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0193127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案例 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相应地,责任感就是指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责任感分为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主人翁责任感等。在讨论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例一,某小学生站在母亲面前:“妈,今天我们大扫除,老师说要拿手帕擦桌子、玻璃。”母亲忙说:“做大扫除尘土飞扬,吸入肺里不好,擦玻璃,会有危险的,你就说你今天不舒服,老师就不会让你做的。”例二,放学时,家长早早等在学校门口,见到孩子的同时结果孩子手里的书包,迟到了还要忍受孩子的无情抱怨,遇上孩子要留下来值日,有的

2、孩子便理所当然地丢给来接的家长去做,似乎这是他们的义务。例三,早上将孩子送到书人补习班,傍晚早早守在门口等孩子(有的家长坐在家长等候室里陪读),看到孩子就主动接过书包,递上食物,还一边关心今天的学习。在书人上课,学生不用记家庭作业,因为班主任会每周将作业要求,下周要做的事情都以短信的形式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即使在班上强调过,还发了信息,学生依旧会忘记应该做的事,但道歉的往往是家长。“班主任,不好意思,昨晚忘了把作业放书包里,我证明小孩确实完成了。”批改小孩的作业会“惊喜”地发现家长认真帮孩子抄写的题目,孩子的任务就是写个答案。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家长不闻不问,责任全在老师。学生生活简单得只剩下上课、

3、做作业。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但都残酷地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小学生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不只是孩子的错,它是学校教育和家长联手造成的悲剧。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是四位老人、父母和一个孩子。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四位老人的隔代溺爱中成长。大多数孩子缺乏生活技能,爷爷奶奶背书包陪孩子上学、外公外婆给孙子端碗送水;孩子不会戴红领巾,不会整理书包,不会系鞋带;挑三拣四,学会穿名牌;吃饭挑食,不想吃的东西宁愿饿死也不吃;怕困难,怕受挫折,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他人毫不关心,缺乏与人

4、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滞后导致口号先行,相应的素质教育举措并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成绩。于是家长只能把孩子训练成学习的工具,于他们而言,似乎只有学习才是他们分内应该做好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连这唯一的“责任”也是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很多孩子并不认同这份责任,他们觉得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而学,因而也就没有义务去尽责,进而导致缺乏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也即责任感缺失。由此可见,我们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内涵和意义,而只是一味地将自己以为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试问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尽责呢?相反,还会导致他们养成不负责任的坏

5、习惯。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觉得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作为父母、长辈或老师,对孩子关心爱护是应该的,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忘了孩子是要学会负责任的,怕孩子吃苦,怕孩子受累,怕孩子为难,怕孩子有闪失,于是有的家长在无形中对孩子的关心过分了,老师为学生做的过多了。作为孩子人生的导师,我们要学会转变观念,应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应包办代替,失败不可怕,摔跤也无所谓,没有挫折怎么知道疼,又怎么会成长呢?!只有让孩子经历更多,参与生活,具备一些生活技能,将来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要让孩子知道并认同什么是责任,也即什么是他们分内的事,给予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去尝

6、试,也要让他们明白尝试的后果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些家长认为在一年级家长就要和小孩好好谈心,让他明白学习是为自己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习不是为家长学习,跟家长没关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然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高,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要相信只要方式对了,孩子是能够接受一些合理的解释的。所以有时告诉也是一种方式,关键在于怎么说以及怎么落实。家庭作业家长签字问题,我看到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签字:让小孩自己检查,检查好拿来我签个字就行。签字时询问:你检查后都没错了吧,他确定说没错,你就签字。你明明看到有错的题,也不要给他指出来,让他明天的作业本

7、有一个红叉。面对这一情况,你只要说一声昨天为什么没检查出来即可,不要太严厉,不要让小孩有担心你打他的时候,一切以讲理为主,这样他下次检查就会认真很多。”学校教育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让孩子在体验中增强对责任的理解,但要注意每次活动都要让每个孩子明白活动的目标,以及大家希望达成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努力,结合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想要孩子做到负责任,必须首先让孩子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但也不是说家长就放任孩子,毕竟他们还只是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必要的合理的指点,关键在于度的把握。第三,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从小种下善的种子,才能期待结出善的果实。对

8、于孩子在生活中做出的任何小事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比如孩子知道在游戏结束后将玩具收拾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很有责任的表现,这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以积极的引导,让他形成一种意识这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并且能够做好。有时孩子会因为做错事怕惩罚便使出法宝哭。家长要能正确处理爱与责任的关系,我们不要因为“爱”而随意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给他们做出不好的示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逃避,而不是面对现实,冷静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亲自开展一些种养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家长或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进行种植和养护,如养金鱼、乌龟、小兔或种一两种花草。养小动物要喂食、换水、清洁

9、,种花花草草要浇水、施肥、松土。在这样的种养过程中,孩子只有极其负责任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步的工作,才能使动物健康长大,使花草茁壮生长。如果小动物不吃东西了,花草枯萎了,孩子们都会表露出担心焦虑的情绪,这种“担心焦虑”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感;相反,当孩子的劳动取得成功后,那种“劳动最光荣”的喜悦感又能使孩子感受到善始善终的成功感,更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这样的种养过程应该让孩子独立承担,家长只需从旁指点就行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条件之后,不要一味地希望看到好结果,因为孩子既然已经参与了这项活动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承担了责任的过程。纵使失败了,也应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再次给

10、孩子创造机会。最后家长或老师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学得一些社会行为。所以作为孩子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的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言行一致,怎么要求孩子首先自己得做到自己提出的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认同感和模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做一个负责人有担当的人,而不是一个遇事只会逃避退缩的人。总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就是要调动孩子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让孩子感到我很重要,因为一个人认为他很重要的背后是他内心深处沉甸甸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营造一种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的成长氛围,如此孩子才能真正地幸福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