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知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0148476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种植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叶种植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叶种植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茶叶种植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茶叶种植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叶种植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种植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种植知识教学目的:了解茶叶种植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称为总发育周 期,也称个体发育周期。茶树依其自然生育特性可分为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的发育阶段。(一)幼苗期从茶籽播种到第一次生长相对休止,幼叶展开3-5叶, 顶芽形成驻芽,称为幼苗期。(二)幼年期 茶树从第一次生长相对休止,到第一次开花之前称为幼 年期。(三)青年期 茶树第一次开花到形成树冠,这个阶段为青年期。(四)壮年期 茶树树冠定型后,到第一次自然更新,这个阶段称为茶 树壮年期。一般为期15-20年,如果栽培管理得好,可以持续更长时间。(五)衰老期茶树从第一次自然更新直到死亡为止,称

2、为衰老期。明显的伸展活动,每次由内折到反卷,第二次由反卷到平展,第三次定型。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环境条件是指茶树 有机体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的生态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土壤条 件及地形条件。(一)气候条件(1)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 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 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 呈枯萎状。(2)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 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

3、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 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 的。(3)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 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 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二)土壤条件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 通水性良好。上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 (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 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

4、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 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 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低产茶园转化教学目的:了解低产茶园转化的知识。教学过程:低产茶园转化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首先必须查明形成低产的原因,根据其成 因,采取相应有效的转化技术。综观低产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茶树衰老;二 是品种混杂;三是土壤条件恶化;四是群体结构不合理。针对上述成因,主要采取改 树、“改土、“改园三项措施。1.树体改造茶树是多年生长作物,其再生能力很强。不论剪去枝条,或伤断根系,它能很 快再生。因此可根据树势衰老程度,抓住春茶结束的有利时节,采用深修剪

5、(剪去 叶层)、重修剪(剪去1/3-1/2)、台留(离地5-6厘米)。剪后须加强肥培管理, 轻采留养、重新培养树冠,恢复旺盛树势。2. 园土改良土壤是茶树生育吸取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源泉,茶树根系可深入1米以下,而现 实很多低产茶园经多年雨水冲刷,尤其山地茶园,水土流失严重,根系裸露,土壤 瘠薄,肥力低下,即使增施肥料,仍得不到理想效果。对这类茶园最有效措施是砌 坎保土,或加培客土。客土可选择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有机质丰富的肥土为 宜。对于土层较深厚的茶园,可采用深耕施肥。尤其可结合重修剪、台刈,即刻进 行深翻30厘米以上,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钾肥25-40公斤。3. 园相改

6、造很多衰老茶园和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大多种植密度不大,茶园缺株、断行严 重。可选择在早春季节,采取补植或大树归并。对于那些品种混杂,适制性能差的 茶园,应及早选用无性繁殖良种,重新种植,培育名优茶基地。茶树主要害虫的识别及其防治教学目的:了解茶树的病虫防治知识。教学过程:(一)假眼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是全国各产茶省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新梢,使芽叶萎缩硬化,叶尖和叶缘枯焦,严重影响夏秋茶的品质和产量。识别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无色透明。卵长约0.8 毫米,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发生规律和习性一年发生10-15代。以成虫在茶树或杂草上越冬

7、。翌春转暖时, 成虫开始取食,并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因此各虫态混杂,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全年一 般有两个发生高峰,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1o月至11月上旬。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 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防治方法分批及时采茶能采除大量的卵及若虫,可抑制其发展。当百叶虫口 数达到lo-15头时应采用药剂防治,可选用25%扑虱灵lo00倍液,3%莫比朗1oo0倍液, 1。毗虫啉20o0倍液,2.5%天王星20oo倍液和40%乐果1o0o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二)茶尺蠖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茶区。幼虫咬食叶片,严重

8、时可使枝杆光秃,形如火烧。识别成虫体长9-12毫米,翅灰白色,密被鳞片。幼虫共有4-5龄,1-2龄体小, 黑褐色至褐色,3-5龄茶褐色是危害茶树的主要龄期。卵椭圆形,常百余粒重叠成堆,上覆 有白色絮状物。蛹长椭圆形,褐色。发生规律和习性一年发生6-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成虫羽化产卵,一 般第三、四代为害较重。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成堆产于茶树枝丫间和枯枝落叶上。 初孵幼虫常聚集在树冠面上,形成发虫中心,3龄后进入暴食期,食叶量明显增大。幼虫老 熟后人土化蛹。绒茧蜂、核型多角体病毒、圆孢虫疫霉、蜘蛛等是茶尺蠖的主要天敌。防治方法结合秋冬深耕可将虫蛹翻至土表,减少越冬基数。生物防治,在

9、1-2龄幼虫期, 每亩喷施50-100倍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茶尺蠖天数绒茧蜂羽化高蜂期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以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幼虫低龄期、虫口密度达到每米长 茶行lo头时,初孵幼虫(1-2龄期)使用20%灭幼脲1o0o倍液,2-3龄幼虫期选用98%巴丹 1o0o倍液、35%赛丹750倍液、2.5%漠氰菊酯和20%杀灭菊酯600o倍液进行蓬面喷雾。(三)茶毛虫茶毛虫又名茶黄毒蛾。在全国茶区均有发生,山地菜园发生较为严重。虫体具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引起红肿痛痒。识别成虫体长6-13毫米,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卵堆产于老叶背面, 上覆黄色绒毛。幼虫黄褐色,体表着生黑色

