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009955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家庭提升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_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2. 文言文阅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邻居有烛而不逮。逮:_遂成大学。遂: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

2、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传:_(2)弃:_(3)意:_(4)还:_2请把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

3、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4.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文中画横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世传(_) 世代相传。 世上传说。卒业(_) 完成学业。 诵读完毕。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之”在文中指_。(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其”在文中指_。3老媪是怎样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在下面。_。5.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4、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

5、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6.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下列

6、词语。曰:_故:_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_7.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_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 (2)颐既觉(_)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_8. 阅读理解。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

7、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1“嫦娥奔月”中的“奔”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音是(_),意思是(_)。(A紧赶,赶忙或赶急事;B奔走,急跑。)这个读音还能组成词语(_)。它另一个读音是(_),可以组成词语(_)。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羿(_)请不死之药蟾蜍(_)(_)3嫦娥是怎样飞上月亮的?(请引用原文回答。)_4故事为什么说嫦娥飞上月亮变成了丑陋的蟾蜍?_5远古人借助神话寄托自己的幻想,在嫦娥奔月中,人们的幻想

8、是什么?实现了吗?请举例说明。_6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月”字的成语,请写在下面。(至少2个)_9.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唯()()()。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_10. 课文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9、,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_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12.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

10、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13.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注释:雏:小鸡。异:不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A它的,指母鸡的。B别的,其它的。(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A它,指母鸡。B它,指小鸡。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画出来。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信。然:正确。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