, 御风寒, 杀一切蔬菜毒";的养生作用"老酒";是寒冬腊月酿造的米酒, 能够"和血养气, 暖胃辟寒";"春酒";是清明前后酿造的米酒, "常服令人肥白";[1] (卷二五《米酒》, P1559) , 可以美容养颜   在米酒的基础上, 采用酿造或浸泡工艺制成的配制酒, 可分为保健进补的"养生酒"; (又称"保健酒";) 和治病疗疾的"药酒";1。

"养生酒";在于养生保健, 并无明确的治病目的, 多用米、麴和具有大补作用的食材或药材酿成, 如羊羔酒、戊戌酒、人参酒、枸杞酒等   羊羔酒又名"白羊酒";"羔儿酒";, 五代末期史籍中便有了羊羔酒的记载, 吴垧《五总志》载:"学士陶谷侍儿, 太尉党公故姬也陶一日以雪水分茶, 谓之曰:‘党公解此乎?’对曰:‘党公武人, 每遇天寒雪作时, 于锦帐中命歌儿度曲, 饮羊羔酒尔安知此乐!’";北宋朱翼中《北山酒经》卷下最早记载有羊羔酒的制作方法, 宋代羊羔酒主要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 北宋末年东京开封城内的姜宅园子正店所酿制的羊羔酒还是当时的名酒之一宋明时期, 人们将在冬日暖屋中饮羊羔酒视为舒适生活的象征   明代的李时珍对羊羔酒给予很高的评价, 称羊羔酒"大补元气, 健脾胃, 益腰肾";, 同时提供了当时人酿造羊羔酒的两种方法:"宣和化成殿真方:用米一石, 如常浸蒸, 嫩肥羊肉七斤, 麴十四两, 杏仁一斤同煮烂, 连汁拌末, 入木香一两同酿, 勿犯水, 十日熟一法:羊肉五斤蒸烂, 酒浸一宿, 入消梨七个, 同捣取汁, 和麴、米酿酒饮之";[1] (卷二五《米酒》, P1566)   戊戌酒, 又名"狗肉酒";, 至迟到唐代时人们已用狗肉酿酒了。

在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中, 称其"大补元阳";酿造戊戌酒, 需选用黄狗一只, 宰杀治净后, 将狗肉煮得极烂, 连汤带肉和酒麴、米饭一起酿造所酿之酒, 其性大热, 阴虚之人和无冷的病人, 不宜饮用   人参酒可以补中益气, 酿、浸两种方法均可制作人参酒酿制时, 将人参末加入麴、米饭中, 如常法酿制即可浸制时, 将人参装入纱袋浸入酒液, 浸制的人参酒要加热饮用   枸杞酒可以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酿造枸杞酒, 要选用上好的甘州 (今甘肃张掖) 枸杞子, 煮烂捣碎后, 过滤取汁, 和麴、米饭一起酿酒枸杞酒也可浸制, 将枸杞子和生地黄一起装入纱袋浸酒即可, 饮用时也需要加温   不少治病疗疾的"药酒";也具有养生作用, 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米酒》所记载的"药酒";为例, 逡巡酒可以补虚益气, "久服益寿耐老, 好颜色";五加皮酒, 可以"壮筋骨, 填精髓";女贞皮酒, 可以"治风虚, 补腰膝";仙灵脾酒, 可以"强筋坚骨";薏苡仁酒, 可以"强筋骨, 健脾胃";天门冬酒, 可以"润五脏, 和血脉";地黄酒, 可以"补虚弱, 壮筋骨, 通血脉";, 还能使白发变黑。

牛膝酒, 可以"壮筋骨";"补虚损";当归酒, 可以"和血脉, 坚筋骨";菖蒲酒, 可以"通血脉";, 长期服用还能使耳目聪明薯蓣酒, 可以"益精髓, 壮脾胃";茯苓酒, 可以"暖腰膝";菊花酒, 可以"明耳目";黄精酒, 可以"壮筋骨, 益精髓, 变白发";桑椹酒, 可以"补五脏, 明耳目";术酒, 可以"驻颜色, 耐寒暑";蓼酒, 长期服用可以"明耳目, 脾胃健壮";南藤酒, 可以"强腰脚";竹叶酒, 可以"清心畅意";麋骨酒, 长期服用"令人肥白";, 有美容养颜之效腽肭脐酒, 可以"助阳气, 益精髓";   现代的"养生酒";和"药酒";, 多以酒精度数较高的白酒制成, 其养生作用和米酒制成的养生酒、药酒相同如山西汾酒等   葡萄酒在养生健体方面, 也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葡萄酒》记载, 用传统酿造米酒的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暖腰肾, 驻颜色, 耐寒";, 有滋阴壮阳、美容养颜的功效, 但热疾、齿疾、疮疹的病人不宜饮用现代人饮用的葡萄酒, 是通过蒸馏的方法得到的, 可用于调中益气据清末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葡萄酒";条载:白葡萄酒"能助肠之运动";。