10、绒球状毛瘤8个,上有黄色毒毛。蛹黄褐色,外 被丝质薄茧。发生规律和习性一般一年发生2-3代,福建、广东3-4代,发生整齐,无世代重 叠现象。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卵孵化。初孵幼虫群集性强,常数十头聚 集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分群,多头幼虫整齐排列咬食叶片。老熟幼虫入士或在枯 枝落叶下结茧化蛹。主要天敌有茶毛虫黑卵蜂、茶毛虫绒茧蜂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方法结合田间操作,人工摘除茶毛虫卵块和虫群。当田间虫口密度达到 每米茶行有l个虫群时,在幼虫3龄前进行药剂防治,选用药剂参照茶尺蠖防治方法。(四)茶黑毒蛾茶黑毒蛾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贵州、台湾等省。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

11、严重时可形成秃枝。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油茶等。识别成虫体长12-2o毫米,体翅栗黑色。卵球形,灰白色,顶部凹陷。幼虫黑褐 色,多簇生细毛。蛹黑褐色,外被丝质薄茧。发生规律和习性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叶背越冬,卵成块或散产于茶树叶背或杂 草上。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卵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咬食叶片成 透明枯斑,2龄后分散至嫩叶背面为害。幼虫具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间结茧化蛹。 主要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和寄生性真菌等。防治方法1龄幼虫群集性强,目标明显,可结合田间操作摘除虫群。药剂防 治应在幼虫3龄前、田间虫口密度达到每米长茶行8头时进行,选用药剂参照茶尺蠖防治方 法。(五)黑

12、刺粉虱黑刺粉虱在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以幼虫在叶背刺吸汁液为害茶树,并 排泄“蜜露”诱发煤病。识别成虫体长1?1.3毫米,前翅紫褐色,飞翔力弱。卵香蕉形,基部有?短柄直立 于叶背。幼虫共有3个龄期,固定在叶背,黑色椭圆形,周围有白色蜡圈。蛹壳黑色,体背 常附有2个幼虫蜕皮壳。发生规律和习性?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 虫羽化,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下旬至1o月上旬。 成虫产卵于茶叶背面。初孵幼虫爬行数小时后即固定为害,老熟后在原处化蛹。该虫喜荫蔽 环境,在茶丛中部虫口分布较多。防治方法结合茶园管理进行修剪疏枝,中耕锄草,增加茶园通风

13、透光性。田 间虫口密度达到每叶2头时,可在卵孵化初期(孵化率达到20%)选用25%扑虱灵750-1ooo 倍液,卵孵化盛期(孵化率为60%)选用50%辛硫磷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进行防治。喷药 时应尽可能将药液喷到叶背。(六)茶橙瘿螨茶橙瘿螨发生普遍,分布于全国各茶区。以成瞒和幼、若螨刺吸叶片汁液为害茶树,被害叶叶色呈黄绿色,主脉变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发生严重时,茶园 呈现一片铜红色,后期大量落叶。识别成螨体小,肉眼无法看清,桔红色,体前端稍宽,向后渐细呈胡萝卜形。卵 球形,白色透明,幼若螨体色浅,乳白至浅桔红色,体形与成螨相似。发生规律和习性一年发生25-30代。以卵、幼若瞒及成瞒在

14、叶背越冬。发生期各 虫态混杂,世代重叠。成螨常在叶正面活动,但在叶背面产卵,幼若螨几乎全栖息为害叶背 面,主要分部在茶丛的中上部中片上。全年在5月中下旬和7-9月份发生较为严重。时晴时 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生,高温干旱则不利于发生。暴雨后虫口数急剧下降,留养和幼龄茶园发 生较重。防治方法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采除栖息于嫩叶的部分虫口,减轻其为害。 当田间有螨叶率达到70%,百叶螨口指数达lo时,可选用15%灭螨灵3000倍液,73%克螨特 或8o%代森锌2o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1o月中下旬封园时可喷施o.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 防治。(七)茶黄蓟马茶黄蓟马又名茶蓟马,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15、江西、浙江、福建等产 茶省均有发生。以成虫和若虫嘬吸茶树汁液为害,被害嫩叶背面出现两条或多条纵行红褐色 条痕,叶质僵硬变脆,芽梢萎缩。识别成虫体小,橙黄色,翅狭长透明,周围密生长毛。卵淡黄色,肾形。初孵若 虫乳白色,后变淡黄色,体形与成虫相似。发生规律和习性以成虫在茶花中越冬。茶树生长季节,1o天左右可完成1代。 9-lo月间发生最多,干旱季节为害更重。成虫多在叶背活动,卵产于叶背侧脉或叶肉中, 单粒散产。若虫在叶背嘬吸汁液,行动较慢。幼龄茶园和留养茶园发生较重。防治方法分批及时采茶,可减少该虫的食料,减轻其发生。药剂防治,若虫 或成虫发生盛期,可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或98%巴丹1。倍液进行蓬面喷雾防治。(八)长白蚧长白蚧在全国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安徽、浙江、福建茶区发生较重。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茶树汁液为害,可导致大面积茶园末老先衰,其至死亡。识别介壳灰白色,前方有一卵圆形褐色小点,后方稍宽。雌成虫体小,梨形,淡 黄色、无翅。雄成虫有翅,体淡紫色。卵椭圆形,淡紫色。初孵幼虫有足,2龄后足消失, 体淡紫色至淡黄色外被介壳。发生规律和习性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成蛹在枝条上越冬。翌春雄成虫羽化。卵产于介壳内,每 雌产卵10-40余粒。初孵若虫爬行数小时后,将口针插入茶树枝叶内吸汁,固定为害,并分 泌腊质介壳覆益于体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