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06280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结构及模式一、幼儿社会教育园本课程类型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长期的过程。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向一个社会人转变,会受到多方面的、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儿童进行社会教徒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发展幼儿社会性践知践行课程是从五大类型活动进行研究实践的,其各有特色,各有专长,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1、幼儿独立自主活动独立自主活动一般多在游戏中体现,侧重于幼儿的自选材料的活动。最大特点是为儿童提供自主互助的机会,训练他们交往与互动技能,对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通

2、过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参加成人生活的愿望,而且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前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独特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较大的游戏,主要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所以发展幼儿践知践行课程特别重视游戏在儿童社会化中的教育功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提供相配套的物质材料,游戏中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他们自己选择游戏内容、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处理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中班开设的医院、理发店、商店等,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同伴之间的分工、合作、共享等社会交往技能;在体验到所扮演角色内心的情感,产生共情的同时能学习所扮演的正面角色好的社会性行为和品质。在幼儿建立起一定的

3、规则意识时,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她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尝试了角色不同心理需求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更加深了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起到良好情感迁移的教育作用。在大班更多的建筑游戏也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很好契机和载体。大班的幼儿独立意识更强,自主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思维发展活跃,在特定的建筑活动环境中通过选择建筑主题、角色分工、建筑物设计等更多的环节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合作、协商、充分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化的

4、发展。2、集体(小组)活动集体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根据本班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形式。这一途径主要作用是通过集中教育让孩子对某一主题或内容发生有意识地关注,它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性,内容比较系统和集中,教师对儿童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更加直接、更加明显,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大班下学期,为了结合大班的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了“课间十分钟”的教育活动。其核心价值是让幼儿在了解课间十分钟都应该做哪些事情的基础上,能合理安排、调整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增强幼儿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创设了小学模拟教室的真

5、实情景,让幼儿以角色体验的型态,体现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适应行为,结合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幼儿制定课间十分钟计划表、统计表、标记卡等一些操作材料凸显社会性教育内容。再如小班第一学期集体活动爱我你就抱抱我,更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让他们进行肢体的体验和接触,使他们懂得抱抱、亲亲、摸摸都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在活动的快乐中让他们体会老师与小朋友之间亲密的情感,使幼儿知道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喜欢和老师在一起,知道爱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达。3、区域专题活动区域专题活动主要突出教师的组织的专题活动。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之一。在区域活

6、动中,儿童可以自主选择,自发活动,并且以小组活动形式,有协商,有配合。通过活动区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教育的功能,让幼儿在于活动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目标。比如:在小班第二学期中的我来帮妈妈活动,就是角色游戏娃娃家中的有代表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幼儿学习了所扮演角色的良好的社会习惯行为品质,学习了用适当的方式与“妈妈”相互沟通,表达个人愿望和对妈妈的情感,在“娃娃家”中尝试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了解他人的情绪,适度表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大班第二学期的区域活动“小眼睛看世界”中,把多元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每个区域活动中。在不同的

7、活动区分别投放了世界著名建筑、国旗、拼图游戏和旅游世界,帮助幼儿了解世界地图,认识各国国旗和著名建筑,在不同国家特色的音乐伴奏下穿上美工区幼儿制作各国的不同服装尽情表演。建筑区还投放了各国著名的建筑图片,以区域游戏的活动型态了解了世界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习惯地差异,逐步形成尊重、理解的态度和多元文化的意识。4、家庭亲子活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幼儿园是实施社会教育的专们机构,有比较良好的教育条件和受过专门训练的保教人员,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并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但是家庭也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主要

8、场所,而且,家庭对儿童社会性的一个像是潜移默化的,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家长也能够比较细致、系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也使孩子对家长有一种特别的尊敬和爱戴,容易服从家长的管教,因而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更加显著。家庭教育对孩子社会的影响是其它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比如,在中班“家园直通车做客”的活动中,通过同伴的互相影响和学习,幼儿能学习热情的与“客人”打招呼,请客人品尝自己和父母制作的“食品”,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使一些原本不爱说话和交往的幼儿,在“家园直通车活动”这个平台中变得逐步开朗和热情,家长在活动中的适时引导给孩子们

9、带来更大的自信。小班刚刚入园的孩子,老师有时苦于他们对自己的标记不认识而乱放物品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课程中设计了“认识自己标记”的家庭活动。老师为幼儿准备好不同的标记,让爸爸妈妈一同和孩子一起选择标记,再将标记贴于自己物品的位置,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把自己的物品正确放到标记处。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自己标记的记忆性加强了,同时又在爸爸妈妈陪伴下愉快地亲身实际锻炼学会了独立取放物品的方法,提高了小班幼儿的独立能力,也激发了幼儿对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5、社区(远足)活动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社区是学前儿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另一重要环境,社区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教

10、育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社区环境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社区中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邮局、医院、超市、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一级一些公共设施、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等等都是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通过让幼儿参观、访问、参与某些活动等方式,来引导儿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激发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是培养幼儿公民意识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应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从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对儿童进行社会教育,使社区环境真正成为儿童社会教

11、育的大课堂。比如结合3月12日“植树节”中班的“种植下小树苗”活动,就是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发挥了家园合力的作用,其核心是发展幼儿关爱周围环境的公德意识。活动旨在通过他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种植小树的任务从而了解小树的生长环境,引导他们把小树作为自己的好朋友来关心、爱护。活动经历了前期讨论-选好场地选择树种-准备所需的材料-动手操作种植一系列过程,以种植游戏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辛苦的同时懂得爱护小树,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中班上学期结合重阳节开展的“关爱社区老人”的活动,就是带幼儿走出去到社区的敬老院,去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活动中幼儿从不知所错慢慢地知道了怎样才能让爷爷奶奶开心,他们为爷爷奶奶买来了蛋糕、折了千纸鹤、还献上了自己稚嫩的歌声和舞蹈,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关爱自己身边的老人,更多的幼儿通过活动,知道了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由此可见,发展幼儿社会性践知践行课程不是封闭的,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手段和方式,同时又以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为载体,凸显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内容,不同程度上反映儿童亲近社会和自然,同伴之间的关爱与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帮助等思想,蕴涵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