  (二) 少饮酒与醉酒避忌   无论是传统的米酒还是现代流行的白酒、葡萄酒, 以及在米酒、白酒基础上制成的配制酒, 其养生的前提均为少饮对此, 历代名医多有谆谆告诫之语, 如元代御医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称:"少饮尤佳, 多饮伤神损寿, 易人本性, 其毒甚也醉饮过度, 丧生之源醉勿酩酊大醉, 即终身百病不除酒, 不可久饮, 恐腐烂肠胃, 渍髓, 蒸筋";明代名医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东阳酒》称:"痛饮则伤神耗血, 损胃亡精, 生痰动火若夫沉湎无度, 醉以为常者, 轻则致疾败行, 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 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狄, 周公所以着《酒诰》, 为世范戒也";   若饮酒过多, 则速吐之为佳吐迟则醉, 醉后注意不当, 极易生病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总结了醉后不可做之事, 现在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兹录如下:   醉不可当风卧, 生风疾醉不可向阳卧, 令人发狂醉不可令人扇, 生偏枯醉不可露卧, 生冷痹醉而出汗当风, 为漏风醉不可卧黍穰, 生癞疾醉不可强食、嗔怒, 生痈疽醉不可走马及跳踯, 伤筋骨醉不可接房事, 小者面生、咳嗽, 大者伤脏、澼、痔疾。

醉不可冷水洗面, 生疮醉, 醒不可再投, 损后又损醉不可高呼、大怒, 令人生气疾晦勿大醉, 忌月空醉不可饮酪水, 成噎病醉不可便卧, 面生疮疥, 内生积聚大醉勿燃灯叫, 恐魂魄飞扬不守醉不可饮冷浆水, 失声成尸噎醉不可忍小便, 成癃闭、膝劳、冷痹醉不可忍大便, 生肠澼、痔酒醉不可食猪肉, 生风醉不可强举力, 伤筋损力酒醉不可当风乘凉、露脚, 多生脚气醉不可卧湿地, 伤筋骨, 生冷痹痛醉不可澡浴, 多生眼目之疾如患眼疾人, 切忌醉酒、食蒜   (三) 酒水卫生与酒菜搭配   除了饮酒适量, 避免喝醉之外饮酒时, 还应该注意酒水的卫生及酒菜的搭配在酒水卫生方面,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指出:"酒浆照人无影, 不可饮祭酒自耗, 不可饮";"酒浆照人无影";说明米酒混浊不清, "祭酒自耗";说明祭祀用的酒长时间暴露于外, 酒已蒸发这些酒浆均有可能受到污染, 故不宜饮用   在酒菜搭配方面,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认为:"凡酒忌诸甜物酒合乳饮, 令人气结同牛肉食, 令人生虫食猪肉, 患大风";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一《饮酒避忌》提出:"饮酒时, 大不可食猪、羊脑, 大损人";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米酒》还提出:"酒后食芥及辣物, 缓人筋骨。

酒后饮茶, 伤肾脏, 腰脚重坠, 膀胱冷痛, 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二、治疗疾病   酒用于治疗疾病, 起源甚早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医学文献, 均提到了酒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均记载有不少药酒, 以酒治疗疾病的病例和医方更为常见   唐初苏恭 (原名苏敬) 《唐本草》认为:"酒有秫、黍、粳、糯、粟、麴、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须麴, 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麴诸酒醇醨不同, 惟米酒入药用";[1] (卷二五《米酒》, P1557) 苏恭的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载:"酒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蜜酒, 及地黄、牛膝、虎骨、牛蒡、大豆、枸杞、通草、仙灵脾、狗肉汁等, 皆可和酿作酒, 俱各有方";   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总结前代的医药用酒, 称:"古方用酒, 有醇酒、春酒、白酒、清酒、美酒、糟下酒、粳酒、秫黍酒、葡萄酒、地黄酒、蜜酒、有灰酒、新熟无灰酒、社坛余胙酒";宋代的医药用酒有糯酒、煮酒、小豆麴酒、香药麴酒、鹿头酒、羔儿酒等   (一) 米酒疗疾   元代以前, 中国尚无白酒 (烧酒) , 人们多用传统的米酒治疗疾病。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米酒》载, 米酒在药性上, "苦、甘、辛, 大热, 有毒";晋代陶弘景《名医别录》认为, 米酒"行药势, 杀百邪恶毒气";   "行药势";即米酒可作为"药引子";, 促进药物的吸收, 使之发挥出最佳的药效古人常用"甘、辛, 无毒";的"东阳酒";2合药, 如治疗咽喉肿痛、声音沙哑, 可将东阳酒、酥、干姜以10∶1∶2的比例混合, 早晚各饮1次治多年耳聋, 可将1升牡荆子浸入3升东阳酒中, 7日之后漏去滓子, 想喝时就喝一点   更常见的是做成药酒饮用, 历代的本草医书中均记载有不少药酒, 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五《米酒》中记载了愈疟酒、屠苏酒、逡巡酒、五加皮酒、白杨皮酒、女贞皮酒、仙灵脾酒、薏苡仁酒、天门冬酒、腽肭脐酒等69种药酒   这些药酒, 多采用浸泡工艺制成如白杨皮酒, "以白杨皮切片, 浸酒起饮";女贞皮酒, "女贞皮切片, 浸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