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0118789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鱼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及其预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赏鱼常见疾病的发病因素及其预防叶建生1,2 王兴强1 阎斌伦1 (1.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 2.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产业发展很迅猛,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饲养观赏鱼,既可作为消遣,又可作为装饰品来点缀,观赏,寄乐趣于其中,用其美化环境,深受人们喜爱1。但是观赏鱼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患上各种疾病,引起观赏鱼得病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了观赏鱼饲养过程中常见疾病的发病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一、发病因素观赏鱼鱼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性疾病。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大多

2、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其特点是非生物性疾病。其致病原因是水质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饲水变质,诱发鱼体生理机能失调,使鱼体出现不适,出现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发病2-4。1.内在因素观赏鱼是否发病,与其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密切相关。鱼体体质强壮,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较强,即使偶尔感染疾病,也因自身抵抗力的作用而使病症得到抑制。若鱼体质不佳,营养不良或瘦弱,鱼体受外伤或有其他寄生虫、慢性病的感染等,因自身抵抗力较弱,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若一旦碰到发病季节,如恶劣环境或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的大量侵入,就会容易发病。2.自然因素观赏鱼饲水的水温

3、、酸碱度、化学成分、有害物质和溶氧量等常会发生变化。如果这些因素的变化超出了鱼体所能忍受的范围,则观赏鱼就会发病,甚至死亡。如水太浑浊,溶氧量不足,鱼类就会出现缺氧的浮头现象,时间一长,会因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又如当水温低于热带鱼忍受的极限时,很快就会导致死亡。若是短时间的低温或水温不适,即使不会发生死亡,也会严重损害鱼体的健康,诱发鱼体患病。若因日常换水时新旧水温相差明显,也会诱发鱼体感冒。有的因光线不足,也会引起鱼体新陈代谢紊乱,体色异常,体表粘液增多,为真菌、寄生虫的粘附寄生提供条件,久而久之就会很容易发生各种病症。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如机械损伤,食物或药物中毒,放养密度过高,品种间个体

4、搭配不合理等,都会引起鱼类生理上的不适以致患病死亡。所以,对观赏鱼日常操作时动作要轻缓,尤其是换水是更应仔细,避免鱼体受伤。此外,投饵时,饵料要清洗,数量要适中,避免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中或过量投饵引起水质的恶化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热带鱼发病的主要因素。其病原体是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它们体积小,肉眼看不见,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时才能看见。这些病原体大多数是单细胞生物,构造简单,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它们民引起的鱼病称为传染性病。这是观赏鱼疾病中最常见的。此外,原生生物、蠕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性寄生虫病。它们体积较大,大部分肉眼看得见。这类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在

5、观赏鱼疾病中比较少见,危害程度较轻。二、疾病预防1.鱼体抗病力的强弱与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密切相关。要使鱼体质健壮,必须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1.1喂食要精心,做到投饵定时、定质、定量:有的观赏鱼爱好者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喂饵时随心所欲,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喂,有什么就喂什么,有多少就喂多少,这样就难于使鱼形成一个正常的觅食活动规律,导致鱼体消化机能紊乱,无助增强鱼体的体制。有时若将腐败变质的饵料投喂,鱼吃后就会发生中毒或患肠炎,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损害鱼体健康。喂食时间,一般在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投喂鱼虫前要将鱼虫漂洗干净,或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防止腐败物和各种病原体带入

6、缸中。保持饵料新鲜洁净,投饵要求定时定量。这是增强鱼体体质的有效手段。1.2加强水质保养:水质酸度过高,通常用小苏打溶解进行调节;若水质碱度过高,可用草酸或磷酸二氢钠溶剂进行调节。根据观赏鱼的生活习性,饲水的pH一般保持在6.9-7.5。对pH的调节幅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鱼体的健康。2.注重日常观察2.1鱼体检查:鱼体检查的目的是找出病原体和查清各种病症的根源,为进行综合分析,为确定疾病种类和病原体提供依据。病症的表现有:细菌性疾病多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炎、脓肿、腐烂;寄生虫性鱼病表现为体表粘液增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孢囊等症状。检查的部位主要是体表、鳃、内脏等各器官。很多病鱼在上述的三个部位

7、中可看见寄生虫和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状。2.2体表检查:被检查的部位必须是新鲜的,最好是刚从水中捞出来的病鱼或刚死亡的病鱼。可按头、嘴、眼、鳃盖、鳍条、鳞片等顺序进行检查。在体表上肉眼看到的病原体主要有水霉菌、鱼虱、小瓜虫等,若肉眼看不清楚的可用放大镜观看。一些体型较小的病原体用放大镜是看不清的,必须采用高倍显微镜来鉴别。但限于生产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根据病鱼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别。一般寄生虫性鱼病常表现为皮肤粘液增多、体表有出血点等症状,如斜管虫子、车轮虫、口丝虫、三代虫、小瓜虫等寄生于体表,分泌出大量粘液,微带污物,伴有出血点或头、嘴、鳍条末端腐烂等症状。一般细菌性鱼病,体表常发现有块状出血

8、、眼球发炎外凸、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或鳍表皮腐烂、竖鳞等症状。2.3鳃部检查:检查鳃时,按顺序先查看鳃盖是否张开,有无充血、发炎、腐烂等症状,然后用手指翻开鳃盖,观察鳃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鳃末端是否肿大和腐烂。鳃霉病则表现为鳃色暗淡,呈白色或有出血斑点。如鳃有粘孢子虫寄生,多表现为鳃盖张开,鳃肿大等。2.4内脏器官检查:主要检查肠道是否有病变,如细菌性肠炎,肠粘膜表现为出血或充血,肛门红肿。若是球虫或孢子虫寄生,肠粘膜呈现分散的或成片的小白点。参考文献:1. 李融(译) 观赏鱼养殖宝典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2. 丁丽华 如何饲养观赏金鱼.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12):6-7.3. 曹占彬 热带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 J河北渔业,2004(6):41-43.4. 张爱良 观赏鱼及其养殖中应注意的问题. 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7):18-19.作者简介:叶建生(1981),男,中国海洋大学在读硕士生。Email:TEL: 通讯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 淮海工学院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邮编:22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